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維修資助攻略】如何拎盡$80,000津貼?一文看懂申請資格、範圍及5大步驟

樓宇日久失修,維修費用動輒數以萬計,對不少長者業主而言是沉重負擔。為支援有需要的自住業主,政府的「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計劃提供最高達$80,000的資助。究竟誰符合申請資格?津貼可用於哪些工程?如何計算資助額?本文將為你整合一份詳盡攻略,由申請條件、資助範圍到5大申請步驟,一文清晰拆解,助你順利拎盡津貼,安居無憂。

【申請資格】誰符合資格申請維修津貼?

提到「長者維修資助計劃」,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我是否符合資格申請?」。這個實用的「長者維修資助」並非遙不可及,它的原意是幫助有需要的自住業主。只要你細心了解,就會發現自己可能就是合資格的申請人。我們將申請資格拆解成四大核心條件,讓你一看就明白。

申請人四大核心條件

基本上,申請人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方面的要求,我們逐一為你解說。

1. 身份及業權要求

首先,申請人必須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同時,你必須是香港境內一個住宅單位或者綜合用途樓宇中住宅單位的業主。無論你是獨自擁有整個物業,還是與家人聯名持有部分業權,都符合這個基本要求。

2. 居住狀況要求

由於這項「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的目的是幫助自住業主,所以申請人必須居住在申請維修的物業之內。如果申請人已婚,其配偶亦需要一同居住在該單位,這樣才符合「自住」的定義。

3. 經濟或狀況要求 (符合其中一項即可)

接下來是關於經濟狀況或個人狀況的要求。這部分比較靈活,申請人只需要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情況即可:
1. 年滿60歲,同時個人入息和資產符合計劃的指定限額。
2. 正在領取社會福利署發放的「長者生活津貼」。
3. 正在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
4. 正在領取「傷殘津貼」,同時個人入息和資產符合計劃的指定限額。

簡單來說,如果你正在領取長者生活津貼或綜援,就已經滿足了這一項要求。

4. 財務狀況要求

最後一個條件非常直接。申請人在遞交申請時,不能是尚未被解除破產令的破產人士。

【資助金額與範圍】最高$80,000津貼點計?可用於哪些工程?

說到長者維修資助計劃,大家最關心的莫過於資助金額和使用範圍。究竟這筆最高$80,000的津貼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又可以用在哪些家居或大廈維修工程上?以下我們就來逐一拆解,讓你對整個長者維修資助的細節有更清晰的了解。

津貼金額計算方法

要計算實際可以獲得多少資助,需要了解四個關鍵因素:津貼上限、業權比例、申請次數,以及是否曾領取其他相關資助。

津貼上限:每位申請人終身最高$80,000

這個計劃為每位合資格申請人設定了終身的資助上限,總金額為港幣$80,000。如果申請人與配偶共同申請,這個上限是兩人合共計算的。同時,每個物業可獲批的總津貼額同樣最高為$80,000。

業權比例計算:津貼額如何受業權份數影響?(附計算例子)

津貼的實際金額,會根據申請人在物業所佔的業權份數按比例計算。這個概念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你能獲得的最高資助額。

讓我們看看一個例子:
假設陳先生的自住單位由他和弟弟聯名持有,兩人各佔一半(50%)業權。現在單位需要進行維修,工程總費用為$100,000。

  • 津貼上限: 陳先生的個人終身津貼上限是$80,000。
  • 按業權計算的上限: $80,000 (終身津貼上限) x 50% (陳先生的業權) = $40,000。
  • 最終可獲批金額: 雖然工程費高達$100,000,但因為陳先生只擁有一半業權,所以他這次最多只能申請$40,000的津貼。

所以,即使維修費用很高,津貼額仍然會受你的業權份數所限制。

分期申請:十年內最多可分四次申請

這個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提供了一定的彈性。申請人可以在首次成功申請後的十年內,分開最多四次申請津貼,用來應對不同時期或不同項目的維修需要。不過要記住,所有申請的總金額加起來,不能超過$80,000的終身總上限。

與其他資助的關係:會扣除已從其他計劃領取的相關津貼

如果你在申請此計劃前,曾經領取過舊有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或其他類似的維修津貼,那麼你已領取的金額將會從新的$80,000上限中扣除。例如,若你之前已領取過$30,000,那麼你在新計劃下的可用津貼餘額就剩下$50,000。

