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物業日久失修,面對高昂的維修費用,是否感到徬徨無助?政府為協助有經濟困難的自住業主,特設「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提供最高達$80,000的資助,以應付樓宇維修的燃眉之急。究竟自己是否符合資格?津貼涵蓋哪些工程?申請流程繁複嗎?本文將為您整合2025年最新資訊,由申請資格、資助金額、工程範圍,到詳細申請流程、所需文件及5大注意事項,一文看清所有重點,助您輕鬆完成申請,解決家居維修煩惱。
計劃目的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為有經濟需要的自住業主,提供一份實質的財政支援。隨著樓宇日漸老化,單位難免會出現石屎剝落、窗戶滲水等安全隱患。這些維修工程的費用不菲,對於部分業主,特別是長者或有經濟困難的家庭,可能構成沉重負擔。所以,這個計劃的目標非常清晰,就是直接幫助這些業主改善居住環境與樓宇安全,讓他們可以安心地在自己的家園繼續生活。這不僅是維修一間房屋,更是守護一個安樂窩。
與其他維修資助計劃比較
市面上有不少樓宇維修資助計劃,例如「樓宇更新大行動2.0」或「公用地方維修資助」等,它們多數是針對整幢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申請。不過,「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最大的分別在於,它的焦點是個別有需要的自住業主。申請人可以為自己單位的內部維修,或者為自己需要分攤的大廈公用地方維修費提出申請,彈性更大。另一個關鍵分別是,這是一項津貼,而不是貸款。與「樓宇安全貸款計劃」不同,獲批的資助是無需償還的。它的核心是精準地為符合特定經濟狀況,例如資產符合限額的長者或傷殘津貼受惠人,提供最直接的援助。
申請資格一覽:我是否符合申請條件?
想成功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第一步就是清楚了解申請資格。這一步非常重要,因為計劃的目的是精準地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這裡為你清晰拆解所有申請條件,讓你一看便知自己是否符合資格。
申請資格快速評估
簡單來說,整個資格評估主要圍繞三個核心:你的個人身份、你的物業狀況,以及你的經濟狀況。你需要同時符合這三方面的要求,才能夠成功申請。接下來,我們會逐一詳細說明每個條件。
申請人五大基本條件
首先,所有申請人都必須滿足以下五個基本條件,這是申請的入場券。
香港居民身份
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證明你是香港居民。
自住物業業主
申請人必須是香港境內一個住宅或綜合用途樓宇中住宅單位的業主。而且,物業是用作自住用途,並非出租或空置。
居於申請單位
申請人本人,以及你的配偶(如已婚),都必須居住在申請維修津貼的單位內。
非未解除破產令人士
申請人在遞交申請時,並非未獲解除破產令的破產人士。
未享用其他指定房屋資助
申請人及其配偶(如已婚)並未享用其他由政府或相關機構提供的房屋資助,例如公共租住房屋。
四類合資格人士入息及資產審查
滿足了上述五大基本條件後,你還需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類人士的資格。其中兩類人士需要進行入息及資產審查,而另外兩類則因為已通過其他社會福利計劃的審查,可以獲得豁免。
第一類:年滿60歲或以上長者
如果你年滿60歲,你需要同時符合特定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提到「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的資產審查,具體限額會定期更新,以2025年的資料作參考:
– 單身長者:每月總入息不超過$10,710,資產總值不超過$1,203,000。
– 已婚長者:家庭每月總入息不超過$16,330,家庭總資產不超過$1,824,000。
第二類: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如果你是長者生活津貼的受惠人,申請流程會相對簡單。因為你已經通過了社會福利署的經濟審查,所以會被視為符合本計劃的經濟狀況要求,無需再進行額外的入息及資產審查。
第三類: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受助人
