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牆漏水維修終極指南2025】漏水責任誰屬?根治6大步驟、維修價錢及專業測試一文看清

室內牆身無故出現水漬、壁癌,油漆剝落,每逢打風落雨更膽戰心驚?這些都是外牆漏水的典型警號,絕對是業主最頭痛的「家居癌症」之一。外牆漏水問題不僅影響居住環境,處理過程更涉及複雜的責任界定、昂貴的維修費用,以及治標不治本的風險。若處理不當,問題只會反覆出現,勞民傷財。

為此,我們整合了這份《外牆漏水維修終極指南2025》,旨在為您提供一站式、最全面的解決方案。本文將由淺入深,帶您從初步自我檢查、剖析7大漏水成因開始,清晰釐清大廈公契下的維修責任誰屬;再深入比較「打針」與「搭棚起底」等不同維修方案的利弊,並獨家揭秘根治性維修的黃金6大步驟。文中更附上最新的2025年維修價錢參考、選擇可靠師傅的專業準則及必問題目,助您精明預算,避開工程陷阱。無論您是正在飽受滲漏困擾的業主,還是希望防患於未然的法團成員,這篇文章都將成為您解決外牆漏水疑難的最佳藍圖。

辨識外牆漏水:了解成因與跡象,找出問題根源

處理外牆漏水維修的第一步,就是準確找出問題根源。很多時候,室內牆壁出現問題,其實是外牆滲水所引起。想知道自己是否正面對外牆漏水,可以從觀察一些明顯的跡象入手。了解這些跡象和背後的成因,有助你更有效地與維修師傅溝通,找到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我是否正面對外牆漏水?初步自我檢查清單

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常見的室內現象,快速為家居牆身進行一次初步檢查。如果發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就很有可能是外牆防水出現了問題。

室內牆身出現水漬、變色或壁癌(白色粉末狀物質)

牆身出現一塊塊顏色變深的水漬,是滲水最直接的證據。如果水漬乾透後,牆身表面留下一層白色、粉末狀或晶體狀的物質,這就是俗稱的「壁癌」。壁癌的形成,是因為水分溶解了牆體內的鹽分,並在水分蒸發後將鹽分析出,這代表牆身長期處於潮濕狀態。

油漆或牆紙出現水泡狀凸起、鬆浮甚至剝落

水分滲入牆身,會使油漆或牆紙與牆體之間的附著力下降。你會看到牆身表面出現一個個水泡狀的凸起,用手輕按感覺鬆浮。情況嚴重時,油漆或牆紙會成片剝落,這通常表示牆體內部已含有相當多的水分。

在大雨或颱風過後,牆身滲水情況特別明顯

外牆漏水問題與天氣有直接關係。如果發現室內牆身的潮濕或滴水情況,總是在下大雨或颱風吹襲後變得特別明顯,甚至只在這些時候才出現,這就高度指向滲水源頭來自大廈外部,雨水正透過外牆的某些缺口滲入室內。

牆角或天花板接縫處出現霉菌斑點

牆角和天花板接縫處是濕氣容易積聚的地方,也是結構上的弱點。如果這些位置出現黑色或綠色的霉菌斑點,代表該處長期潮濕,很可能是外牆滲漏的雨水沿著建築結構的角落滲流所致。

為何會漏水?7大常見外牆漏水成因全方位拆解

找到外牆漏水的跡象後,下一步就是理解它為何會發生。外牆漏水成因繁多,從樓宇老化到人為因素都有可能。以下我們拆解七個最常見的原因,助你更全面地掌握問題所在。

成因一:外牆結構裂縫(因樓宇自然沉降或老化)

樓宇會隨著時間自然沉降,加上熱脹冷縮的物理效應,外牆的石屎結構表面可能會出現細微裂縫。這些裂縫一開始可能很微小,但日積月累下,雨水就會沿著這些縫隙慢慢滲入牆體內部。

成因二:蜂巢狀混凝土(石屎結構不密實)

在建造樓宇時,如果混凝土(石屎)灌漿不均勻或搗固不足,內部就會形成許多細小的孔洞和空隙,結構看起來像蜂巢一樣,所以稱為「蜂巢狀混凝土」。這種結構不夠密實,儲水能力強,下雨時就像海綿一樣吸水,然後慢慢將水分滲入室內。

