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漏水、收到強制驗窗令,動輒數萬元的維修費用,對長者而言是沉重負擔。其實,政府及相關機構設有多項長者維修津貼及基金,其中「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更提供高達$80,000的終身資助額。然而,面對市建局、房協及屋宇署等不同機構推出的計劃,條款及資格各異,究竟應如何選擇?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各大長者維修津貼計劃的申請資格、資助範圍及流程,並透過案例分析,助您根據自身情況,選取最合適的方案,一步步教您拎盡$80,000資助,輕鬆解決家居維修煩惱。
三大長者維修津貼計劃概覽及比較
談到長者維修基金,很多人會馬上想到政府的資助,但市面上其實有好幾個不同的長者維修津貼計劃,名稱都很相似,容易令人混淆。簡單來說,這些計劃主要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推行,每個計劃的資助重點和申請條件都有分別。了解它們的分別,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情況的方案,用盡政府資源。
主要長者維修資助計劃快速比較表
為了讓你更清晰地掌握全局,我們將市面上最主要的幾個長者維修計劃,從資助金額到維修用途逐一比較。
資助金額上限
-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市建局): 這是目前最主要的長者維修資助計劃,每位合資格業主終身津貼上限為$80,000。
- 樓宇更新大行動2.0(市建局): 這個計劃主要針對大廈公用地方維修。年滿60歲的長者自住業主,可獲最高$50,000資助。
-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房協): 這個計劃的津貼上限為$40,000。
申請對象及經濟狀況要求
-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申請人須為年滿60歲的長者、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綜援受助人或傷殘津貼受助人,並且需要符合特定的入息及資產限額(領取長生津或綜援者可獲豁免)。
- 樓宇更新大行動2.0: 申請對象是已獲納入計劃的目標樓宇內的自住業主。年滿60歲的長者業主可獲較高資助額。這個計劃的關鍵是,你的大廈必須先被納入計劃範圍。
-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申請資格與市建局的計劃相似,同樣要求申請人年滿60歲,並符合經濟狀況審查。
主要維修用途(自住單位 vs. 大廈公用地方)
-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用途非常靈活。津貼可以用於維修自住單位內部,例如處理漏水、驗窗等。同時,也可以用來支付大廈公用地方維修工程中,業主需要分攤的費用。
- 樓宇更新大行動2.0: 主要用途是資助大廈公用地方的檢驗和修葺工程,例如外牆、結構、消防設施等。對於單位內部的維修,資助範圍有限。
-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與市建局的計劃一樣,用途較廣,同時涵蓋自住單位及樓宇公用地方。
各計劃主要優點與限制
-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優點是津貼金額最高($80,000),而且用途最廣泛,兼顧室內和公家地方。限制是申請人必須符合特定的經濟及社會背景資格。
- 樓宇更新大行動2.0: 優點是專門應對大型及昂貴的大廈維修,直接資助公用地方工程。限制是申請非常被動,必須等待大廈被納入計劃,而且主要不涵蓋單位內部維修。
-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優點是申請門檻相對清晰,同樣兼顧室內外維修。限制是津貼金額較市建局的計劃低。
如何根據情況選擇最合適的維修計劃?
