香港樓宇日久失修,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的維修費用,對許多自住業主而言是沉重的財政壓力。為此,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推出「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俗稱「8萬維修津貼」,旨在為合資格業主提供最高80,000港元的資助,以改善樓宇安全及居住環境。
究竟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津貼涵蓋哪些工程?繁複的申請流程如何入手?本文為你準備了2025年最新的「8萬維修津貼」終極懶人包,由申請資格、入息資產限額、資助範圍、詳細步驟,到避開常見陷阱的三大策略,一文詳盡拆解,助你輕鬆掌握所有關鍵資訊,順利取得津貼。
什麼是市建局「8萬維修津貼」?
計劃簡介與目標
講到市建局的8萬津貼,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它的正式名稱其實是「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負責管理。這個計劃的目標很清晰,就是為有需要的自住物業業主提供實質的財政支援,協助他們維修日漸老化的樓宇。這樣不但可以改善居住環境,更能大大提升家居安全,讓大家住得更安心。
計劃核心內容摘要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掌握,我們將計劃的核心內容整理成幾個重點:
-
資助金額上限:每位合資格的申請人,就其自住物業最高可獲批8萬港元的維修津貼。這個金額是整個計劃最核心的部分。
-
靈活申請機制:津貼並非一次性發放。申請人可以在首次成功申請後的10年內,按實際需要分開最多4次使用這筆資助。這讓業主可以更有彈性地規劃長遠的維修項目。
-
廣泛的資助範圍:津貼可用於應付樓宇安全相關的各類工程,涵蓋範圍由大廈公用地方(例如外牆、天台防水)到自住單位內部(例如更換舊窗、修葺石屎)。
-
可用於償還維修貸款:計劃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用途,就是可以用來償還業主因樓宇維修而拖欠市建局、房協或屋宇署的貸款。這對於紓緩部分業主的財政壓力有很大幫助。
誰能申請「8萬維修津貼」?一文看清申請資格及入息資產限額
想申請市建局的8萬津貼,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資格。這項「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並非人人合用,它主要是為了解決特定群體的樓宇失修問題。申請資格主要分為「基本條件」和「申請人類別」兩部分,兩者都必須滿足。以下為你詳細拆解各項要求,讓你一文看清自己是否符合申請這筆8萬維修津貼的資格。
申請人基本條件
無論你屬於哪一類申請人,都必須先符合以下幾個基本條件,可以把它們看成是入場門檻:
- 業主身份: 申請人必須是香港住宅或綜合用途樓宇內,一個住宅單位的業主。
- 香港居民: 必須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
- 自住要求: 申請人及其配偶(如已婚)必須一同居住在該物業內。
- 財務狀況: 申請人不能是未解除破產令的破產人士。
四大類合資格申請人詳情
滿足了上述的基本條件後,你還需要符合以下四大類別中的任何一項,才能正式符合申請資格:
- 年滿60歲長者: 除了年滿60歲,申請人還需要符合指定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 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如果你現時正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就已經符合這一項資格。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正在領取綜援的申請人,還需要額外符合以下其中一個附加條件:
- 同住的家庭成員中有年滿65歲的長者;或
- 同住的家庭成員經醫生證明為殘疾或健康欠佳;或
- 同住的家庭成員中,沒有50歲以下的健全成年人。
- 傷殘津貼受助人: 正在領取傷殘津貼的申請人,同樣需要符合指定的入息及資產限額。
【2025最新】入息及資產限額一覽表
對於上述第一類(年滿60歲長者)和第四類(傷殘津貼受助人)的申請人,市建局設有明確的入息及資產審查。你可以參考下表,核對自己是否在限額之內。
A. 年滿60歲或以上的長者申請人
申請人類別 | 每月總入息限額 | 總資產淨值限額 |
---|---|---|
單身長者 | $10,710 | $1,203,000 |
長者夫婦 | $16,330 | $1,824,000 |
B. 傷殘津貼受助人
家庭人數 | 每月總入息限額 | 總資產淨值限額 |
---|---|---|
1人 | $12,940 | $286,000 |
2人 | $19,730 | $387,000 |
3人 | $24,740 | $505,000 |
4人 | $30,950 | $590,000 |
5人 | $37,740 | $655,000 |
6人 | $44,620 | $709,000 |
7人 | $48,970 | $757,000 |
8人 | $54,770 | $792,000 |
9人 | $60,430 | $877,000 |
10人或以上 | $65,950 | $945,000 |
「8萬維修津貼」資助範圍:涵蓋哪些工程及如何計算金額?