成因三:窗邊防水膠老化或破損

窗框與外牆之間的接縫處,通常會填上防水玻璃膠作密封。這種膠邊長期受到日曬雨淋,會逐漸老化、變硬、龜裂甚至脫落,失去了原有的防水功能。雨水就會從這些破損的縫隙滲入,這也是窗邊牆身特別容易出現滲水的原因。

成因四:天台防水層失效導致雨水沿外牆滲流

天台是整座大廈抵擋雨水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天台的防水層因老化或破損而失效,大量雨水會積聚並滲入天台結構。這些水分除了影響頂層單位,也可能沿著外牆的結構裂縫向下流動,導致較低樓層的單位同樣出現外牆滲水問題。

成因五:外牆喉管(如供水管、排水渠)破損

掛在外牆的各種喉管,例如供水管、排水渠或糞渠,如果因老化、接口鬆脫或外力撞擊而出現破損,喉管內的水就會洩漏出來。這些漏水會直接潑濺到外牆,並沿著牆身滲入室內。

成因六:外牆螺絲孔(如冷氣機架、晾衣架)的防水處理失效

安裝冷氣機支架、晾衣架或廣告招牌時,需要在外牆鑽孔並打入螺絲(俗稱拉爆螺絲)。一般情況下,這些螺絲孔周邊會做防水處理。但如果防水物料老化失效,或者當初處理不當,這些小小的螺絲孔就會成為雨水直接入侵的通道。

成因七:不當的安裝工程(如安裝抽氣扇)破壞原有防水層

在外牆進行任何安裝工程,例如安裝抽氣扇、熱水爐排氣管等,都需要在牆身開鑿孔洞。如果工程處理不善,破壞了牆體原有的防水層結構,而且事後沒有妥善地進行防水修補,這個新開的孔洞周邊就會成為一個新的滲水黑點。

【業主必讀】外牆漏水責任誰屬?釐清權責免爭拗

當發現家中需要進行外牆漏水維修時,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問題,往往是關於外牆漏水責任誰屬。清楚理解這個問題,是有效解決漏水的第一步。因為釐清權責,才能找到正確的負責單位,避免與鄰居或管理處產生不必要的爭拗,讓維修順利進行。

外牆:大廈的「公用部分」,維修責任歸法團

根據大廈公契界定外牆漏水責任

在香港,絕大部分多層式大廈的外牆,都被視為樓宇的「公用部分」。這一點通常在大廈的法律文件,也就是「大廈公契」中有清晰界定。公契會詳細列明哪些部分屬於私人擁有,哪些部分由全體業主共同擁有及負責。因此,由外牆自然老化或損耗引起的滲漏水問題,其維修責任應由全體業主共同承擔。

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IO)的角色與責任

業主立案法團(IO)是代表全體業主管理大廈的法人組織,所以它有法定責任去維護和修葺大廈的公用部分,當中就包括了外牆。而管理公司則是法團聘請的執行機構,負責處理日常的管理及維修安排。當出現外牆漏水時,法團或其委託的管理公司,就有責任動用管理費或維修基金,聘請專業人士進行勘察和維修。

正確處理程序:如何向大廈管理處或法團報告

知道責任誰屬後,下一步就是採取正確的行動。一個清晰、有記錄的通報程序,能確保您的問題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跟進。

步驟一:拍照及錄影存證

在報告問題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晰地記錄滲漏情況。使用手機拍攝牆身的水漬、油漆剝落、霉點或滴水的位置。如果情況許可,可以錄影記錄滲漏的嚴重程度,特別是在大雨過後。這些影像資料是強而有力的證據,有助管理處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步驟二:提交書面報告,詳述滲漏情況及位置

雖然口頭通知很方便,但書面報告更為正式,並且能留下清晰的記錄。撰寫一封簡單的信件或電郵給管理處,內容應包括您的單位號碼、滲漏的確實位置(例如:客廳近窗邊的牆角)、發現問題的日期,以及滲漏情況的簡單描述。記得附上您在步驟一所拍攝的相片和影片。

步驟三:跟進法團或管理處的勘察及維修安排

提交報告後,應主動跟進。可以定期向管理處查詢進度,了解他們安排承辦商進行勘察的時間。在勘察過程中,盡量配合,並向到場的師傅詳細說明您觀察到的情況。維修工程開始後,也可以適度了解工程進展,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處理。

特殊情況:滲水源於相鄰單位如何追討?