合資格維修工程範圍一覽

長者維修自住津貼計劃涵蓋的工程範圍相當廣泛,主要集中在改善樓宇安全和基本居住設施,無論是你的私人單位內部,還是大廈的公用地方都適用。

樓宇結構及外牆

這類工程主要針對樓宇的「骨幹」安全。例如修葺鬆脫、破裂的石屎,處理外牆批盪或紙皮石剝落的問題,確保樓宇結構穩固,不會對途人構成危險。

門窗及強制驗樓

包括檢驗、修理或更換有安全隱患的窗戶。同時,因應「強制驗樓計劃」或「強制驗窗計劃」所須進行的檢驗及修葺工程,費用也可以納入資助範圍。

消防安全

提升消防安全是計劃的一大重點。資助可用於改善走火通道、提供或維修樓宇的消防裝置和設備,例如火警鐘、消防喉轆等,保障住戶的生命安全。

屋宇裝備及衛生設施

這是範圍最廣的一項,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包括修理或更換升降機、電線、煤氣喉管。還有處理各類喉管問題,例如更換失修的食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等。處理天台或單位的滲水問題,例如重鋪防水層,也屬於合資格工程。

其他工程及專業費用

津貼亦可用於清拆政府指令的違例建築物或天台搭建物。此外,因進行上述維修工程而衍生的專業費用,例如聘請勘測人員、工程師的費用,以及因維修而引致的必要修復工作(如油漆),同樣可以申請資助。

特殊用途:償還指定機構的樓宇維修貸款

這個計劃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如果申請人之前因為樓宇維修,向屋宇署、市區重建局或香港房屋協會等指定機構申請了貸款,這次獲批的津貼可以用來直接償還該筆貸款的餘額,幫助你減輕財務壓力。

【申請流程】由準備文件到收取津貼完整步驟

要順利完成整個長者維修資助計劃的申請,有幾個關鍵點一定要在事前了解清楚,並且按部就班地準備文件和跟進流程。以下會將整個過程拆解,由申請前的注意事項,到所需文件清單,再到審批及收款的完整步驟,讓你一目了然。

申請前必讀:三大注意事項

在開始填寫申請表之前,請務必細閱以下三個關鍵要點。這幾點直接影響你的長者維修資助申請資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申請不獲批。

關鍵一:住用單位維修,切勿「先動工,後申請」

這是申請住用單位內部維修時最重要的一項規則。「先動工,後申請」是大忌。所有維修工程,必須在遞交申請並等待執行機構(例如市建局或房協)的職員上門視察及正式書面批准報價之後,才可以開始。一旦在職員視察及批准前已經動工,相關的工程開支將不獲資助,所以務必遵守這個程序。

關鍵二:大廈公用地方維修,須在完工證明發出前遞交申請

這點與住用單位的規定稍有不同。如果你的申請是針對大廈公用地方的維修工程(例如外牆、升降機或消防系統),申請的遞交時間點相對寬鬆一些。你不必等到工程招標完成才申請,但申請必須在法團或認可人士發出工程「完工證明書」之前遞交。換言之,只要工程未正式完結,你仍然可以提交申請。

關鍵三:必須聘用合資格的註冊承建商

這個長者維修自住物業資助計劃的目的是確保樓宇安全,因此所有工程都必須由合資格的專業人士負責。不論工程大小,你所聘用的承建商必須是相關法例下的註冊承建商(例如註冊電業承辦商、持牌水喉匠或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等)。在工程完結後,你需要提交由他們簽發的法定完工證明文件,這是成功領取津貼的必要條件。

申請所需文件清單 (Checklist)

準備好齊全的文件,可以令審批過程更順暢。以下是一份清單,方便你逐項核對,確保沒有遺漏。

身份及關係證明

  • 申請人、配偶及聯名業主(如有)的香港身份證副本。
  • 如已婚,需提供結婚證明書副本。
  • 如已離婚或喪偶,需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副本。

工程相關文件 (最少兩份報價單、承辦商商業登記等)

  • 最少兩份由不同承辦商發出的詳細工程報價單副本。
  • 承辦商的有效商業登記證副本。
  • 若是大廈公用地方維修,需提供法團發出的費用分攤通知信及收據。

經濟狀況證明 (綜援/長生津證明或入息資產聲明)

  • 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長者生活津貼的證明文件副本;或
  • 如果不屬於以上兩類,則需填寫入息及資產聲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如銀行月結單、糧單等)。

住址及銀行戶口證明

  • 證明申請人居於該物業的住址證明副本(例如最近三個月內的水、電、煤氣費單或差餉單)。
  • 用作收取津貼的申請人本地銀行戶口存摺或月結單副本。

(如適用) 償還貸款證明

  • 如果你希望用這個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的津貼償還現有樓宇維修貸款,你需要提供由相關機構(如屋宇署)發出的貸款證明文件。

審批及發放津貼流程

遞交文件後,申請會進入審批階段。整個流程主要分為以下五個步驟,讓你對進度有個預算。

步驟一:遞交申請表格及文件

將填妥的申請表格連同所有文件,透過郵寄、親身或網上系統遞交至相關執行機構。

步驟二:職員上門視察及審核報價

機構職員會聯絡你,安排上門視察單位需要維修的地方,並審核你提交的工程報價是否合理及符合資格。

步驟三:簽署「原則上批准書」及津貼協議

審批通過後,你會收到一份「原則上批准書」,列明預計可獲批的津貼金額。之後便需要親身前往指定辦事處簽署正式的津貼協議。

步驟四:工程完工後提交證明文件 (如WR1) 及最終視察

簽署協議後便可安排工程。完工後,你需要向機構提交所有必需的完工證明,例如註冊電業承辦商簽發的電力工程(線路)規例工作完工證明書(WR1表格),以及工程費用的正式收據。機構亦會安排職員作最終視察,確保工程已妥善完成。