與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類似,正領取綜援的申請人也會被視為符合經濟需要。不過,申請人還需要符合額外的家庭狀況要求,例如同住家庭成員中有65歲或以上的長者、持有醫生證明的殘疾或健康欠佳成員,或沒有50歲以下的健全成年人。
第四類:傷殘津貼受惠人
如果你是傷殘津貼的受惠人,除了證明正在領取津貼外,也需要符合特定的家庭入息及資產限額。這個限額會根據家庭人數而有所不同,人數越多,限額越高。例如,一個單身申請人的每月入息上限為$12,940,資產上限為$286,000;而一個四人家庭的每月總入息上限則為$30,950,資產上限為$590,000。
津貼金額及工程範圍
談到「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兩件事:可以拿到多少錢,以及可以用在哪些地方。這部分我們會詳細拆解津貼的計算方法和所有合資格的工程項目,讓你一看就明白。
津貼計算方法:最高$80,000資助額
津貼的計算方式很直接,同時也考慮到不同業權狀況,確保資源能公平運用。
每位申請人及每個物業的資助上限
計劃為每位合資格申請人提供最高港幣$80,000的津貼。這裡有兩個重點:這個上限是計算每位申請人(連同其配偶)的總額,同時也是計算每個物業的總額。換句話說,即使一個單位有多位合資格的業主,整個單位最多也只能獲批合共$80,000的資助。
按業權份數計算津貼
津貼金額會根據申請人在物業中所佔的業權份數,按比例計算。舉個例子,假設陳先生的單位維修費是$100,000,而他在該單位擁有50%的業權。那麼,他可申請的津貼上限就是$80,000的50%,即$40,000。最終獲批的金額會是維修費中他需承擔的$50,000,或是其津貼上限$40,000,以較低者為準。所以,他最終可獲批$40,000津貼。
十年資助限額及申請次數
$80,000的資助上限並非要求一次用完。由首次成功申請當日起計的十年內,申請人可以分開最多四次申請,處理不同時期的維修需要,直至用盡$80,000的總額度為止。這個安排讓業主可以更有彈性地規劃維修項目。
合資格維修工程範圍
津貼的目的是改善樓宇安全和居住環境,所以涵蓋的工程範圍很廣泛,包括個人單位內部及大廈公用地方。
樓宇結構及外牆安全
這是最常見的維修項目,例如處理石屎剝落、修葺外牆破損的批盪或紙皮石,以防止物件墮下造成危險。
窗戶檢驗及維修
津貼可用於應對強制驗窗計劃的要求,包括檢驗、修理或更換有安全隱患的窗戶。
消防安全改善
這包括改善走火通道、維修或更換大廈的消防喉轆、滅火筒等消防裝置和設備,提升整座樓宇的消防安全水平。
清拆違例構築物
如果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要求清拆單位或天台的僭建物,相關的工程費用也可以申請津貼。
屋宇裝備及衛生設施改善
這類工程範圍很廣,包括維修或更換升降機、電線、煤氣喉管、食水管、污水渠管等維持日常生活和衛生的重要設施。
防水工程及斜坡維修
處理天台或外牆的滲水問題,例如重鋪防水層,也在資助範圍內。如果物業涉及需要維修的斜坡或擋土牆,相關費用同樣可以申請。
償還指定機構的維修貸款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用途。如果業主之前已向市區重建局或屋宇署等指定機構借貸進行維修,這筆津貼可以用來償還尚未清還的貸款餘額。
相關專業服務費用
進行大型維修時,可能需要聘請專業顧問或測量師。這些因合資格維修工程而產生的專業服務費用,同樣可以納入資助範圍。
真實個案分享
讓我們看看兩個真實情景,了解津貼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幫助有需要的業主。
個案一:長者利用津貼維修漏水窗戶
王伯伯是一位獨居長者,居於一個舊式單位。每逢雨季,睡房的窗戶便嚴重滲水,不但影響睡眠,牆身也開始發霉。由於經濟能力有限,他一直無法處理。後來,他成功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利用獲批的津貼聘請合資格承建商,徹底更換了老化變形的窗戶,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滲水問題,居住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個案二:綜援家庭分擔大廈維修費用
