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有需要人士維修津貼」承辦商?從篩選、核實到申請的10大防伏關鍵

「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下稱「維修津貼」)為不少長者及自住業主提供及時雨,資助他們改善家居安全。然而,要成功申請津貼,關鍵一步是揀選一間合資格又可靠的承辦商。市面上承辦商質素參差,一旦遇上「裝修老鼠」或不良公司,不但可能令津貼申請失敗,更可能招致金錢及時間損失。為此,本文將為你整合一個詳盡的「防伏」指南,由尋找、篩選及核實承辦商資格,到講解整個申請流程及權責,助你一步步避開常見陷阱,確保維修工程順利完成,成功領取高達80,000元的津貼。

如何正確選擇津貼計劃承辦商?關鍵資格與核實方法

選擇合適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承辦商,是整個申請流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這不單關係到工程的質素與安全,更直接影響津貼能否順利批核。因為計劃要求所有工程必須由合資格的註冊承辦商進行,而且在完工後提交法例要求的證明文件。所以,學懂如何辨別與核實承辦商的資格,是保障自己權益的第一步。

政府有提供官方的「津貼計劃承辦商」推薦名單嗎?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疑問。直接的答案是,政府或市區重建局並沒有提供一份官方的「推薦」承辦商名單。這是為了維持公平性,避免偏袒任何商業機構。

不過,政府機構的角色是提供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讓市民可以查閱所有合法註冊的承辦商資料。換句話說,政府的角色不是為你推薦,而是提供工具讓你自行核實。申請人的責任,就是從這些合資格的承辦商中,挑選出報價合理且信譽良好的公司。

承辦商必須具備的法律資格(附核實教學)

要確保津貼申請萬無一失,你聘用的承辦商必須持有與工程性質相應的法定註冊資格。不同的維修項目,需要不同的專業牌照。以下是幾個最常見的例子:

  • 基本資格:有效商業登記
    所有在香港經營業務的公司,都必須持有由稅務局發出的有效商業登記證。這是最基本的門檻,你可以要求承辦商出示其商業登記證副本。

  • 小型工程: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
    許多家居維修,例如更換窗戶、修葺外牆、清拆僭建物等,都屬於屋宇署「小型工程監管制度」的範圍。執行這些工程的公司,必須是名列於屋宇署「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名冊」的公司。他們完成工程後,才能依法例向屋宇署呈報文件,而這些文件正是申請津貼的重要證明。

  • 電力工程:註冊電業承辦商
    如果維修項目涉及任何固定電力裝置,例如更換電線、安裝或移動電掣位,就必須由「註冊電業承辦商」負責。工程完成後,他們需要簽發「完工證明書」(表格WR1),這份文件是證明電力工程符合安全規格的法律文件,也是申領津貼的必要文件之一。

  • 水務工程:持牌水喉匠
    所有關於食水供應系統的工程,例如更換來水銅喉,都必須由水務署的「持牌水喉匠」進行或監督。

如何使用政府公開名冊核實承辦商資格?

核實承辦商的資格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要幾個簡單步驟,就能透過政府的公開名冊查證。

首先,在接洽承辦商時,應主動向他們索取公司的全名、商業登記號碼,以及相關的專業註冊號碼。

然後,你可以根據工程類型,到以下幾個政府部門的網站進行免費查冊:

  1. 查核小型工程承建商資格:
    前往屋宇署網站的「註冊承建商名冊」頁面。輸入承辦商的公司名稱或註冊號碼,就可以即時確認其註冊狀況是否有效,以及其可進行的工程級別和類型。

  2. 查核電業承辦商資格:
    登入機電工程署網站的「註冊電業承辦商名單」。透過輸入公司名稱或註冊號碼,可以查證該公司是否為合資格的電業承辦商。

  3. 查核水喉匠資格:
    如果工程涉及水喉部份,可以到水務署網站的「持牌水喉匠名冊」查閱。雖然水喉匠多以個人牌照執業,但你可以確認承辦商所聘用的師傅是否持有有效牌照。

完成網上查冊後,建議將查核結果的頁面截圖儲存下來,作為自己的紀錄。這個簡單的核實步驟,能大大提高整個維修及津貼申請過程的順暢度。

尋找與篩選津貼計劃承辦商實戰指南

要成功申請津貼,找到一位可靠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承辦商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這不只是關乎工程質素,更直接影響申請能否順利獲批。以下將會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協助你從零開始,有系統地尋找和篩選出合適的承辦商。

尋找可靠承辦商的3大渠道

第一,善用政府的公開名冊。屋宇署備存了「註冊承建商」及「註冊小型工程承建商」的名冊,這些名冊詳列了所有合資格的承辦商資料。雖然這不是一個推薦名單,但它確保了名單上的承辦商具備基本的法定資格,是尋找承辦商最穩妥的起點。

第二,透過社區網絡及親友推薦。你可以向曾經進行過類似維修工程的親友、鄰居或大廈法團成員查詢,了解他們合作過的承辦商的口碑和經驗。此外,一些地區的長者中心或社區組織,由於經常協助居民處理這類申請,也可能有一些往績良好的承辦商資訊可供參考。