了解完基本分別後,最實際的問題就是:我的情況應該申請哪一個?以下用三個常見情況,助你快速作出判斷。
情況一:僅需維修自住單位內部(如漏水、窗戶)
如果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自己單位內部,例如浴室天花漏水、睡房窗戶需要按強制驗窗計劃進行維修,那麼「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會是你的首選。因為它的資助範圍明確包括單位內部維修,而且$80,000的額度足以應付大部分室內工程。
情況二:大廈須進行強制驗樓或大型維修
當你的大廈需要進行強制驗樓後的大型維修,例如更換水管、維修外牆石屎等,首先要了解大廈是否已被納入「樓宇更新大行動2.0」。如果是,合資格的長者業主應優先考慮申請此計劃,因為它專為此類大型工程而設。不過,即使大廈未被納入計劃,你仍然可以申請「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用獲批的$80,000津貼來支付自己需要分攤的那一份維修費。
情況三:尚有未還清的政府維修貸款
這是一個比較特殊但常見的情況。如果你過去曾因樓宇維修向屋宇署或市建局等機構申請過貸款,目前仍在還款,「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獲批的津貼可以用作償還這些尚欠的樓宇維修貸款。這能有效減輕你的財務壓力,是其他計劃沒有的特點。
詳解「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最高$80,000津貼
提到長者維修基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這個計劃可以說是與長者業主最息息相關的長者維修津貼計劃,直接資助自住單位的維修工程,最高資助額達到$80,000。以下我們就來逐一拆解這個計劃的細節。
計劃目的及$80,000終身津貼額
核心目標:提升長者及有需要人士的居住安全
這個長者維修計劃的核心目標很明確,就是為有經濟需要的自住物業業主提供財政資助。這樣可以幫助他們維修居所,改善日久失修的狀況,從而加強居住環境的安全。
終身津貼額度的計算與使用方式
計劃提供的最高$80,000津貼,是一個「終身額度」。意思就是每位合資格的申請人(連同其配偶),一生人可獲批的津貼總額最高是$80,000。這個額度也適用於同一個物業單位。申請人可以按實際需要,在10年內分開最多4次申請,直至用盡$80,000的總額度為止,提供了相當大的彈性。
申請資格詳解:必須符合的五大條件
要成功申請這項長者維修津貼,申請人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五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條件一:香港居民身份
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證明是香港居民。
條件二:物業業權(必須為註冊業主)
申請人必須是物業的註冊業主,名字需要顯示在土地註冊處的紀錄上。如果是與家人聯名持有,也符合資格,但津貼額會按業權份數計算。
條件三:自住規定(申請人或配偶須居於單位內)
申請人或者其配偶必須居住在申請維修的單位內。這是為了確保公共資源是用於改善申請人本身的居住環境。
條件四:經濟狀況及社經背景(四類合資格人士)
申請人必須是以下其中一類合資格人士,這個部分下面會再詳細說明。
條件五:財務狀況(非未獲解除破產令人士)
申請人在申請期間,不可以是未獲解除破產令的破產人士。
四類合資格人士的具體要求
符合了上述基本條件後,申請人還需要屬於以下四個類別其中之一。
年滿60歲長者(須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
年滿60歲的長者業主可以申請。不過,申請時需要進行經濟狀況審查,個人及配偶的入息和資產都不能超過指定限額。
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可獲豁免經濟審查)
如果申請人本身正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申請這項維修津貼時,就可以獲豁免經濟審查,申請程序會相對簡單。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正在領取綜援的業主也符合資格,同樣可以豁免經濟審查。
傷殘津貼受助人(須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