談到這筆「8萬津貼」,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可以用在哪些地方,還有金額是怎樣計算的。這筆「8萬維修津貼」主要是支援與樓宇安全相關的維修工程,確保大家的居住環境安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資助範圍和計算方法。
最高資助額及計算方式
每宗申請的最高資助額是港幣8萬元。這個上限有多重意思,它既是每位合資格申請人與配偶可獲批的總額上限,也是每個物業的資助上限。所以,無論申請多少次,總金額都不會超過8萬元。
津貼金額的計算方式,會根據申請人與配偶在物業中所佔的業權份額,按比例計算。舉個例,如果你持有物業的50%業權,而工程費用是10萬元,理論上你可以申請的津貼上限就是8萬元的一半,即4萬元。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如果你之前已經成功申請過房屋協會轄下類似的維修津貼,兩個計劃加起來的總津貼金額,同樣不能超過8萬元的上限。
靈活申請:10年內可分4次使用
這個津貼計劃的設計相當靈活。由你首次成功申請的日期起計,在10年之內,最多可以分開4次申請使用這筆8萬元的額度。
這個安排非常實用,因為樓宇維修有時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你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維修需要,分階段申請資助,例如今年先處理窗戶問題,幾年後再維修外牆,這樣就能更有效地運用津貼。
【全面清單】14項認可維修工程
津貼主要用於改善樓宇安全的工程,範圍涵蓋你自住的單位內部,以及大廈的公用地方。以下是14項主要的認可工程類別:
- 樓宇結構改善:修葺鬆脫、破裂或剝落的石屎。
- 外牆安全工程:修葺破損的批盪或外牆磚。
- 窗戶維修:檢驗、修葺或更換破損的窗戶。
- 強制驗樓及修葺:應強制驗樓計劃要求而進行的檢驗或維修工程。
- 消防安全改善:改善走火通道、消防救援通道及樓宇耐火結構。
- 消防裝置及設備:提供、改善或維修保養消防系統。
- 清拆違例構築物:例如清拆天台僭建物。
- 屋宇裝備及衛生設施:維修或更換升降機、電線、煤氣喉管,以及更換破損的污水管、食水管及地下渠等。
- 防水工程:修葺天台及平台的防水層,處理滲水問題。
- 斜坡及擋土牆維修:進行相關的維修保養工程。
- 「劏房」安全改善:針對分間單位的消防及樓宇安全改善工程。
- 相關專業服務費用:因進行上述工程而衍生的勘測或專業服務費用。
- 附帶修葺工程:因主要維修工程而引致的後續整修工程,例如更換水管後重新鋪設瓷磚。
- 償還樓宇維修貸款:用於償還指定的樓宇維修貸款(詳見下文)。
【特別用途】用津貼償還樓宇維修貸款
這項津貼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用途,就是可以用來償還你因為樓宇維修而拖欠某些指定機構的貸款。這些機構包括屋宇署、香港房屋協會或市區重建局。
如果你之前因為進行大型維修而向這些機構借了貸款,現在就可以申請這筆津貼來償還剩餘的貸款金額,同時支付撤銷相關物業押記的費用。這不單能幫助你進行新的維修,更能助你解決舊有的財務負擔。
注意!津貼不涵蓋的項目
最後,有一點必須清晰說明,這筆津貼是不能用於純粹的家居室內裝修或美化工程。
計劃的核心目標是「樓宇安全」與「保養維修」。例如,處理牆身滲水而需要重新批盪油漆,這屬於資助範圍。但是,如果只是想轉換牆壁顏色,或者更換款式新穎的廚櫃、地磚,這些純粹為了美觀的裝修項目,就不符合津貼的資助條件了。在計劃維修項目時,記得要分清楚兩者的分別。
「8萬維修津貼」申請流程全攻略:由準備文件到成功領取
想成功申請市建局的8萬津貼,事前準備和清楚了解流程是關鍵。整個申請過程並不複雜,只要跟著步驟一步步來,就能順利完成。這篇攻略會為你詳細拆解申請8萬維修津貼的每一步,由準備文件開始,直到成功領取津貼為止,讓你一看就懂。
申請前準備:所需文件清單
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申請津貼也是一樣道理。預先準備好所有文件,可以讓你的申請過程暢通無阻。在遞交申請表之前,請確保你已集齊以下文件的副本:
- 身份證明: 申請人及配偶(如已婚)的香港身份證。
- 業權證明: 土地註冊處的物業記錄(查冊紀錄),以證明你是單位的業主。
- 工程報價單: 由你聘用的承建商發出,上面需要詳細列明各項維修工程的範圍和費用。
- 承建商資料: 承建商的有效商業登記證。
- 住址證明: 最近三個月內的差餉單或水、電、煤氣費單。
- 經濟狀況證明:
- 如正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請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 如非以上受助人,則需要填報入息及資產,並提交相關證明文件,例如銀行月結單或存摺紀錄。
- 銀行戶口資料: 用於接收津貼的申請人本地銀行戶口證明。
申請途徑及查詢方法
市建局提供了幾個方便的途徑,讓你遞交申請文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 網上申請: 透過「樓宇復修平台」的網站進行電子申請,上載所需文件即可。
