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颱風季節或連場暴雨,窗邊牆身出現水印或水漬,是不少香港業主最頭痛的家居問題之一。發現窗台滲水,煩惱不止於處理積水和修補牆身,更棘手的往往是釐清責任誰屬。究竟問題源於自家窗戶老化,還是大廈外牆結構出現問題?責任應由業主一力承擔,還是可要求大廈法團或管理公司負責?這種業主與管理處之間的常見爭議,隨時演變成漫長的拉鋸戰。本文將為您提供一站式「窗台滲水責任全攻略」,由淺入深,從分析三大常見滲水原因入手,清晰劃分業主與法團的責任界線,並提供一套由搜證、溝通、維修以至尋求專家協助的終極解決方案,助您擺脫滲水煩惱,保障應有權益。
釐清窗台滲水責任:從準確判斷滲水原因開始
為何判斷滲水原因是釐清責任的關鍵?
談及窗臺滲水責任,第一步並非立即與管理處理論,而是要找出導致窗台滲水的根本原因。因為滲漏的源頭,直接決定了維修責任誰屬。如果無法準確判斷問題所在,就像醫生未斷症便開藥方,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爭拗和開支。
責任歸屬基礎:滲水源於窗戶本身還是大廈公共部分?
簡單來說,責任劃分的基礎,在於滲水源頭是屬於單位的「私人部分」還是大廈的「公共部分」。一般而言,窗戶本身,包括窗框、玻璃、防水膠邊等所有組件,都屬於業主的私人財產。如果滲水是由這些組件老化或損壞引起,維修責任自然歸於業主。相反,如果滲水是因大廈外牆的結構問題,例如牆身出現裂縫所致,那麼外牆就屬於公共部分,維修責任便應由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或管理公司承擔。
初步證據:避免與管理處或鄰居就滲水問題爭議
在聯絡管理處或鄰居前,自己先對窗台滲水情況做一個初步判斷,並記錄下來,這一步十分重要。當你手上掌握了一些基本觀察和證據,溝通時就能更有理有據,清晰地陳述問題所在,避免各執一詞,讓討論更能聚焦於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互相推卸責任。
三大常見窗台滲水原因全解析
要準確判斷,就要了解最常見的窗台滲水原因。大部分的個案,都離不開以下三個可能性。
原因一:窗戶自身組件老化或破損(如防水膠邊、窗框)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窗戶長期日曬雨淋,用來防水的玻璃膠邊會逐漸硬化、龜裂,失去彈性;窗框的金屬物料也可能因銹蝕或變形而產生縫隙。當這些組件失效,雨水便能輕易從縫隙滲入室內,造成窗台滲水。
H44: 原因二:窗戶與外牆接合處施工不良或物料老化
有時候,問題不在窗戶本身,而是在於安裝窗戶時,窗框與外牆結構之間的接合位置。如果當初施工時,師傅未有將接口的縫隙完全填滿和密封,或者所使用的防水物料質量欠佳、老化失效,這個接合位就會成為雨水入侵的缺口。
H44: 原因三:大廈外牆結構性問題(如裂縫、飾面破損)
這個情況則牽涉到大廈的公共結構。樓宇的外牆會因老化、沉降或天氣變化而出現細微裂縫。雨水會沿著這些裂縫滲入牆體內部,再慢慢滲至你家中的窗台位置。此外,外牆飾面(例如紙皮石或瓷磚)剝落,也會破壞牆身的防水保護層,導致滲水。
【實用流程】初步判斷窗台滲水責任方向
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簡單的觀察點,對窗台滲水原因和責任方向,作出一個基本的判斷。
觀察點一:是否僅在雨後或特定風向大雨時才出現滲水?
如果你的窗台只在下雨,特別是風雨較大的時候才出現滲水,問題源頭幾乎可以肯定是來自室外。你可以再留意一下,滲水是否與風向有關。例如,每次打風吹東風時才滲水,這就提供了重要線索,顯示窗戶東面的防水能力可能出現了問題。
觀察點二:滲水位置集中在窗框、玻璃邊緣還是下方牆身?