第三,參考專業機構或平台的資訊。一些專業學會或行業協會的網站,有時也會提供其會員公司的名單。雖然這些平台上的公司規模可能較大,但同樣是尋找具備專業資格承辦商的途徑之一。不論透過哪種渠道,重點是收集到一份候選名單,以便進行後續的篩選。

篩選承辦商的實用四步曲

首先,核實基本資格。從候選名單中選定幾家心儀的承辦商後,第一步就是要核實其公司背景。你應要求對方提供有效的商業登記證,並親自到屋宇署的網站,查核其承建商註冊是否仍然有效,以及其註冊的級別和類型是否符合你的工程需要。

然後,索取並比較詳細報價單。你應該邀請至少三家承辦商上門視察,並提供書面的詳細報價單。一份清晰的報價單,必須列明工程範圍、使用物料的品牌和規格、各項工序的收費、施工時間表以及付款方式。切勿接受任何只有一個總金額的口頭或籠統報價。

接著,查證其過往工程經驗。你可以要求承辦商提供過往類似工程的相片或地址作參考。如果可能,直接向其過往的客戶查詢,了解承辦商的施工質素、手工、溝通能力及是否準時完工。一家有信譽的承辦商通常樂意分享其成功案例。

最後,進行面談溝通。透過直接對話,你可以評估承辦商的專業態度和溝通能力。他們能否清晰解答你的疑問?能否耐心解釋工程細節?選擇一位容易溝通、能理解你需要的承辦商,有助於工程順利進行,避免日後發生不必要的爭拗。

選擇承辦商時的3大警號

第一,報價含糊不清或催促簽約。如果承辦商的報價單項目籠統,例如只寫「全屋維修一批」,而沒有詳細工序和物料清單,這是一個危險信號。此外,若對方不斷以「優惠期有限」等理由催促你即時作決定和簽約,你便要格外小心。

第二,拒絕簽訂正式合約。所有維修工程,不論大小,都應該簽訂一份正式的書面合約。合約應清楚列明雙方責任、工程總價、付款期程、開工及完工日期,以及工程變更的處理機制等。任何只作口頭承諾而迴避簽訂書面合約的承辦商,都絕不應選用。

第三,要求支付過高比例的訂金。一般而言,承辦商在開工前收取一筆合理的訂金屬正常做法。但是,如果對方要求支付超過工程總額三至四成的訂金,或者在工程未有任何進展前就要求支付中期費用,這便存在極大風險。一個健康的付款方式,應該是按工程進度分期支付。

申請流程詳解:申請人與承辦商的角色與責任

選擇了合適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承辦商後,整個申請流程便正式展開。要順利取得津貼,你和承辦商在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角色與責任。清楚了解這些細節,就能夠讓整個過程更加順暢。

申請前:與承辦商的準備工作

在正式遞交申請表之前,你與承辦商的溝通和準備工作是成功的基礎。首先,你需要從承辦商手上取得一份詳盡的工程報價單。這份文件不單是讓你了解工程開支,也是遞交申請時的必須文件。一份清晰的報價單應該詳細列明各項維修工程的範圍、使用的物料規格和分項費用。同時,你也要向承辦商索取其有效的商業登記證副本。這兩份文件是你申請津貼的入場券。在這個階段,與承辦商確認他們清楚整個津貼計劃的流程非常重要,特別是完工後需要提供哪些證明文件,預先溝通好可以避免日後的爭拗。

由遞交申請至工程完工的關鍵流程

當你集齊申請表、報價單和承辦商的商業登記證副本後,便可以遞交申請。接下來的流程,時間點的掌握十分關鍵。在市區重建局發出「原則上批准通知書」給你之前,承辦商絕對不能夠展開任何工程。如果提早開工,相關的工程費用將不獲資助。遞交申請後,市建局職員會聯絡你,安排上門視察單位,並審核報價單的內容是否合理。取得「原則上批准通知書」並簽署津貼協議後,承辦商才可以正式開始施工。在工程期間,你需要與承辦商保持溝通,監督工程進度,而承辦商則有責任按照已獲批的報價單內容施工。

工程完工後:承辦商必須提供的證明文件

工程順利完成後,便進入領取津貼的最後階段。你需要先通知市建局,他們會安排職員再次上門視察,確認工程已經妥善完成。此時,承辦商的角色尤其重要,他們必須提供所有法例要求的完工證明文件。這些文件是證明工程合規、安全的關鍵,也是你向市建局申領津貼的憑證。常見的證明文件包括:

  • 如涉及小型工程,需提供向屋宇署呈報的完工文件副本。
  • 電力工程需提供由註冊電業承辦商發出的「完工證明書」(表格WR1)。
  • 氣體工程需提供註冊氣體工程承辦商發出的完工證明。
  • 更換防火門需提供門的防火測試證書。

你集齊承辦商提供的所有文件後,連同「完工申報表」一併交予市建局。待所有文件審核無誤,津貼便會正式發放給你。

津貼涵蓋工程範圍一覽:哪些維修項目合資格?