有時候,經過初步勘察,問題可能並非源於大廈外牆這個「公用部分」,而是由相鄰單位的設施引起,例如鄰居改動窗戶或其冷氣機滴水滲入您的單位。在這種情況下,責任便轉移至該單位的業主。

聘請公證行進行專業測試以確定源頭

如果鄰居不承認責任,而管理處亦無法介入時,您可以考慮聘請獨立的公證行或專業測量師。他們會進行專業的外牆漏水測試,例如使用色水測試或紅外線掃描等科學方法,準確找出滲漏的源頭,並出具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報告。

根據公證報告循法律途徑進行民事索償

這份公證報告是您追討的關鍵證據。您可以依據報告,先向鄰居發出正式的律師信,要求對方負責維修及賠償您的損失。如果對方仍然拒絕,您可以憑藉這份報告,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或區域法院等途徑,進行民事索償,追討相關的維修費用及財物損失。

外牆漏水維修方案大比拼:治標 vs 治本的抉擇

面對外牆漏水維修,市面上的方法五花八門,但基本上可以清晰地分為兩大類:治標方案與治本方案。這個抉擇就如我們看待健康問題,是選擇暫時緩解症狀,還是下定決心找出病因並根治它。兩者在施工方式、外牆滲水維修價錢以及長遠效果上存在顯著差異,深入了解它們的分別,是作出最合適決策的第一步。

治標方案:短期應急選項(打針、防水膠)與其局限

治標方案,顧名思義就是針對已出現的漏水點作出的應急處理。它們通常施工快速,初期成本較低,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高壓灌漿(俗稱打針)和塗刷外牆透明防水膠。不過,這些方法的共通點在於它們並未處理漏水的根本原因,即整個防水層的整體老化或破損,只是暫時性地堵塞了水分的滲漏路徑。

高壓灌漿(打針):施工快,惟有機會損害結構且非長久之計

高壓灌漿是利用專門的機器,將化學漿料(如PU聚氨酯)以高壓方式注入牆身的裂縫之中。當漿料接觸到水分後會迅速膨脹,從而填滿內部的空隙,達到即時止漏的效果。它的優點在於施工速度快,而且很多時候無需搭棚,因此看起來十分便捷。但它的局限也很明顯,首先,過高的壓力有機會對原有的石屎結構造成微細的損害;其次,它只是封堵了當前的漏水通道,水分依然會尋找結構的其他弱點滲入,問題很容易在不久後於另一位置再次出現。

外牆透明防水膠:DIY低成本之選,惟耐用性低,僅適用於輕微滲漏

在建材店可以輕易買到的外牆透明防水膠,原理就像是為外牆塗上一層透明的保護衣。自己動手施工亦可,成本相對低廉,是應對極其輕微滲漏的一個臨時選項。然而,這層保護膜直接暴露於日曬雨淋的環境,耐用性十分有限,通常在一兩年後就會因紫外線照射而老化、變脆甚至剝落,繼而失去防水功能。它只能應付肉眼可見的微細裂紋,對於較深或較大的結構性問題,基本上是無效的。

治本方案:搭棚起底重造防水層的長遠效益

如果說治標方案是應急措施,那治本方案就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長遠策略。這個方案指的就是搭棚,將有問題的外牆飾面及已失效的舊防水層徹底剷除(行內稱為「起底」),然後由最基礎的結構層開始,按標準工序重新建造一個完整、高效能的全新防水系統。

為何「搭棚起底」是唯一能根治問題的方法

因為外牆漏水的根源,往往不是單一的裂縫,而是整個防水層因長年累月的老化而全面失效。打針只是修補了一個「點」,防水膠只是覆蓋了一個「面」,唯有「搭棚起底」才能將整個已經失效的系統徹底更換。這個過程能夠處理所有現存及潛在的裂縫和弱點,從根本上杜絕水分再次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時,這也是唯一能夠在完工後進行全面的外牆漏水測試,並確保工程質量的維修方法。