仔細觀察滲水的具體位置。如果水漬或水珠主要集中在窗框的角落、窗葉的邊緣,或者玻璃與窗框的接合處,問題很可能出於窗戶自身的組件(原因一)。如果滲水點是在窗框與牆身之間的接口位,則可能是接合處施工問題(原因二)。但如果整個窗台下方的牆身都出現大面積的潮濕或水漬,源頭來自大廈外牆的可能性就較高(原因三)。
觀察點三:目測檢查窗戶正上方及周邊外牆狀況
在安全的情況下,站在室內向窗外觀察,特別留意自己窗戶正上方及左右兩旁的外牆牆身。看看有沒有明顯的裂縫、水漬留下的痕跡、青苔生長,或者石屎、飾面剝落的情況。如果發現這些跡象,就為「滲水源於大廈外牆」這個可能性提供了有力的初步證據。
窗台滲水誰負責?業主與法團的責任劃分全攻略
談及窗台滲水,最令人困擾的往往就是窗臺滲水責任誰屬的問題。當水漬浮現,業主與管理處之間就責任問題角力,實在屢見不鮮。要清晰劃分責任,關鍵在於準確判斷窗台滲水原因,究竟是源於單位本身的窗戶,還是大廈的公共結構。理解兩者的分別,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保障自身權益的基礎。
情況一:業主須自行承擔的責任範圍
簡單來說,如果滲水問題源於你單位窗戶的「私人部分」,維修責任就落在你的身上。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其實是指一些與你日常使用和保養息息相關的部分。
責任界定:窗戶本身及其所有組件的保養與維修
業主的責任範圍,涵蓋了整組窗戶的結構,包括窗框、玻璃、窗鉸、開關手掣,以及用作防水密封的玻璃膠。這些組件的日常耗損與老化,都屬於業主應自行留意的保養範疇。定期檢查並適時維修,是維持窗戶功能正常的必要措施。
法律依據:大廈公契中關於「私人部分」的定義
法律上,每座大廈的《建築物管理條例》及大廈公契(DMC)是判斷責任的最終依據。公契會清晰界定哪些部分屬於業主私人擁有及管理。一般而言,完全服務於單一單位的窗戶,都會被列為「私人部分」,其維修保養責任自然由該單位業主承擔。
常見例子:因玻璃膠老化、窗鉸鬆脫或窗框變形引致的滲水
最常見由業主負責的窗台滲水情況,包括:防水玻璃膠因長期日曬雨淋而老化、硬化甚至出現裂縫;窗鉸生鏽或螺絲鬆脫,導致窗戶無法完全緊閉,讓雨水有機可乘;窗框因外力撞擊或長期使用而輕微變形,產生了肉眼難以察覺的縫隙。
情況二:大廈法團或管理公司須承擔的責任
換個角度看,如果窗台滲水的原因來自大廈的公共結構,那麼維修的責任方就變成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或其委託的管理公司。這類問題通常涉及樓宇的整體結構,並非單一業主能夠處理。
責任界定:大廈外牆、天台等公共結構的維護
大廈的「公共部分」包括但不限於外牆、天台、平台、主力結構牆以及公共排水喉管等。這些部分的維護,關乎整座樓宇所有住戶的利益與安全,因此由法團統一負責管理和維修。
法律依據:大廈公契中關於「公共部分」的維修條文
同樣地,大廈公契會詳細列明「公共部分」的範圍,並闡明法團有責任動用管理費或維修基金,對這些公共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和必要的修葺。若因法團疏於維修而導致個別單位出現窗台滲水,法團便須承擔責任。
常見例子:因外牆裂縫、石屎剝落或公共喉管破損導致的窗台滲水
屬於法團責任的常見例子有:大廈外牆因樓宇老化或沉降出現裂縫,雨水直接從裂縫滲入牆體,再流至室內窗台;外牆的石屎剝落,破壞了原有的防水層;又或者安裝於外牆的公共雨水管或污水管出現破損,導致水份滲入相鄰的牆身。