正在領取傷殘津貼的業主也可以申請,但與年滿60歲的長者一樣,需要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要求。
合資格工程範圍:涵蓋樓宇安全及改善設施
這個計劃涵蓋的工程範圍非常廣泛,基本上所有關乎樓宇安全和改善基本設施的工程都包括在內。
結構安全維修(如石屎剝落、外牆批盪)
這類工程最為常見,例如修葺天花或牆身的石屎剝落、修補破損的外牆批盪或瓦片,以防止危險。
門窗及消防安全(如強制驗窗、更換防火門)
資助範圍也包括遵從屋宇署的強制驗窗計劃而進行的窗戶檢驗和維修。更換符合消防條例的防火門等工程也符合資格。
屋宇裝備及衛生設施(如電力、水喉、渠管)
更換老化的電線、維修或更換破損的食水喉、污水渠管等,都屬於合資格的工程。
防水工程(天台、外牆或室內)
處理天台、外牆或室內(例如浴室、廚房)的滲水問題,進行相關的防水工程,也可以申請資助。
清拆違例建築物及支付相關專業服務費
如果收到屋宇署命令要求清拆僭建物,相關的工程費用和聘請專業人士的費用,都可以申請資助。
用作償還樓宇維修貸款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用途。津貼可以用於償還申請人之前向政府或市建局等機構申請的樓宇維修貸款,幫助業主解決舊有的財務負擔。
「樓宇更新大行動2.0」與長者維修津貼之分別
除了我們剛才詳細介紹的長者維修基金,市面上還有另一個大型計劃,就是「樓宇更新大行動2.0」。很多人會將它和一般的長者維修津貼混淆,但它們的目標和運作模式其實很不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的分別,這樣您就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長者維修計劃方案。
「樓宇更新大行動2.0」計劃簡介
計劃目標:針對舊樓公用地方的大規模復修
「樓宇更新大行動2.0」的主要目標很明確,它專注於樓齡較高的舊樓,然後主力處理大廈的公用地方維修,例如外牆、大堂、樓梯和天台等地方。這個計劃的規模比較大,通常是整幢大廈一起參與的集體行動。
參與模式:業主自組或由政府協助籌組
參與這個計劃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業主們自己組織起來,成立法團主動申請。第二種是有些失修情況比較嚴重的大廈,政府會主動介入,然後協助業主們籌組工程。
「2.0行動」為長者業主提供的額外資助
申請資格:年滿60歲的自住業主
如果您的樓宇參與了「2.0行動」,而您又是年滿60歲的自住業主,就可以申請這個計劃提供的額外資助。這個資格要求很直接。
資助項目:樓宇公用地方維修(上限$50,000)
這項額外資助主要用來分擔您在大廈公用地方維修工程中的費用。每位合資格的長者業主,資助上限是$50,000。
資助項目:私人伸出物維修(上限$6,000)
計劃也考慮到私人部分的維修,例如窗戶或者伸出外牆的晾衫架等。這部分的維修資助上限是$6,000。
選擇困難?案例分析助您決策
個案分析:唐樓單位窗戶老化,應如何選擇?
假設您住在唐樓,只需要更換自己家中的窗戶,而大廈沒有其他大型維修工程。在這種情況下,專為自住單位而設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會更適合您,因為「2.0行動」是針對整幢大廈的集體維修。
個案分析:大廈被納入「2.0行動」,應申請哪種資助?
如果您的整幢大廈已經被納入「樓宇更新大行動2.0」,您又符合年滿60歲的自住業主資格,那麼您應該直接申請「2.0行動」為長者提供的$50,000額外資助。這個選擇會更直接,手續也更配合大廈的整體工程進度。
關鍵分野:共同業權的處理彈性 vs. 申請用途的廣泛性
總結一下,兩個計劃的關鍵分別有兩點。第一,「樓宇更新大行動2.0」在處理共同業權時比較寬鬆。即使您和子女聯名持有物業,只要您是長者並住在單位內,通常也能申請到長者資助。第二,「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的用途更廣泛。它不只可用於維修,還能用來償還舊有的維修貸款。您可以根據這兩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決定。
長者維修津貼申請流程全攻略
了解清楚長者維修基金的資格之後,下一步就是實際申請了。整個申請流程就好似砌積木一樣,只要跟著步驟逐一完成,其實並不複雜。我們將整個過程分為四大步,由準備文件到成功取得津貼,一步步為你清晰講解。
步驟一:申請前準備
在正式填寫申請表之前,有幾項重要的準備工作需要先做好,這會令之後的申請過程順暢很多。
聘用合資格承建商及索取詳細報價單