在尋找合適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承辦商之前,首先要清楚知道津貼的資助範圍。這筆津貼並非適用於所有家居裝修,而是集中在改善樓宇安全和解決失修問題的工程上。簡單來說,只要工程與「安全」和「必要維修」相關,就有很大機會符合資格。以下將津貼涵蓋的工程分為三大類,讓大家一目了然。

樓宇結構及外部安全工程

這部分可以想像成保護樓宇「骨骼」和「皮膚」的工程,主要目的是消除對住戶和公眾構成的即時危險。津貼涵蓋的範圍包括:

  • 修葺樓宇結構:處理最常見的石屎剝落、混凝土破裂或鋼筋外露等問題,鞏固樓宇的結構穩定性。
  • 改善外牆狀況:修補已破損的外牆批盪或紙皮石,防止物料剝落構成的墮物風險。
  • 窗戶檢驗及維修:根據強制驗窗計劃的要求,檢驗、維修或更換有安全隱患的窗戶。
  • 斜坡及擋土牆維修:如果物業附帶斜坡或擋土牆,相關的維修保養工程費用也包括在內。
  • 清拆違例建築物:資助可用於清拆樓宇內的僭建物或天台搭建物,以符合建築物條例的要求。

屋宇內部系統及消防安全工程

這部分則關乎樓宇內部的「經脈」系統和緊急應變能力,確保居住環境安全及衛生。津貼涵蓋的範圍包括:

  • 提升消防安全水平:改善走火通道、消防和救援進出途徑,以及提供或更換樓宇的消防裝置和設備,例如消防喉轆、火警鐘等。
  • 維修屋宇裝備系統:這是範圍很廣的一項,涵蓋了日常使用的重要設施,例如升降機、電線、煤氣喉管的維修、保養和更換。
  • 改善衛生設施:更換破損的食水管、污水管、廢水管、雨水管及地下排水渠,解決漏水和衛生問題。
  • 進行防水工程:修葺天台或平台的防水層,根治滲水問題。
  • 改善分間單位(劏房)安全:針對「劏房」的消防及樓宇安全隱患進行的改善工程。

其他相關合資格費用

除了直接的工程費用,津貼也考慮到維修過程中所衍生的其他必要開支,讓資助更全面。

  • 支付相關專業服務費用:因進行上述維修工程而衍生的勘測、顧問費用,以及一些特殊工序的費用,例如石棉清拆的專業處理費。
  • 償還樓宇維修貸款: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津貼可用於償還申請人尚欠政府部門(如屋宇署)或相關機構(如房協、市建局)的樓宇維修貸款,以及支付撤銷相關法定押記的費用。
  • 支付附帶的修復工程:因為主要維修工程而引致的必要修復工作,例如更換入牆水管後,重新鋪設牆身瓦磚的費用。

關於津貼計劃承辦商的常見問題 (FAQ)

我可以自行維修,再憑單據申請津貼嗎?

答案是不可以。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是確保維修工程符合樓宇安全標準。因此,所有工程都必須由合資格的註冊承辦商負責進行。在提交申請時,你需要提供承辦商的商業登記證明及詳細報價單。整個流程是在工程開始前,先取得承辦商報價,然後提交申請,待市建局審批後才可動工。所以,自行維修再憑單據報銷的方式,並不符合計劃的要求。

如果工程總費用超過80,000元津貼上限,應如何處理?

津貼計劃的最高資助額為港幣80,000元,這是一個資助上限,而不是工程費用的上限。如果你的工程總費用,例如是100,000元,計劃會資助其中的80,000元,而餘下的20,000元差額則需要由你自行負責。因此,在與承辦商簽訂合約之前,你應該仔細審視報價,清楚了解所有費用,並且為可能超出資助上限的部分,預先做好財務規劃。

若承辦商中途加價或工程「爛尾」,市建局會介入嗎?

市建局的主要角色是審批及發放津貼,並不會介入申請人與承辦商之間的合約糾紛。你與承辦商簽訂的工程合約,是一份具法律約束力的私人商業合約。假如在工程期間出現中途加價、工程延誤,甚至是「爛尾」等情況,這些都屬於合約爭議。你需要根據合約條款與承辦商協商,或者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例如向消費者委員會求助或諮詢法律意見。這也再次說明,在工程開始前,選擇一間信譽良好、溝通清晰的承辦商,並且簽訂一份詳盡的合約是多麼重要。

承辦商需要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嗎?

我們強烈建議,你所選擇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承辦商,必須備有有效的第三者責任保險。這份保險非常重要,它保障在施工期間,萬一發生意外而導致公眾人士受傷或他人財物損毀時的法律責任和賠償。在工程正式開始前,你可以主動要求承辦商出示相關的保單證明,確保工程在有足夠保障的情況下進行。這不單是保障公眾,也是保障作為業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