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緊長者大廈維修?一文看清$80,000津貼申請4部曲、資格及3大陷阱

收到屋宇署發出的強制驗樓令,或大廈突然要集資進行大型維修,對不少長者業主而言,無疑是一大經濟及精神負擔。其實,政府設有「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旨在為合資格長者業主提供最高$80,000的津貼,以應付樓宇維修的龐大開支。究竟自己是否符合申請資格?與其他維修資助有何分別?由準備文件到遞交申請,整個流程是怎樣?申請時又有什麼常見陷阱需要避免?本文將為您一文整合申請懶人包,由申請資格、流程四部曲、津貼計算方法,到三大常見陷阱逐一拆解,助您輕鬆處理大廈維修問題,善用政府資源安居樂業。

您是否符合資格?長者大廈維修津貼申請資格一覽

處理長者大廈維修事宜,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通常是如何申請政府的長者大廈維修津貼。要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資格,其實可以從幾個基本條件入手。我們將會逐一拆解申請資格,讓您一看便明白。

申請資格:五大核心條件

想成功申請這項大廈維修長者資助,申請人需要同時符合以下五個核心條件,可以把它們看成是申請的基本門檻。

1. 年齡及身份:必須為年滿60歲的香港居民

申請人必須年滿60歲,而且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這是最基本的第一關。

2. 業權及居住狀況:必須為自住物業業主

申請的物業必須由您本人或您與家人共同擁有業權,而且您必須居住在該單位內。簡單來說,就是「自住業主」的身份。

3. 經濟狀況: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或領取指定社會福利

這部分比較彈性,您只需要符合其中一種情況便可。您可以是符合計劃所訂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或者您正在領取政府指定的社會福利津貼。

4. 財務狀況:申請人不能是未解除破產人士

在申請津貼時,申請人不可以是正在辦理破產,或者未正式解除破產令的人士。

5. 房屋福利狀況:未享有任何公共房屋福利

申請人不能夠正享用其他公共房屋福利,例如擁有公屋戶籍,或持有其他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的業權。

四類合資格長者業主詳解

只要您符合了上述的五大核心條件,接下來就要看看您屬於以下哪一類合資格的長者業主。您只需要符合其中一類就可以。

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長者

如果您沒有領取以下的社會福利,但您的個人或夫婦的每月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都沒有超過政府為此計劃訂立的上限,那麼您便屬於這一類。

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

如果您本身已經是長者生活津貼(OALA)的受惠人,申請就直接得多。因為領取這項津貼已證明您符合經濟狀況要求,所以無需再進行額外的入息和資產審查。

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家庭成員

如果您正在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CSSA),並且符合特定家庭成員組合的要求,例如家中有年長或殘疾成員,您也符合申請資格。

正領取傷殘津貼並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人士

如果您正在領取傷殘津貼,同時您的家庭入息和資產符合此計劃為傷殘津貼人士所訂立的限額,那麼您也符合申請資格。

三大長者維修津貼比較:點揀最啱自己?

處理長者大廈維修時,面對市面上不同的津貼計劃,的確容易感到不知從何入手。其實政府和相關機構推出的主要資助計劃,各有針對的維修情況。只要透過幾個簡單問題,了解自己的需要,就能快速鎖定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快速自我評估:三條問題鎖定最佳方案

問題一:收到屋宇署「強制驗樓/驗窗令」?

如果您的答案是「是」,那麼您應該優先了解「樓宇更新大行動2.0」。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是資助業主遵從屋宇署發出的強制驗樓或驗窗法定通知。它特別為應對這類大型強制性工程提供財政支援,合資格長者業主的資助上限更高。所以,當您收到相關政府信件時,這個計劃就是最直接的選擇。

問題二:維修工程主要在自己單位內?

如果維修問題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單位,例如更換老化窗戶、處理室內天花滲水或修葺廁所喉管,那麼「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就非常適合您。這個計劃的彈性較大,涵蓋範圍包括住用單位內部的維修項目。所以,它能直接幫助您改善家居的居住安全和環境。

問題三:需要為大廈公用地方維修夾錢?