李太一家是綜援受助人,所居住的大廈因樓齡較高,業主立案法團議決進行外牆翻新及更換大廈總水管的大型維修工程。每戶需要分攤數萬元的費用,對李太一家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透過這個津貼計劃,他們成功申請到資助,用以支付其單位需分擔的維修費用。這筆津貼不僅解決了他們的財政困難,也讓整座大廈的維修工程得以順利進行,保障了所有住戶的安樂窩。
如何申請?申請流程、文件及方法
了解完「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的資格和資助範圍,下一步就是實際申請了。整個申請過程講求資料齊備和步驟清晰,只要跟著以下指引,就能有條理地完成申請,讓過程更加順暢。
申請流程概覽(流程圖)
我們可以將整個申請流程想像成一個路線圖,起點是遞交申請,終點是成功獲取津貼。首先,申請人需要準備好所有文件。然後,透過指定途徑遞交申請表。接著,執行機構會審核文件和視察單位。審批通過後,申請人會收到原則上的批准通知。最後,工程完成並經核實後,津貼就會正式發放。
申請所需文件清單
準備文件是申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文件齊全可以大大縮短審批時間。以下是申請時需要準備的主要文件類別:
身份及婚姻狀況證明
申請人、單位聯名業主以及申請人配偶的香港身份證副本是必需的。如果已婚,就需要提供結婚證明文件副本,證明家庭成員關係。
業權及住址證明
你需要提供顯示物業業權份數的土地註冊處紀錄(查冊紀錄),以及最近期的差餉或地租繳交通知書副本,用作核實業權和住址。
工程承辦商報價單
這份文件非常重要。你需要找合資格的承辦商,為計劃進行的維修工程提供一份詳細的報價單,清楚列明每一項工程的內容和費用。
經濟狀況證明文件
這是用來審核「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資產和入息要求的。如果你是領取綜援、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就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如果不是,就需要提交銀行月結單、糧單等文件,以證明你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
銀行戶口資料
請準備申請人本人名下的銀行戶口證明文件副本,例如銀行存摺首頁或月結單,津貼將會直接存入這個戶口。
遞交申請途徑
準備好所有文件和填妥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申請表」後,你可以選擇以下任何一種方式遞交申請。
網上遞交
現時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進行「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網上申請」。你可以到相關機構的網站,按照指示填寫電子表格和上傳所需文件的掃描檔或相片,省時又方便。
親身或郵寄遞交
你也可以選擇將填妥的申請表及所有文件副本,親身交往或郵寄到指定的辦事處。遞交前,建議再三檢查清楚,確保沒有遺漏任何文件。
審批及發放津貼流程
遞交申請後,就進入審批階段。根據維修工程的類型,流程會有些微分別。
適用於住用單位維修
首先,機構職員會聯絡你,安排上門視察單位及審核工程報價。然後,你會收到「原則上批准通知書」,列明初步批准的津貼金額。這時,你需要簽署津貼協議。記住,一定要在收到這份通知書後才可展開工程。工程完成後,機構會再次派員視察,並要求你提交完工證明文件。所有文件核實無誤後,津貼就會發放到你的銀行戶口。
適用於大廈公用地方維修
申請大廈公用地方維修的流程也相似。機構職員會審核你提交的費用分攤證明和工程文件。然後,你會同樣收到「原則上批准通知書」和簽署協議。機構可能會在工程期間或完工後視察。工程完成後,你需要提交完工證明。如果業主已支付維修費,津貼會直接發給你。如果尚未支付,津貼則可能直接存入業主立案法團的戶口,用作支付你的分攤費用。
申請5大注意事項及常見錯誤
成功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除了要符合資格,掌握申請過程中的一些關鍵細節同樣重要。許多申請者因為忽略了某些程序要求,導致申請被延誤甚至不獲批准。以下我們為你整理了五個最常見的「中伏位」,只要申請前先了解清楚,就能讓整個過程更加順暢。
注意一:先獲批,後開工
申請自住單位內部維修時,務必遵守「先批核,後動工」的黃金法則。你必須先遞交申請,並且收到市區重建局發出的「原則上批准通知書」,才可以安排承建商開始工程。