【下載清單】助您鎖定滲水責任的搜證及溝通清單
釐清責任需要證據支持。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實用清單,助你更有系統地搜證和溝通,讓你在處理窗台滲水責任問題時更有理據。
自行檢查窗台滲水項目核對清單
- 檢查玻璃膠: 近距離觀察窗戶邊緣的玻璃膠,是否有變黑、硬化、龜裂或與窗框分離的跡象。
- 檢查窗框與窗鉸: 關上窗戶後,嘗試輕輕推拉,感受是否有鬆動或未能緊貼的情況。檢查窗鉸有否明顯生鏽。
- 觀察滲水位置: 滲水是集中在窗框與玻璃的接合處,還是主要出現在窗台下方的牆身?前者多數與窗戶本身有關,後者則可能源於外牆。
- 目測周邊外牆: 在安全情況下,從室內觀察窗戶正上方及周邊的外牆,有否明顯的裂痕、水漬或石屎剝落。
拍照及錄影存證的關鍵要點
- 遠近兼備: 拍攝整個窗台滲水的全景,同時拍攝滲水位置、水珠、水漬及牆身損毀情況的特寫。
- 不同天氣下記錄: 分別在晴天及雨天拍攝,尤其在下大雨時錄影滲水過程,以證明問題與天氣的直接關聯。
- 加入時間證明: 拍攝時可將當天的報紙或手機顯示的日期時間一併攝入鏡頭,增加證據的可信性。
- 記錄連帶損失: 如果滲水已導致牆身油漆剝落、地板發黑或傢俬損壞,應一併清晰拍攝下來。
與管理處或法團溝通的書面記錄要點
- 採用書面形式: 避免只作口頭投訴,應以電郵或信件等書面方式正式通知管理處。
- 詳述問題: 清晰列明問題單位、發現滲水的日期、滲水位置及嚴重程度。
- 附上證據: 將已拍攝好的照片和影片作為附件一併提交。
- 提出明確要求: 在信中清晰要求管理處派員檢查,並在指定時間內回覆跟進方案。
- 妥善存檔: 保留所有來往的信件、電郵及對話記錄,以作日後跟進之用。
解決窗台滲水行動指南:由存證、溝通到維修
第一步:立即記錄滲水情況,保存關鍵證據
釐清窗臺滲水責任的第一步,就是從發現窗台滲水那刻起,馬上冷靜地記錄所有狀況。這些第一手證據,是日後與管理處或法團溝通時最有力的依據,也能避免口同鼻拗的爭議。
拍照與錄影:清晰記錄滲水位置、時間及嚴重程度
拿起你的手機,用拍照和錄影功能,多角度地記錄滲水的位置。最好能拍下水珠如何形成、滴落的過程,還有積水的範圍。記得開啟相片的時間戳功能,或是在影片中口述當日日期與時間。這些影像資料,能直觀地展示窗台滲水的嚴重程度。
書面記錄:詳細描述滲水與天氣狀況(如雨勢、風向)的關聯
除了影像,一份詳細的書面記錄也同樣重要。你可以準備一本筆記簿,或者用手機備忘錄,記下每次滲水的日期、時間。更重要的是,要描述當時的天氣情況,例如是否正在下大雨、雨勢持續了多久、當時的風向是怎樣的。這些關聯性的記錄,有助於分析窗台滲水原因,判斷問題可能來自外牆還是窗戶本身。
採取臨時措施:防止滲水對室內財物造成更大損害
在存證的同時,也要立即採取行動保護你的家居財物。用毛巾或地拖布在窗邊圍成一道防線,吸收滲出的水。如果滲漏嚴重,可以在下方放置水桶或盆。最重要的,是將窗台附近的地板、牆邊的傢俬、電器等貴重物品移開,避免因為長時間浸濕而造成更嚴重的損壞或危險。
第二步:與持份者(管理處/法團/鄰居)的有效溝通策略
當你手上集齊了初步證據,下一步就是展開溝通。有效的溝通策略,可以讓解決問題的過程更順暢。
對管理處/法團的溝通策略:提交附有證據的書面通知
與管理處或法團溝通,最有效的方式是提交一份正式的書面通知,而非僅僅是口頭投訴。在通知中清晰陳述窗台滲水的問題、發生的時間和位置,並且附上你之前拍攝的相片和記錄副本。記得自己保留一份副本和提交記錄,這樣就有了正式的溝通憑證。
若管理處/法團推卸責任的應對方案