這個情況比較常見,例如大廈外牆需要翻新、升降機需要更換,或需要維修大廈水泵等。這時,「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和「公用地方維修資助」都可能適用。前者可以資助您個人需要分攤的費用,而後者則是以大廈為單位申請。您可以根據大廈法團的決定和自己的資格,去選擇申請哪一種大廈維修長者資助。

各大廈維修資助計劃詳細對比表

為了讓您更清晰地比較各項長者大廈維修津貼的細節,我們整理了以下的詳細對比表,涵蓋了資助金額、申請資格和主要用途等關鍵資訊,讓您一目了然。

個案分析:陳伯伯如何善用津貼解決維修煩惱

75歲的陳伯伯獨自住在大坑一個舊樓單位。早前,他發現自己單位的窗戶有滲水問題,同時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又通過了維修大堂消防系統的決議,每戶需要分攤一筆費用。面對兩筆開支,陳伯伯感到十分吃力。

後來,在社工的協助下,陳伯伯了解到「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這個計劃的好處是既能資助單位內部的維修,也能用來支付公用地方維修的分攤費用。他準備好身份證明、業權文件和工程報價單等資料,成功遞交了申請。最終,他獲批津貼,不但解決了窗戶滲水問題,也順利支付了大廈維修的費用,大大減輕了經濟壓力。陳伯伯的例子說明,只要選對了計劃,就能有效利用資源解決維修難題。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全攻略

津貼金額如何計算?三大上限你要知

談到長者大廈維修,大家最關心的自然是津貼金額。這項「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最高可以資助$80,000,但實際金額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數目。計算方法主要圍繞三個重要的資助上限,了解清楚這三大上限,才能準確預算自己可以獲得多少大廈維修長者資助。

個人終身資助上限:$80,000

首先,最直接的上限是每位合資格申請人(連同其配偶)一生人可以獲批的總金額,最高就是$80,000。這是一個「終身額度」的概念,代表您可以分開幾次申請,處理不同的維修項目,直到用完這個上限為止。

按業權比例計算津貼額

第二個重點,是津貼額會按照您在物業中所佔的業權份額來計算。簡單來說,如果您是單獨持有整個物業的百分百業權,就可以獲取全額的資助。不過,如果物業是聯名的,例如您只佔有一半業權(50%),那麼您個人可以申請的津貼上限,就會按比例減半,即是$80,000的50%,等於$40,000。

每個物業的總資助上限

最後,每個物業本身也有一個總資助上限,同樣是$80,000。意思是,不論物業有多少位聯名業主,或者業權如何變動,這個單位透過此計劃可以獲得的累計資助總額,最高就是$80,000。這個規定確保了資源可以平均分配到更多有需要的樓宇。

津貼用途範圍:不只工程費,更可償還維修貸款

這筆長者大廈維修津貼的靈活性,可能比您想像中還要高。它不單止可以用來支付各項合資格維修工程的費用,例如聘請承辦商的開支。更貼心的一點是,它還可以用來償還您之前因為樓宇維修,向屋宇署、香港房屋協會或市區重建局申請的指定維修貸款。這對於幫助減輕過往的財務負擔,確實是一個相當實用的安排。

津貼可以用喺邊?合資格維修工程範圍清單

處理長者大廈維修事宜時,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這筆長者大廈維修津貼的實際用途。這項大廈維修長者資助的覆蓋範圍相當清晰,主要分為「住用單位內部」及大廈「公用地方」兩大範疇,確保資助能用在最關鍵的樓宇安全項目上。以下為你詳細列出合資格的工程清單。

涵蓋「住用單位內部」的維修工程

津貼首先可用於處理申請人自住單位內的維修問題,直接改善居住環境與安全。

窗戶檢驗及修葺

這包括應對強制驗窗計劃要求的檢驗,還有修葺或更換已經老化、破損或存在安全隱患的窗戶。

室內防漏及喉管更換

處理室內天花、牆身或地台的滲水問題,以及更換破損的食水管、污水管、廢水管或通風管等,都是合資格的工程項目。

其他相關室內修復工程

在進行上述主要維修後,一些直接相關的跟進工程,例如重新批盪或油漆,也可納入資助範圍。

涵蓋大廈「公用地方」的維修工程

除了個人單位,津貼亦可用於分攤大廈公用地方的維修費用。這對保障整幢樓宇的結構與公共安全至關重要。

樓宇結構安全工程 (如修葺石屎、外牆)