一次性投資如何預防未來反覆滲漏,長遠更具成本效益

搭棚起底的初期外牆滲水維修價錢,無疑會比治標方法高出不少。但我們可以從長遠的總成本來考量,治標方法可能每隔一兩年就需要重新處理,每次都需要投入金錢和時間,而室內因反覆滲漏造成的財物損毀和精神困擾,更是難以量化的隱性成本。相反,一次性地完成治本工程,雖然初期投資較大,卻能換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安穩。這不僅徹底解決了當前的外牆漏水責任問題,更預防了未來無止境的修補。從整體的成本效益來看,這才是真正明智和節省的選擇。

【專業流程揭秘】根治性外牆漏水維修的黃金六部曲

一項專業的外牆漏水維修工程,遠非表面修修補補那麼簡單。它是一套嚴謹且環環相扣的系統化工序,就像為樓宇進行一次徹底的皮膚移植手術。想深入了解合理的外牆滲水維修價錢是如何構成,以及如何判斷工程的專業水平,就要先清楚這個「黃金六部曲」的每一步。

步驟一:安全措施與前期準備(搭棚)

工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一個安全穩固的工作平台。這不單是為了保護施工人員,也是保障住戶與公眾安全的必要措施。

按法規搭建穩固的棚架並圍上安全網

師傅會嚴格按照法例要求,搭建符合安全標準的金屬棚架。棚架搭建完成後,會在外圍繫上密實的安全網,防止工具或物料意外墮下,確保工程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

保護非施工範圍,避免造成污染或損壞

在正式施工前,專業團隊會用帆布或膠膜妥善保護好非施工的區域,例如您的窗戶、冷氣機、晾衣架,以及樓下單位的窗台等,避免施工過程中的塵埃及物料對周邊環境造成任何污染或損壞。

步驟二:基層處理與裂縫修補(起底)

這個步驟是整個維修工程的核心,直接決定了防水層的成敗與壽命,目標是將所有潛在的滲漏源頭徹底根除。

徹底清除舊有已剝落或失效的飾面、底灰及防水層

師傅會將外牆上老化、剝落、起泡的舊飾面(如油漆或磁磚)、底層的批盪(底灰),以及已經失效的舊防水層完全清除,直至露出最原始穩固的石屎結構層。這個過程稱為「起底」,是確保新防水層能與牆體緊密結合的關鍵。

沿裂縫鑿開V形坑道,並以高強度防水物料修補

對於牆體上的裂縫,並非直接填補就算。師傅會沿著裂縫走向,用工具鑿開一個V字形坑道。這樣做能增加修補物料與石屎的接觸面,然後再以高強度、具彈性的專用防水物料填補,確保修補位置結構穩固,能抵抗日後的微細移動。

步驟三:塗刷底漆(底油)

在完成基層處理後,牆身需要塗刷一層關鍵的底漆,它扮演著承先啟後的橋樑角色。

作用:封固基層,增強主防水層與牆體的黏合力

底漆能深入並封固石屎基層的微細孔洞與灰塵,形成一個穩定的界面。這能大大增強之後塗刷的核心防水層與牆體之間的附著力,令防水層不易剝落,效果更持久。

施工前確保基層完全乾爽

塗刷底漆前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必須確保經過修補的基層已經完全乾透。在潮濕的基面上施工,會嚴重影響底漆的滲透及黏合效果。

步驟四:塗刷核心防水層

這是真正發揮防水功能的主角。選用的物料及施工手法,都直接影響防水效果。

以交叉方向塗刷最少兩層高彈性防水物料

師傅會選用高彈性、耐候性強的外牆專用防水物料,並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塗刷。例如第一層由左至右水平塗刷,待其乾透後,第二層則由上至下垂直塗刷。這樣能確保塗層無遺漏,覆蓋更全面。