有時候,管理處可能會將問題歸咎於業主的窗戶保養不當。遇到這種情況,你需要保持堅定,並有條理地展示你的證據,特別是滲水與特定天氣的關聯記錄。你可以要求他們派員親身上門,在下雨時一同視察情況。如果他們依然消極處理,你可以考慮在業主大會上提出,或聯同其他有類似問題的住戶一同發聲。
【溝通範本】致管理處/法團的專業書面通知參考
致:[大廈名稱]管理處 / 業主立案法團
由:[你的單位號碼及業主姓名]
日期:[年/月/日]
事由:有關單位窗台滲水問題之正式通知及跟進請求
敬啟者:
本人為上述單位業主,現正式通知 貴處,本單位 [例如:客廳/睡房] 的窗台位置,自 [首次發現日期] 起出現嚴重滲水問題。此問題通常在 [例如:大雨或懸掛三號風球以上] 時發生,對單位造成影響。
為佐證所述,現附上以下資料副本:
1. 滲水情況之相片及影片紀錄(攝於不同日期)
2. 滲水與天氣狀況之書面記錄表
根據初步觀察,滲水原因可能與大廈公共外牆有關。為釐清窗台滲水責任及盡快解決問題,懇請 貴處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詳細檢查,並告知調查結果及後續維修方案。
期盼回覆。
聯絡電話:[你的電話號碼]
業主 [你的姓名] 謹啟
若懷疑與鄰居單位有關,如何展開協商
如果滲水位置比較特殊,例如是樓上窗台的正下方,而你懷疑源頭可能來自鄰居單位,溝通時就需要多一點技巧。建議以友善的態度開始,先向鄰居說明你遇到的情況,並展示你的記錄。可以提議邀請管理處職員,在雙方都在場的情況下進行檢查,共同找出問題根源。
第三步:選擇合適的窗台滲水維修方案
釐清責任後,就進入了實質的維修階段。根據責任誰屬,你的角色和跟進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若屬業主責任:如何尋找及聘請合資格的維修師傅
如果確定窗台滲水是窗戶本身的問題,就需要由你自行負責維修。尋找師傅時,可以先從朋友或鄰居的推薦入手。聯絡維修公司時,要查詢他們是否持有相關資歷(例如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最好尋找至少兩至三家公司報價,並要求他們在報價單上清晰列明維修範圍、使用物料和保養期。簽訂合約前,要確保所有細節都已溝通清楚。
若屬大廈責任:如何監督管理處的維修進度與質量
當維修責任在於大廈一方時,你雖然不是付款方,但作為受影響的業主,仍有權監督工程。你可以主動向管理處查詢維修工程的時間表、承辦商資料以及具體的維修方案。在工程進行期間和完成後,應仔細檢查維修效果。如果對質量有疑問,應立即透過書面向管理處反映。
若維修後問題復發,如何跟進後續責任問題
維修完成後,最怕的是問題在下一個雨季又再出現。如果問題復發,第一時間應聯絡負責維修的一方。查看維修合約或單據上是否有保養期條款。同時,再次用相片和影片記錄復發的情況。有齊所有舊有和新的證據,你在追討後續責任時,立場會更加穩固。
協商無果?向「滲水辦」求助的程序與限制
當你已經用盡方法與管理處或鄰居溝通,但窗臺滲水責任問題依然懸而未決,這時可以考慮尋求政府部門的介入。食物環境衞生署及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就是專門處理這類樓宇滲水投訴的官方機構。不過,在求助之前,我們先要清楚了解它的職權範圍和調查程序,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滲水辦的職權與服務範圍
滲水辦並不是所有類型的窗台滲水問題都能處理,它的工作有清晰的法律基礎和服務界線。了解這些,可以幫助你判斷自己的情況是否適合向他們求助。