資助可用於修葺大廈公用地方的結構構件,例如修補鬆脫、破裂或剝落的混凝土,以及維修破損的外牆批盪或飾面,防止石屎剝落的危險。

消防及公共安全改善工程 (如改善走火通道)

改善或維修大廈的消防安全設施,例如走火通道、耐火結構,以及提供或更新消防裝置和設備等,都符合資格。

屋宇裝備及設施更新工程 (如維修升降機、電線)

資助範圍涵蓋維修、保養或更換大廈的共用設施,包括升降機、公共地方的電線、煤氣喉管、公用排水渠及供水系統等。

支付相關專業服務費用 (如勘測費)

進行上述大型維修工程時,所涉及的專業服務費用,例如聘請註冊檢驗人員、工程顧問的勘測費及顧問費,同樣可以申請津貼支付。

長者大廈維修津貼申請流程:由準備到獲批四部曲

要順利申請長者大廈維修津貼,最重要是清楚整個流程。其實只要跟著以下四個步驟,由準備文件到成功獲批,過程可以十分清晰。我們會一步步帶你走完整個申請過程。

步驟一:準備申請文件清單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申請津貼也是一樣的道理。預先準備好所有文件,可以讓之後的申請過程順暢很多。文件主要分為四類,用來證明你的身份、業權、經濟狀況和工程細節。

身份及業權證明

首先,你需要證明申請人的身份和物業的擁有權。這部分文件包括申請人、配偶及其他聯名業主(如適用)的香港身份證副本。同時,你需要提供最新的土地註冊處查冊紀錄(即「查冊」),用來證明你是該單位的業主。

經濟狀況證明

接著,你需要提交文件證明你符合計劃的經濟要求。如果你是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就需要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如果不是,你便需要根據計劃要求,提交有關入息及資產的證明文件作審批之用。

工程報價及承建商資料

這部分是關於維修工程本身的資料。你需要向合資格的承建商索取詳細的工程報價單,清楚列明各項維修工程的費用。同時,亦要附上承建商的商業登記證副本,確保工程由註冊公司負責。

銀行戶口及住址證明

最後,你需要提供申請人名下的銀行戶口資料副本,津貼將來會直接存入這個戶口。此外,還需要提交最近期的住址證明,例如水費單、電費單或差餉單,以核對你居住在申請單位內。

步驟二:遞交申請表格

當所有文件準備齊全後,就可以正式遞交申請了。遞交方式十分靈活,你可以選擇最方便自己的一種。

網上遞交

你可以透過「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的網站進行網上申請。只需要按照網頁指示填寫資料,然後上載所有文件的電子檔案即可,方便快捷。

親身、郵寄或傳真遞交

如果你比較習慣傳統方式,也可以選擇親身到辦事處遞交。你還可以將申請表格連同所有文件副本,以郵寄或傳真方式交到指定地點。

步驟三:等待審批、視察及簽署協議

遞交申請後,便進入審批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耐心等候,相關機構會進行一系列的審核工作。

接收「原則上批准書」

如果你的申請資料初步齊備和符合資格,你會收到一份「原則上批准書」。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代表你的申請已初步獲批,但記住,收到這份文件後才可以安排工程展開。

職員上門視察及評估

在正式批准前,相關機構可能會派職員親身上門視察。他們會評估你單位需要維修的地方,並核對工程報價的合理性。

簽署資助協議

視察和評估完成後,你便會獲邀簽署正式的資助協議。這份協議會詳細列明雙方的權利和責任,以及最終批准的資助金額。

步驟四:完成工程及領取津貼

簽署協議及完成工程後,就來到最後一步,領取大廈維修長者資助。

提交完工證明文件

工程完成後,你需要向承建商索取所有相關的完工證明文件。這些文件可能包括由合資格人士簽發的證明書或工程收據等,用來證明工程已妥善完成。

津貼直接存入銀行戶口或支付予相關機構

當你提交所有完工文件並獲審核通過後,津貼款項便會發放。款項通常會直接存入你之前提供的銀行戶口。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用作償還維修貸款,津貼也可能直接支付予相關的機構。

申請三大常見陷阱及專家貼士

處理長者大廈維修津貼的申請過程,其實有不少細節需要留意。為了讓大家順利取得資助,我們整理了三個最常見的申請陷阱,並且附上專家貼士,希望可以幫助你避開不必要的麻煩。