首先,你需要為計劃中的維修工程尋找合資格的承建商。你可以找幾間公司比較,然後索取一份詳細的報價單。這份報價單需要清楚列明每一項工程的內容、用料同埋費用,同時附上承建商的商業登記證副本。一份清晰的報價單,是審批機構評估津貼金額的重要依據。
重要原則:切勿「未批先動工」
這是申請長者維修津貼計劃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你必須等待執行機構(例如房協或市建局)派員上門視察,並且書面發出「原則上批准書」之後,才可以開始任何維修工程。如果在獲得正式批准前就開工,相關的工程費用將不獲資助,這一點務必記住。
準備所需文件清單(身份、婚姻、入息、業權證明等)
申請時需要提交一系列證明文件,預先準備好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基本文件清單包括:
* 申請人及配偶的香港身份證副本
* 婚姻狀況證明文件副本(如結婚證書)
* 業權證明文件(如最新的土地註冊處查冊紀錄,即「查冊」)
* 住址證明(如最近三個月的水費或電費單)
* 經濟狀況證明(如顯示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綜援的證明文件;或入息及資產證明)
* 銀行戶口資料(用於接收津貼款項)
步驟二:遞交申請及審批
準備好所有文件後,就可以正式進入申請程序。
填寫「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申請表」
你需要填寫一份名為「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申請表」的表格。這是一份綜合申請表,可以同時申請多個不同的長者維修資助計劃,非常方便。
四種遞交申請途徑
你可以選擇最方便自己的方式遞交申請表及所需文件,途徑包括:
1. 網上申請系統
2. 郵寄
3. 傳真
4. 親身遞交至執行機構的辦事處
審批程序:機構人員上門視察(自住單位)
遞交申請後,如果維修工程涉及你的自住單位內部,執行機構會安排職員上門視察。他們會核對你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評估維修的必要性同埋報價是否合理。
審批程序:提交法團文件(大廈公用地方)
如果你的長者維修計劃申請涉及大廈公用地方,例如外牆或天台,你就需要提交業主立案法團的相關文件。這些文件包括業主大會的會議記錄、工程合約,同埋顯示你個人需要分攤費用的證明文件。
步驟三:津貼獲批後至工程完結
當申請獲「原則上批准」後,就代表你可以安排工程了。
簽署津貼協議及辦理法定宣誓
你會收到一份「原則上批准書」,之後需要與執行機構簽署正式的津貼協議。如果你的申請是基於入息及資產限額,而非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綜援,通常還需要到民政事務處辦理法定宣誓,確認你所申報的資料屬實。
工程完工後通知執行機構進行最終視察
所有維修工程完成後,你需要通知執行機構。他們會再次派員上門進行最終視察,確保工程已按照報價單的內容妥善完成。
提交完工證明文件(如WR1、驗窗證明)
視乎工程性質,你可能需要向執行機構提交由註冊承建商或專業人士簽發的完工證明文件。常見的例子包括電力工程的「WR1」表格、強制驗窗後的合格證明書等。
步驟四:津貼發放
完成所有程序後,就來到最後一步——領取津貼。
款項發放方式(個人戶口或業主立案法團)
執行機構在核實所有文件及視察結果無誤後,便會安排發放津貼。如果維修的是自住單位,款項通常會以轉賬形式直接存入你提供的個人銀行戶口。如果涉及大廈公用地方維修而你尚未付款,津貼或會以支票形式發放,抬頭為業主立案法團,讓你用以支付分攤費用。
優先償還現有維修貸款的規定
需要留意一點,如果你之前曾因樓宇維修向政府或相關機構申請並仍有貸款在身,這次獲批的津貼款項,將會被優先用作償還該筆現有貸款的餘額。
申請常見問題 (FAQ) 及關鍵細節
在申請長者維修基金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細節問題,例如聯名物業如何計算資助額、申請次數有沒有限制等。清楚了解這些關鍵細節,能幫助你更順利地完成申請,並善用這項長者維修資助計劃。以下我們將逐一拆解幾個最常見的疑問。
關鍵細節:業權份數如何影響津貼金額?
什麼是業權份數?
業權份數,簡單來說,就是你在物業中擁有的業權比例。你可以在土地註冊處的查冊文件(俗稱「查契」)中找到這項資料。如果物業由你一人全權擁有,你的業權份數就是100%;如果是與他人聯名持有,則會按註冊時的約定比例分配,例如每人各佔一半(50%)。這個百分比,是計算長者維修津貼實際可獲批金額的關鍵基礎。
計算範例:與子女聯名持有物業,津貼額如何計算?