法律基礎:《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的角色
滲水辦的主要執法依據是《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簡單來說,它的首要任務是處理那些對環境衞生構成滋擾的滲水情況。如果滲水導致牆身發霉、滴水影響日常生活,並可能危害健康,就屬於其管轄範圍。
服務範圍:主要處理構成「公眾衞生妨擾」的單位間滲水
滲水辦的服務核心是處理單位與單位之間的滲水問題,例如樓上單位的浴室或廚房滲水,影響到樓下單位。調查的目的是找出源頭,並要求造成妨擾的一方負責維修,從而解決衞生問題。
服務局限:一般不受理因天雨經外牆滲入的個案
這一點對於處理窗台滲水問題尤其重要。滲水辦一般不受理單純由天雨經大廈外牆、窗戶邊緣滲入室內的個案。因為這類情況通常不涉及單位之間的責任,也不直接構成《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所指的「公眾衞生妨擾」。所以,如果你面對的窗台滲水只在下雨時發生,源頭很可能來自外牆,這時滲水辦未必能夠提供協助。
滲水辦的「三階段」調查程序詳解
一旦滲水辦受理你的個案,他們會啟動一個系統化的「三階段」調查程序。整個過程相當嚴謹,旨在科學地找出滲水源頭。
第一階段:初步調查與濕度測試(濕度需達35%門檻)
職員會先上門進行初步視察,並且使用電子濕度計量度滲水位置的濕度。這是一個關鍵的篩選步驟,滲水位置的濕度讀數必須達到35%或以上,調查才會進入下一階段。如果濕度不達標,個案就可能會終止。
第二階段:進行色水測試等專業測試以追蹤源頭
如果初步調查顯示濕度達標,職員就會安排進行更深入的測試來追蹤源頭。最常用的方法是「色水測試」,即在懷疑是源頭的單位(例如樓上)的排水口或地台注入無害的顏料水,然後觀察你的單位滲下來的水是否帶有顏色。此外,他們也可能進行其他測試,例如檢查喉管。
第三階段:在複雜情況下委派顧問公司作深入調查
如果經過第二階段的測試後,滲水源頭依然不明,滲水辦在處理複雜個案時,可能會委派獨立的顧問公司或承辦商進行更深入的專業調查,例如使用紅外線掃描或微波濕度計等先進儀器,務求找出確實的窗台滲水原因。
如何善用滲水辦的調查結果
經過漫長的調查,滲水辦的報告和結論是你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懂得如何運用這些官方結果,可以為你下一步的行動提供有力支持。
「妨擾事故通知」的法律效力與跟進
如果滲水辦成功確定滲水源頭,並且證實情況構成衞生妨擾,他們會向造成滲水的單位業主發出「妨擾事故通知」。這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要求業主在指定期限內修妥滲水問題。如果對方逾期仍未處理,滲水辦可以提出檢控。
如何申請官方調查報告作為法律佐證
不論調查結果如何,你都可以向滲水辦申請索取一份官方調查報告的副本。這份報告詳細記錄了整個調查過程、測試方法和結果,是一份極具公信力的文件。假如你需要透過法律途徑(例如小額錢債審裁處)追討維修費用或損失,這份報告將會是支持你申索的關鍵證據。
聘請獨立專家:徹底解決窗台滲水及責任爭議的最終方案
當與管理處的溝通陷入僵局,或者滲水辦的調查未能提供協助時,許多人會感到束手無策。其實,這時候正是尋求獨立專家介入的最佳時機,可以徹底釐清複雜的窗臺滲水責任問題。這一步雖然需要投入一定成本,但往往是將問題從無止境的爭拗中解放出來,走向實質解決的終極方案。
為何需要聘請獨立專家介入?