陷阱一:未獲「原則上批准書」便開工

不少申請人都很心急,遞交申請表後就馬上聘請師傅開工,以為可以盡快完成維修。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並且會直接導致津貼申請失敗。相關機構規定,必須在工程開始前評估單位的狀況,所以任何偷步開展的工程項目,都無法獲得資助。

專家貼士:必須等待官方書面批准,切勿偷步

整個正確的流程是:遞交申請,然後耐心等待職員聯絡並上門視察,最後收到一份白紙黑字的「原則上批准書」。這份文件才是你開工的正式許可。所以,簽訂任何工程合約之前,請務必確認已經取得這份官方的書面批准,一步一步跟隨指引,才能確保津貼順利到手。

陷阱二:誤以為聯名物業可獲批全額$80,000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關於聯名物業的資助金額。許多人以為,只要其中一位業主是合資格長者,整個物業就可以獲得最高$80,000的大廈維修長者資助。事實上,津貼金額的計算方式並非如此。

專家貼士:津貼額按申請人業權份額計算,應先作預算

津貼的實際金額,是根據合資格申請人所持有的業權份額,按比例計算的。舉一個例子,如果一位合資格的長者申請人,與家人共同持有一物業,而他只佔有50%的業權,那麼他個人可獲批的津貼上限就是$80,000的50%,即$40,000。因此,申請前最好先查閱樓契,了解清楚自己的業權比例,這樣才能作出準確的財政預算。

陷阱三:忽略完工文件的嚴格要求

成功取得「原則上批准書」並且完成工程後,並不代表申請程序已經結束。最後一步是提交一系列符合要求的完工證明文件,而這一步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忽略了文件的重要性,或者聘用的承建商無法提供所需證明,最終也可能無法領取津貼。

專家貼士:聘用合資格承建商,確保能簽發所需證明

要順利通過最後關卡,關鍵在於聘用一位合資格、信譽良好的註冊承建商。在決定聘用前,應該直接查詢對方是否能就相關工程,簽發所有政府要求的文件,例如屋宇署的窗戶檢驗證明書、機電工程署的電力工程完工證明書(WR1)等。確保承建商具備相關資質,才能保證維修工程符合法例標準,並且讓你的津貼申請順利完成。

長者大廈維修津貼常見問題 (FAQ)

處理長者大廈維修事宜時,總會遇到一些常見疑問。這裡我們整合了幾個關於長者大廈維修津貼的常見問題,助您釐清細節,讓申請過程更順暢。

聯名物業可以申請嗎?如何計算津貼?

可以的。即使物業是聯名持有,只要其中一位業主符合申請資格,便可以提出申請。不過,津貼金額的計算方式需要特別留意。津貼額是按照申請人在物業所佔的業權份額,按比例計算的。舉例來說,如果合資格的長者申請人擁有該物業50%的業權,他最高可獲批的資助金額,便是最高資助上限的50%。因此,申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自己的業權比例,以便作出準確的財政預算。

若業主已離世,家人可否代為申請?

可以。如果合資格的業主不幸離世,其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是可以代為申請這項大廈維修長者資助的。申請的關鍵前提是,相關的法律文件,例如遺產承辦書,必須在津貼正式批出之前,已經在土地註冊處完成註冊。這個步驟是確保申請的合法性,務必辦妥。

同一項工程可否同時申請多個政府資助?

原則上,同一項維修工程不能夠重複獲取由不同政府或公營機構(例如市區重建局或房屋協會)發放的資助。這個規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公共資源能夠公平分配,避免出現「雙重資助」的情況。申請人從各個計劃獲得的總資助金額,不能超過該項工程的實際開支。在申請任何津貼前,最好先向相關機構查詢清楚,了解不同計劃之間是否存在衝突。

如何查詢最新的計劃詳情及聯絡相關機構?

計劃的詳情和申請資格有機會更新,最穩妥的方法是直接向負責機構查詢。您可以透過以下途徑獲取最新資訊:

  • 查詢熱線:可致電「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熱線 3188 1188。
  • 官方網站:瀏覽市區重建局(URA)或香港房屋協會(HKHS)的官方網站,通常會載有最詳盡的申請須知和表格。
  • 親身查詢:前往相關機構的辦事處或地區諮詢點,直接與職員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