許多長者會與子女聯名持有物業,這情況下津貼額並非直接批出全額上限。津貼的計算方式是將津貼上限($80,000)乘以申請人及其配偶所持有的業權份數總和。
計算情境:
假設陳先生(65歲,合資格申請人)與兒子聯名持有一個單位,兩人各佔50%業權。現在需要進行總值$60,000的強制驗窗及防水工程。
- 最高可申請津貼額 = 津貼上限 $80,000 x 陳先生的業權份數 50% = $40,000
- 工程費用攤分 = 工程總開支 $60,000 x 陳先生的業權份數 50% = $30,000
由於按業權比例計算的工程費用($30,000)低於他可申請的津貼上限($40,000),因此,陳先生最終可獲批的津貼金額為 $30,000。假如工程費用是$90,000,按比例計算的開支為$45,000,但因為超出了$40,000的上限,最終獲批金額則會是$40,000。
關鍵細節:10年內分期分次申請的彈性
10年內最多4次申請的規則
這個長者維修計劃提供了一個非常靈活的申請方式。在$80,000的終身津貼總額內,申請人並不需要一次過用盡。由首次成功申請的申請表遞交日期起計,在10年期間內,你最多可以分開4次申請,直至達到總額上限為止。這個設計讓你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分階段處理不同的維修項目。
如何善用分次申請規劃維修工程
分次申請的彈性,讓家居維修的規劃變得更輕鬆。你可以將維修工程按緩急先後處理,避免一次過承擔所有工程帶來的滋擾和壓力。
- 優先處理緊急項目:例如,今年發現窗戶有安全隱患,可以先動用部分津貼進行強制驗窗及維修。
- 規劃長期保養:過幾年後,若發現洗手間或廚房出現滲水問題,可以再次申請,利用餘下的津貼額度進行防水工程。
- 應對突發狀況:假如大廈突然需要進行大型公用地方維修,你亦可以利用未用的申請次數和額度,應付需要分攤的費用。
這種安排讓資金運用更具彈性,能更有效地應對不同時間點的樓宇保養需求。
常見問題解答 (FAQ)
問:已故配偶是業主,遺產管理人可否代為申請?
答:可以的。假如物業的註冊業主(例如你的已故配偶)已經去世,其遺產的合法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只要能提供相關的法律證明文件(如遺產管理書或承辦紙),並且在津貼批出之前,已將這些文件在土地註冊處成功註冊,便可以代為申請此項長者維修津貼。當然,申請人本身亦須符合其他所有資格要求。
問:整個申請及審批過程一般需時多久?
答:整個流程所需時間會因個案的複雜程度、申請宗數多寡以及是否需要補交文件等因素而異。一般而言,由遞交完整的申請文件到最終批核,過程可能需要數個月。建議你預留充足時間,並在計劃動工前盡早提交申請,切記不要在獲得「原則上批准」前展開任何工程。
問:市建局與房協的長者維修津貼計劃有何分別?可同時申請嗎?
答: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與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均有推行樓宇復修資助,包括不同名目的長者維修津貼計劃,但兩者的細節、針對樓宇類型或資助範圍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市建局的「樓宇更新大行動2.0」較側重於樓宇公用地方的大型維修,而本文主要介紹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由市建局推行)則同時涵蓋單位內部及公用地方。
原則上,申請人不能就同一維修工程項目,同時向不同機構申請資助,以避免雙重福利。在申請前,最好先致電相關機構的熱線查詢,了解哪個計劃最切合你的需要。
問:對申請結果有疑問或需要協助,應向何處查詢?
答:如果你對申請資格、審批程序或最終結果有任何疑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聯絡負責該計劃的執行機構。以「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為例,你可以致電市建局的「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熱線 3188 1188 查詢。他們有專人為你提供詳盡的解答和協助,確保你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