- 親身遞交: 前往市建局的辦事處,地址是九龍長沙灣汝州西街777-783號地下B室。
- 郵寄申請: 將填妥的表格連同文件副本,郵寄至以上地址。
如果在申請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可以直接致電市建局的查詢熱線 3188 1188,有專人為你解答。
申請流程七部曲
了解整個申請流程的全貌,可以讓你更有預算。由遞交申請到領取津貼,主要分為以下七個步驟:
- 遞交申請: 準備好所有文件後,透過上述任何一個途徑遞交申請表。
- 資格審核及單位視察: 市建局職員會先審核你的申請資格。如果初步符合,他們會聯絡你預約時間,到你的單位進行實地視察,以核實維修的需要。記住,在這個階段,千萬不能讓工程展開。
- 獲發「原則上批准書」: 視察和審批完成後,市建局會發出「原則上批准書」,清楚列明獲批的津貼金額。
- 簽署津貼協議: 收到批准書後,你需要與市建局簽訂一份正式的津貼協議。
- 展開維修工程: 簽署協議後,你就可以正式通知承建商開始施工了。
- 工程完工及驗收: 工程完成後,你需要通知市建局,他們會派員再次上門視察,確保工程已按要求妥善完成。
- 提交文件領取津貼: 最後,提交工程費用的正式收據等完工文件。市建局核實無誤後,便會將津貼直接存入你指定的銀行戶口。
申請「8萬維修津貼」3大策略:避開常見陷阱
成功申請市建局的8萬津貼,確實能夠為家居維修解決燃眉之急。不過,在申請這筆8萬維修津貼的過程中,其實暗藏一些常見的陷阱。了解以下三大策略,就像有一位熟悉門路的朋友在旁提醒,可以幫助你順利完成工程,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策略一:善用津貼,避免因小失大
津貼的最高資助額是八萬元,但這不代表每次申請都要用盡它。有些承辦商可能會建議你,即使只是一個小工程,例如幾千元的窗戶維修,也一併申請全額津貼,聲稱可以「賺盡」資助。
這個做法其實相當冒險。因為津貼在十年內最多只可分四次申請,而且總額有限。如果你為了小工程而用盡了額度,日後當單位出現更嚴重、更昂貴的問題,例如天花滲水或結構維修時,你便會因為額度已用完而無法再申請資助,最終得不償失。所以,你應該仔細評估工程的實際需要和費用,將津貼留給真正重要的大型維修項目,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策略二:緊記「先獲批、後動工」原則
這是整個申請流程中最關鍵,也最容易出錯的一步。市建局有明確規定,職員必須先上門視察,並發出「原則上批准書」後,相關的維修工程才可以正式開始。
有些承辦商為了盡快開工,可能會在你支付訂金後便催促動工,甚至在你未取得批准前就開始拆除工程。你必須注意,一旦工程在獲批前展開,你的津貼申請資格就會被立即取消,所有費用都需要由你自行承擔。因此,在簽署工程合約時,你應該清楚列明,所有工程必須在收到市建局的正式批准後方可進行,並且親自確認收妥批准文件,才讓師傅開始施工。
策略三:慎選承建商,提防工程爛尾
選擇一間可靠的承建商是保障工程順利完成的基礎。市場上有些不良公司,施工期間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手工馬虎、進度緩慢,甚至中途停工,導致工程「爛尾」。
其中一個常見的手法,是承建商在工程仍有瑕疵未處理時,便要求你先簽署「完工證明書」,並承諾簽署後會回來處理「執漏」。這是一個很大的圈套,因為「完工證明書」是市建局發放津貼的最終依據。一旦你簽了名,便等同承認工程已圓滿結束,承建商沒有責任再回來跟進,而你也失去了追究的籌碼。所以,你務必在合約中訂明清晰的驗收標準和分階段付款方式,並且堅持在所有工程項目都妥善完成並驗收合格後,才簽署任何完工文件。
「市建局8萬維修津貼」常見問題 (FAQ)
關於市建局的8萬津貼,大家在申請時總會有些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常見問題,讓你一次過看清楚。
Q1:租客可以申請嗎?
答案是不可以。這個8萬維修津貼計劃的對象是自住物業的業主。申請人必須是單位的業主,並且居住在該單位內。因此,租客並不符合申請資格。
Q2:可以用於室內防水工程嗎?
可以的。如果室內防水工程是為了處理樓宇安全問題,例如天花或牆身滲水,就可以納入8萬津貼的資助範圍。津貼主要是用於樓宇維修工程。它不能用於純粹的室內美化裝修。
Q3:聯名物業如何計算津貼金額?
聯名物業的津貼金額,會按照申請人所佔的業權份額來計算。例如,你與家人共同持有一個物業,你佔一半業權,那你最多可以申請的津貼金額就是$80,000的一半,也就是$40,000。整個計算方式很清晰。
Q4:可以用津貼償還私人樓宇維修貸款嗎?
答案是可以,但有特定條件。這項8萬津貼可以用來償還你向指定機構借的樓宇維修貸款。這些機構包括屋宇署、香港房屋協會和市區重建局。津貼不能用來償還私人銀行或其他財務公司的裝修貸款。
Q5:申請津貼需要付費或經由中介嗎?
完全不需要。市建局處理所有8萬維修津貼的申請,整個過程都是免費的。你應該直接向市建局遞交申請。你不需要經由任何中介或裝修公司代辦,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續費。如果有人提出收費代辦,就需要特別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