當管理處卸責且滲水辦不受理時
你可能已經試過向管理處反映,但對方堅持窗台滲水是你的窗戶問題;你也可能求助過滲水辦,卻被告知因天雨引致的外牆滲水不屬其職權範圍。在這種情況下,一份由第三方專家撰寫的報告,就能夠提供客觀且具權威性的判斷,打破管理處單方面的說法,為你提供有力的理據。
需要具法律效力的專家報告以作民事索償
假如窗台滲水問題已對你的單位造成財物損失,而你打算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等法律途徑追討維修費用及賠償,一份專業的專家報告就不是「選項」,而是「必需品」。法庭審理案件講求證據,一份清晰闡述滲水原因、源頭及責任誰屬的報告,將會是支持你申索的最關鍵文件,其法律效力遠超個人拍攝的相片或口頭陳述。
解決源頭不明或涉及多方責任的複雜滲水問題
有些窗台滲水情況特別棘手,滲水原因可能不只一個,或者同時牽涉到樓上單位、大廈外牆等多方責任。獨立專家擁有專業的知識及儀器,能夠抽絲剝繭,準確找出真正的滲水源頭。這對於釐清各方的責任比例,避免日後維修了錯誤的地方,浪費金錢與時間,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各類專家在判斷滲水責任中的角色與收費
測量師/公證行:提供以紅外線、濕度計等科學儀器為基礎的專業勘測報告
測量師或公證行是處理滲水爭議時最常被委聘的專家。他們會利用紅外線熱像儀探測牆內異常的溫度分佈,再配合濕度計精準量度牆身的含水量,透過科學數據客觀地找出滲水路徑及源頭。他們出具的報告會詳細記錄檢測過程、數據分析及結論,內容非常嚴謹,在法律程序中被廣泛接納。收費會視乎檢測範圍及複雜程度而定,一般由數千元起。
建築師/工程師:評估外牆結構安全及提供維修方案
如果懷疑窗台滲水與大廈外牆的結構性問題,例如石屎剝落或嚴重裂縫有關,聘請註冊建築師或結構工程師則更為合適。他們的角色不只是找出滲水源頭,更會評估相關結構的安全性,並能提供專業及符合法規的維修工程方案。這對於確保維修工程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並且保障樓宇安全,尤其重要。
聘請檢測專家的流程與注意事項
如何尋找及核實合資格專家的資歷
要確保專家報告的公信力,專家的資歷是首要考慮。你可以透過香港測量師學會(HKIS)或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等專業機構的網站,尋找註冊會員名單。在委聘前,最好要求對方提供其專業資格證明,並了解他們過往處理滲水勘測個案的經驗。
了解檢測費用、服務範圍及報告內容
在決定聘請哪位專家前,建議先向幾間公司或專家索取報價。你需要清晰了解報價所包含的服務範圍,例如是否包括上門勘測次數、會使用哪些測試儀器、報告的詳細程度等。一份詳盡的報價單與合約,能保障雙方的權益,避免日後出現額外收費的爭議。
專家報告在法律程序(如小額錢債審裁處)上的重要性
最後必須強調,一份專業、客觀、理據充分的專家報告,在小額錢債審裁處等法律程序中,是極具份量的證據。審裁官在判決時,會高度重視由獨立第三方專家提供的專業意見。這份報告能清晰地將複雜的技術問題轉化為易於理解的結論,直接影響到你是否能夠成功追討賠償,是保障你合法權益的關鍵一步。
窗台滲水責任常見問題 (FAQ)
Q1:管理處堅持滲水是我的窗戶問題,但我懷疑是外牆裂縫所致,應如何處理?
這確實是處理窗台滲水責任時,業主最常遇到的情況。當您與管理處意見分歧時,關鍵在於提出客觀證據。首先,您可以自行搜證,在大雨期間拍攝清晰的影片,記錄滲水路徑。如果水是從窗框與牆身的接合處,甚至是從窗戶上方的牆身滲入,而非單純由窗戶組件(如膠邊)流入,這就是外牆滲水的有力初步證據。
接著,應以書面形式(例如電郵或信件)連同您拍攝的證據,正式通知管理處,清楚陳述您的觀察和懷疑。在信中,可以請求管理處安排一次雙方在場的聯合檢查,最好選擇在雨天進行,以便即時觀察。如果管理處仍然堅持是窗戶問題而拒絕跟進,您可能需要考慮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專家(如測量師或公證行)進行專業勘測。一份具法律效力的專家報告,能夠以科學數據明確指出滲水源頭,這將是您要求法團承擔維修責任的最重要依據。
Q2:如果滲水源頭是樓上單位的窗台或外牆,處理責任的程序有何不同?