確保全面覆蓋,厚度均勻

整個施工過程都需要確保防水層的厚度均勻一致,特別是牆角、喉管邊緣等細微之處,必須仔細處理,形成一個無縫的完整防水保護膜。

步驟五: 塗刷面漆保護層

防水層本身雖然防水,但若長期直接暴露於陽光與風雨中,也會加速老化。因此,需要一層保護性的面漆。

選擇具抗紫外線(Anti-UV)及耐候性的外牆專用面漆

面漆會選用具備優良抗紫外線(Anti-UV)及耐候性能的外牆專用漆。它能有效抵禦陽光暴曬、酸雨侵蝕及溫差變化,為下方的防水層提供保護。

保護防水層免受侵蝕,延長使用壽命

這層保護漆就如防水層的「保護衣」,能大幅減緩其老化速度,顯著延長整個外牆漏水維修工程的耐用年期,讓效果維持更久。

步驟六:完工驗收與灑水測試(試水)

工程的最後一步,是透過嚴謹的外牆漏水測試來驗證成果,確保問題已得到根本解決。

模擬下雨情況,持續向已維修牆身噴水作測試

工程團隊會使用水喉或噴水裝置,持續向已完成維修的整面外牆進行噴灑,模擬暴雨沖刷的情況。這個測試會維持一段足夠長的時間,以確保水份有機會滲透。

檢查室內相應位置,確保工程成功,再無滲漏

在進行灑水測試的同時,業主或工程人員會在室內對應的位置仔細檢查,觀察牆身、牆角或天花是否有任何水漬或濕氣出現。確認室內完全乾爽,才代表這次維修工程圓滿成功,徹底解決了滲漏問題。

外牆漏水維修價錢2025:全面分析搭棚、打針費用及影響因素

談及外牆漏水維修,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自然是實際的費用。外牆滲水維修價錢的計算並非單一固定,它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從施工的規模到選用的物料,每一項都會影響最終的報價。想對預算有個譜,就要先了解背後的成本構成。接下來,我們會像朋友聊天一樣,為你逐一拆解影響價錢的核心因素,並且提供市場上的收費參考,讓你心中有數。

影響維修價錢的4大核心因素

在索取報價前,先了解師傅們是如何評估費用的,有助你理解報價單的內容。一般而言,主要有四個核心因素會直接決定外牆漏水維修的總成本。

施工面積與複雜性(呎數、樓層高度)

首先,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施工面積的大小。需要維修的範圍愈大,所用的人工和物料自然愈多,費用亦會按比例增加。而且,樓層的高度也是一個關鍵。高層單位的維修工程,需要搭建更複雜、更穩固的棚架,搭棚本身的成本和安全規格要求都會更高,所以費用會比低層單位昂貴。

損壞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打拆石屎、鋼筋防鏽)

損壞的狀況是另一個重要變數。如果只是牆身表面出現微細裂縫,處理起來相對簡單。不過,如果漏水問題已持續一段時間,導致石屎剝落、內部鋼筋外露生鏽,維修工序就會複雜很多。師傅需要先鑿開所有鬆脫的石屎,為鋼筋進行防鏽處理,再用 speziаl 的維修沙漿重新填補,這些工序都需要額外的時間和專門物料,價錢自然會提高。

選用的維修方案(打針 vs 搭棚起底)

你選擇的維修方案,會對價錢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高壓灌漿(俗稱打針)是一種針對局部漏水點的治標方法,施工快,價錢相對較低。相反,「搭棚起底」則是治本的方案,師傅會搭建棚架,將整片外牆舊有的飾面和防水層徹底剷除,再重造一個全新的防水系統。雖然前期投入較高,但它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長遠來看更具成本效益。

所選防水物料的等級與品牌

防水物料本身亦有等級之分。市面上有眾多不同品牌和效能的防水物料,它們在彈性、耐候性、抗紫外線能力和使用壽命上都有差異。一般來說,選用知名品牌或性能更優越的高階防水物料,成本會較高,但能為牆身提供更長久和可靠的保護,這也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市場收費參考:搭棚起底 vs 高壓打針

了解了影響價錢的因素後,我們來看看市場上兩種主流方案的大約收費,讓你參考一下。請注意,這只是大概的市場價格,最終費用仍需視乎師傅上門進行外牆漏水測試後的實際評估為準。