假如在收到正式批准前就已經開工,相關的維修項目將不符合資助資格,無法獲得津貼。這個程序是為了讓職員能夠在上門視察時,評估你單位維修前的實際狀況,並且確認工程報價的合理性。所以,即使工程有多緊急,也請耐心等待批准通知。
注意二:聘用合資格註冊承建商
津貼計劃對工程承辦商有嚴格要求,你所聘用的公司,必須是屋宇署註冊的「一般建築承建商」。這不單是為了保障工程質素及家居安全,更加是發放津貼的必要條件。
簽訂工程合約前,你可以主動要求承建商出示相關的註冊證明,或者自行到屋宇署的網站查核其資格。如果聘用了不合資格的承建商,就算工程已經完成,市建局也無法發放津貼,屆時所有費用便需要由自己承擔。
注意三:備妥完工證明文件
工程順利完成後,就進入了準備領取津貼的最後一步,就是提交完工證明文件。這一步非常關鍵,文件是否齊備,直接影響你是否能成功取得資助。
你必須向承建商索取一系列文件,例如由註冊承建商簽署的完工證明、工程前後的照片、以及根據工程性質而定的各類專業證明,例如註冊電業承辦商簽發的「完工證明書」(WR1)或持牌水喉匠的證明文件等。這些文件是證明工程已按合約及法例要求妥善完成的重要依據,缺一不可。
注意四:避免申請雙重資助
政府設立不同資助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協助更多有需要的業主,所以原則上不能就同一個維修項目,同時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及其他由政府或相關機構(如房協)提供的樓宇維修資助。
例如,如果大廈法團已經成功申請了「樓宇更新大行動2.0」來進行整幢大廈的外牆維修,個別業主就不能再用本計劃來支付自己需要分攤的外牆維修費。不過,津貼可用於償還你在其他指定計劃下(例如「樓宇安全貸款計劃」)尚未清還的維修貸款,申請時記得要看清楚條款。
注意五:留意十年資助限額
每位合資格申請人就同一個物業,一生人可獲批的津貼上限為港幣$80,000。這個額度並不是要求你一次過用完,而是在一個十年期限內,可以分開最多四次申請。
這個十年的計算期,是由你首次成功獲批津貼的申請表遞交日期開始計算。舉個例子,若你在2025年首次獲批$20,000津貼維修窗戶,那麼在2034年之前,你仍然有$60,000的餘額,可以在之後最多三次申請中,用於其他合資格的維修項目,例如處理石屎剝落或更換喉管。了解這個機制,有助你更靈活地規劃長遠的樓宇保養。
常見問題 (FAQ)
物業為聯權共有(長命契)應如何申請?
如果你的物業是「長命契」,即聯權共有,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時,所有聯權共有人都必須在申請表上簽署,表示他們同意進行維修工程和申請津貼。然後,當中符合申請資格的業主可以作為申請人提交申請。津貼的金額會根據合資格申請人的業權份數計算,但是整個物業可獲的總資助額上限,仍然是港幣$80,000。
津貼可用於償還私人財務公司貸款嗎?
不可以。這項津貼的其中一個用途,是用於償還業主因進行樓宇維修而向特定機構(主要是屋宇署、市區重建局或香港房屋協會)申請的維修貸款。津貼不能用來償還任何私人銀行或者財務公司的貸款。申請時需要清楚了解這一點,避免產生誤會。
申請期間業主不幸離世,可否繼續申請?
假如申請人在遞交「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申請表」之後不幸離世,申請程序仍然可以繼續。業主的合法遺產代理人或遺囑執行人,可以代為繼續處理申請事宜。不過,繼承人必須先完成相關的業權承辦法律手續,並且在津貼發放前向執行機構提供有效的文件證明,才能順利領取津貼。
如何尋找合資格的承建商?
聘請合資格的承建商是成功獲批津貼的關鍵。你可以在屋宇署的網站,查閱「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和「註冊一般建築承建商」的名冊,從中尋找合適的公司。同時,你也可以參考負責推行此計劃的機構所提供的承建商參考名單。選擇時,建議邀請數間承建商提供詳細報價作比較,確保工程質素和價格合理。
維修費用超出津貼上限應如何處理?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畫」為每位合資格申請人提供的資助上限是港幣$80,000。如果你的維修工程總費用超出了這個上限,或者超出了按你的業權份數計算後可獲的資助額,業主就需要自行負責和支付超出的部分。因此,在工程開始前,最好先取得清晰的報價單,為可能需要自付的金額做好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