如果懷疑滲水來自樓上單位,處理的核心對象就由大廈法團轉為您的鄰居,程序上會有些分別。第一步建議以友善的態度與樓上鄰居溝通,可以邀請對方到您的單位視察滲水情況,並請求對方合作,檢查其單位內的窗台或外牆狀況。
假如鄰居願意合作,雙方可以協商處理,共同尋找維修方案。但如果對方不合作,您可以向管理處求助,管理處可根據大廈公契的條文介入協調。若協調無效,下一步便是向政府的「滲水辦」(滲水投訴調查聯合辦事處)求助。「滲水辦」的調查人員有法定權力進入相關單位進行測試,以確定滲水源頭。一旦報告證實滲水源於樓上單位並構成衛生妨擾,「滲水辦」便會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要求責任方在限期內維修,這比單純與法團交涉多了一個官方的介入途徑。
Q3:大廈剛完成大維修,為何我的窗台仍然滲水?責任誰屬?
大廈剛完成維修,窗台滲水問題卻依然存在,這種情況確實令人困擾。要釐清責任誰屬,首先要查閱大維修工程合約的內容和範圍。您需要了解工程是否涵蓋了您單位外的外牆防水層、窗戶與外牆接合處的維修。
如果滲水位置正屬大維修的工程範圍,那極有可能是施工質素出現問題。一般大型維修工程都設有「保用期」或「工程缺陷責任期」(通常為期一年或以上)。您應立即以書面形式通知管理處及業主立案法團,並附上滲水證據,要求法團根據合約條款,責成承建商回來執漏。在此情況下,跟進維修的責任在於法團。但如果滲水原因是源於維修範圍以外的問題(例如您窗戶本身的組件老化,而該項並未包括在工程內),那麼窗台滲水責任可能仍需由業主自行承擔。
Q4:我自行維修窗戶後問題依然存在,這會否影響我向法團追討的權利?
您自行維修窗戶,並不會自動削弱您向法團追討的權利,反而若處理得當,更能鞏固您的理據。當您先行維修了屬於自己責任範圍的窗戶後,等於排除了窗戶本身是滲水原因的可能性。如果維修後窗台滲水問題持續,這就成為一個更有力的證據,指向問題源於大廈的公共部分(例如外牆)。
為了保障自己,整個過程必須妥善記錄。您應保留所有維修師傅發出的正式單據,單據上需清楚列明維修的項目(例如更換防水膠邊、修補窗框等)。同時,最好在維修前後都拍下照片存證。當您再次向法團或管理處申訴時,便可以展示這些文件,證明您已履行了作為業主的維修責任,而持續的滲水問題顯然是由其他因素(很大機會是外牆)所引致。
Q5:在釐清責任期間,因滲水造成的財物損失(如牆身、傢俬損毀)可向誰索償?
釐清維修責任與追討財物損失是兩個相關但獨立的程序。您只能向最終被確定為需負上滲水責任的一方索取賠償。因此,在追討期間,最重要的工作是記錄所有損失。
您應該為所有受損的財物和牆身拍攝清晰的照片及影片,並詳細列出一份損失清單。對於需要維修或更換的項目,例如剷走重髹牆身、更換已發霉的傢俬或地板,應尋找合資格的承辦商索取正式報價單作證明。同時,檢查您自己購買的家居保險,了解保障範圍是否涵蓋因滲水引致的損失。您可以先向自己的保險公司索償,再由保險公司代您向責任方追討。
當滲水源頭及責任方(不論是法團、鄰居或承建商)被確定後,您便可以憑著搜集到的所有證據(包括損失清單、報價單、相片等),正式向對方提出民事索償。如果對方拒絕賠償,您可以考慮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等法律途徑追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