高壓灌漿(打針)收費:約 $2,500 – $4,000 / 每個灌漿點

採用高壓打針的方式處理漏水,收費通常是按「灌漿點」計算。一個漏水裂縫可能需要多個灌漿點才能完全封堵。這個價錢一般已包含師傅的人工和物料費用。

搭棚起底重造防水層收費:約 $300 – $2,000 / 每平方呎

搭棚起底重造防水層的收費,則是以施工面積的平方呎來計算。這個價格範圍之所以這麼大,主要是因為它涵蓋了不同程度的維修工序。較低的收費(約$300 – $600/平方呎)可能僅指在現有飾面上清潔後塗上新的防水層;而較高的收費(約$1,300 – $2,000/平方呎)則代表需要徹底剷除舊有飾面、修補石屎結構、再重造多層防水系統的完整工序。這項收費通常已包含了搭棚的費用。

如何選擇可靠的外牆漏水維修公司?5大準則與8大必問題

要妥善處理外牆漏水維修,選擇一間可靠的專業公司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市面上的公司質素參差不齊,以下將提供清晰的篩選準則與必問問題,讓你懂得如何分辨專業團隊,保障自己的權益。

篩選專業公司的5大準則

在初步接觸不同公司時,可以從以下五個基本方向入手,快速過濾掉不合適的選擇。

公司資歷與過往案例(是否有處理同類樓宇的經驗)

一間經驗豐富的公司,自然見過各種奇難雜症。你可以主動查詢公司的成立年份,更重要的是,請求對方提供過往處理與你樓宇類型相近的案例,例如同樣是私人屋苑、單幢式大廈或村屋的工程相片或記錄。這能直接反映他們是否具備處理你個案的實戰經驗。

是否提供清晰、詳細及列明物料的報價單

一份專業的報價單,絕不會只有一個總數。它應該清晰列明各項工程細節,例如搭棚、起底、防水工程、物料費及人工等分項收費。特別要留意報價單上有沒有註明將會使用的防水物料品牌及型號,這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耐用度與整體的[外牆滲水維修價錢]。一份詳盡的報價單是專業與否的試金石。

是否購買有效的第三方責任保險

外牆工程屬於高風險工作,牽涉高空工作台(搭棚)。一間負責任的公司,必定會為其工程購買有效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你可以要求對方出示相關保單證明,確保萬一工程期間不幸發生意外,導致財物損毀或人命傷亡時,有保險可以承擔相關的[外牆漏水責任]與賠償,避免需要由業主獨力面對。

是否提供正式合約與合理的工程保養期

所有工程細節、價錢、工期及保養條款,都應該白紙黑字,以正式合約形式確立。一份清晰的合約能保障雙方。同時,合理的保養期是必須的,這點我們會在下面再詳細說明。這份文件是保障你權益的最重要憑證。

查閱網上評價及客戶推薦

在現今的網絡時代,要了解一間公司的口碑並不困難。你可以透過搜尋引擎、社交平台或裝修討論區,尋找過往客戶的評價。當然,網上資訊要小心過濾,但綜合多方意見,總能對公司的服務質素有一個初步印象。

工程保養期的重要性:為何必須爭取?

在眾多條款之中,工程保養期(或稱保固期)是你絕對不能忽略的一環,它直接反映了維修公司對自己工程質素的信心。

防水工程效果需經風雨考驗,保養期是信心保證

外牆防水工程不像更換燈泡,完工當刻未必能即時驗證其成效。真正的考驗來自下一個雨季,甚至颱風。因此,一份有效的保養承諾,等於是維修公司為其工程下的信心保證。這意味著他們相信自己的工藝和物料,能夠抵禦風雨的侵襲,就像一個長時間的「[外牆漏水測試]」。

爭取不少於三個月至一年的保養期,保障自身權益

行業內的保養期長短不一,但一般而言,爭取一個季度(三個月)至一年是合理範圍。這段時間足以經歷不同的天氣變化,全面測試維修效果。簽訂合約前,必須確認保養期的長度、生效日期,以及保養範圍涵蓋的內容,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最大保障。

諮詢時應向師傅提出的8個關鍵問題

當你鎖定幾間心儀公司後,在電話諮詢或師傅上門視察時,主動提出以下八個問題,能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專業水平及服務細節。

Q1. 貴公司處理外牆防水工程有多少年經驗?可否提供過往同類案例作參考?

這個問題能再次確認公司的實戰經驗與資歷。

Q2. 工程會採用哪個品牌及型號的防水物料?