步驟五:發放津貼 (存入戶口或以支票支付法團)

所有文件及視察確認無誤後,津貼便會發放。款項通常會直接存入你指定的銀行戶口;若是涉及大廈公用地方維修而費用你尚未繳清,則可能以抬頭為業主立案法團的支票形式發放給你,再由你轉交法團。

計劃背景:認識「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

計劃目的:支援有經濟需要的自住業主,改善樓宇安全

你可能聽過「長者維修資助計劃」,其實它的正式名稱已經更新。現在我們談論的是「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這是一個專為有經濟需要的自住業主而設的資助。簡單來說,計劃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筆津貼,幫助大家處理家中或大廈日久失修的問題,例如漏水、石屎剝落或者窗戶老化。政府希望透過這個資助,減輕業主的財政壓力,同時提升大家的居住安全,讓安樂窩住得更安心。

與舊計劃「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的主要分別

這個新的津貼計劃,其實是由舊有的「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優化而來。如果你對舊計劃有印象,會發現新計劃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升級,讓更多人能夠受惠。

資助上限提升:由$40,000大幅增加至$80,000

最直接的分別,就是資助金額增加了一倍。以前的「長者維修資助」上限是每位合資格業主四萬元。現在,這個金額大幅提升到八萬元。對於一些比較大型的維修工程,例如更換全屋鋁窗或處理外牆滲水,這筆額外的資助能提供更實際的幫助。

受惠對象擴大:除長者外,正式涵蓋綜援及傷殘津貼受助人

另一個重大改變是擴大了受惠對象的範圍。舊計劃主要集中支援長者業主。而新的「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除了繼續涵蓋合資格的長者外,還正式將正在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或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納入資助範圍。這個改動令支援網絡更全面,幫助更多有實際需要的家庭改善居住環境。

常見問題 (FAQ)

申請長者維修資助計劃時,大家總會遇到一些特別情況。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釐清疑慮。

物業由多人聯名持有,可以申請嗎?津貼如何計算?

可以的,即使物業由多人聯名持有,只要你符合長者維修資助的個人申請資格,一樣可以提出申請。津貼的計算方式非常清晰,是根據申請人與配偶(如有)合計擁有的業權份數,按比例計算的。

舉個例子,假設一項維修工程費用是港幣$100,000,而這個計劃的津貼上限是$80,000。如果你和配偶共同擁有該物業50%的業權,那麼你們可申請的津貼上限就是$80,000的一半,即港幣$40,000。所以,津貼金額會直接與你的業權比例掛鉤。申請前,最好與其他聯名業主溝通好,確保大家對維修工程有一致共識。

業主過身後,其遺產管理人可否代為申請?

這個情況是可以處理的。如果合資格的業主不幸離世,其合法指定的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是可以代為申請這項長者維修自住物業資助計劃的。

不過,有一個重要的法律程序必須完成。相關的遺產管理文件,例如「遺產管理書」或「遺囑認證」,必須在津貼正式批出之前,在土地註冊處完成註冊。這個步驟是為了確保申請人具備處理該物業的合法權力,是審批過程中一個不能缺少的環節。

津貼會直接存入我的銀行戶口,還是支付給維修師傅?

津貼的發放方式,主要取決於維修工程的類別。

如果是為你自己的住用單位進行維修,津貼通常會在工程完成,並且你提交了所有必需的完工證明及付款單據後,直接存入你指定的個人銀行戶口。換言之,一般是你先支付費用,然後以實報實銷的方式領取津貼。

如果維修涉及大廈公用地方,而費用是由業主立案法團統一處理,情況就有些不同。若你已繳付你的維修份額,津貼會存入你的戶口。若你尚未繳付,津貼則可能以支票形式,抬頭寫上業主立案法團的名稱發放,確保款項直接用於支付工程費用。

除了此津貼,政府還有其他樓宇維修資助或貸款計劃嗎?

除了這個長者維修自住津貼計劃,政府及相關公營機構其實還設有多個不同的樓宇維修資助或貸款計劃,以應對不同業主和大廈的需要。

例如,市區重建局的「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就是一個一站式平台,整合了多項資助,包括「公用地方維修資助」及為有經濟需要業主而設的貸款計劃。另外,還有屋宇署管理的「樓宇安全貸款計劃」,提供貸款以協助業主遵從強制驗樓及驗窗的法定要求。每個計劃的申請資格和資助範圍都不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了解哪一個計劃最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