了解物料的來源與規格,有助你判斷工程的質素及耐用性。

Q3. 報價是否已包含搭棚、清走泥頭等所有費用?

確認報價是否「全包」,避免日後出現意料之外的附加費。

Q4. 整個工程預計需時多久?會否受天氣影響工期?

了解預計工期有助你作出安排,同時了解天氣等變數如何影響進度。

Q5. 工程的保養期有多長?保養範圍包括什麼?

將口頭承諾化為具體問題,確保你清楚了解保養的細節。

Q6. 貴公司是否已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

這是對安全及責任的最後確認,保障你及公眾。

Q7. 付款方式及流程是怎樣的?(例如分幾期支付)

清晰的付款流程能保障你的資金,一般會分訂金、中期及尾數三期支付。

Q8. 完工後會否進行灑水測試(試水)?如何驗收?

主動詢問驗收標準,特別是會否進行[外牆漏水測試],顯示你對工程質量的重視,也讓你知道如何判斷工程是否成功。

關於外牆漏水維修的常見問題 (FAQ)

大家在處理外牆漏水維修時,心中總會浮現各種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讓你對整個維修過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Q1: 整項搭棚外牆漏水維修工程大概需時多久?

工程所需的時間,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答案,主要視乎幾個因素。首先是施工面積的大小與複雜程度。如果只是一個單位的窗邊或局部牆身,天氣良好的話,由搭棚、施工到拆棚,可能需時一至兩個星期。但是,如果涉及整幢大廈的大規模維修,工期便可能長達數月。另外,牆身的損壞情況也是關鍵,例如是否需要鑿開石屎、處理鋼筋等,都會影響工期。最後,天氣是最大的變數,連續的雨天會令工序需要暫停,所以預留彈性的時間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Q2: 雨季或潮濕天氣可以進行外牆防水工程嗎?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一般來說,專業的師傅會盡量避免在下雨天或天氣極度潮濕時進行核心的防水工序。因為大部分防水物料,都需要在乾爽的基層上施工,才能確保物料能夠完全黏合,並且正常固化。如果在濕潤的牆身上施工,水分會被困在防水層與牆身之間,長遠會導致防水層出現氣泡、剝落,最終失去防水效果。師傅在施工前,都會用儀器測試牆身的濕度,確保符合施工標準才會開始塗刷防水物料,這也是確保工程質素的關鍵一步。

Q3: 如果管理處或法團拖延處理,我該怎麼辦?(滲水辦的角色)

釐清外牆漏水責任是處理問題的第一步。根據大廈公契,外牆普遍屬於公用部分,維修責任理應由業主立案法團或管理公司承擔。如果你已正式去信報告,但對方遲遲未有行動,你可以考慮向「食物環境衞生署」與「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求助。滲水辦的職員會介入調查,安排專業的測試去確定滲水源頭。如果證實滲水問題構成公眾衞生妨擾,他們有權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要求相關方在限期內完成維修,這是一個有效的官方申訴渠道。

Q4: 為何「打針」後很快又再漏水?

「打針」(高壓灌漿)是一種常見的止漏方法,原理是將化學漿料打入裂縫中,漿料遇水膨脹來堵塞漏水通道。它的優點是施工快,成本相對較低。但是,「打針」很多時候只是治標不治本。它只堵塞了當時的漏水路徑,並沒有解決裂縫本身存在的原因,水是無孔不入的,它很快會找到旁邊其他的微細裂縫或弱點再次滲入。這就像只堵住了一個漏水的洞,但整個水管已經老化一樣。所以,要徹底根治問題,還是需要搭棚,從外牆的根本結構層重新處理防水。

Q5: 專業的外牆漏水維修完成後,效果可以維持多久?

一個按照標準工序完成的專業外牆漏水維修工程,其效果是相當持久的。假如工程是採用「搭棚起底」的方式,徹底清除舊有物料,再重新鋪設高品質的防水層與飾面,其耐用年限普遍可以達到十年或以上。當然,這也取決於所選用的防水物料等級、師傅的手工,以及樓宇本身的狀況。這也解釋了為何前期在外牆滲水維修價錢上的投資是值得的。同時,正規的維修公司都會提供一段合理的保養期,例如一年或以上,這是他們對自家工程質素的信心保證,業主在簽訂合約前務必確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