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打風落雨,見到牆身出現水漬、滲水甚至發霉剝落,實在令人頭痛。外牆滲水問題絕非小事,輕則引致室內牆身批盪變質,影響家居美觀;重則可能損害樓宇結構,甚至引發鄰里糾紛。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外牆防水膜」及「外牆防水物料」,從DIY友好型到專業師傅專用,到底應如何選擇?
本指南將為您一文睇清!我們將深入剖析三大類主流外牆防水方案:從施工簡易的表層防水膜、不改變外觀的透明滲透劑,到用於結構修補的中層防水砂漿,全面比較其適用場景、優缺點及性價比。無論您是想作預防性保護、處理輕微滲漏,還是需要進行大面積修補,本文都會提供清晰的選購建議及DIY施工教學,助您徹底根治牆身滲水煩惱。
為何外牆滲漏不容忽視?揀選合適的外牆防水膜是治本關鍵
發現牆身有水漬,揀選一款合適的外牆防漏膜絕對是治本的第一步。外牆滲漏看似小事,但它的影響其實相當深遠。如果處理不當,小問題會演變成大麻煩,所以選擇正確的外牆防水物料就變得非常重要。
外牆滲漏的潛在後果
損害牆體結構與石屎剝落風險
水分會慢慢滲入牆體的混凝土。它會接觸到內部的鋼筋,然後引致生鏽和膨脹。這個過程會對混凝土造成壓力,最終導致石屎剝落。這不僅影響樓宇結構安全,也對途人構成潛在危險。
引致室內牆身發霉、油漆剝落
外牆的濕氣會穿透牆壁,直接影響室內。你會先看到牆身出現水漬和變色。然後,潮濕的環境會滋生霉菌,引致牆身發霉。油漆也會因濕氣而起泡和剝落,影響家居美觀和空氣質素。
可能引發的法律責任與鄰里糾紛
香港的居住環境非常緊密。如果外牆滲漏影響到下層單位,就可能引起鄰里之間的磨擦和投訴。情況嚴重時,對方更有權追討維修費用和相關損失,引發不必要的法律責任。
本指南如何助您選擇最佳外牆防水膜方案
根據牆體狀況、施工難度及預算,剖析三大類外牆防水物料
市面上的外牆防水物料有很多種。我們會將它們歸納為三大類。我們會分析每種物料適合的牆體狀況、施工的難易程度和你的預算,讓你找到最合適的選擇。
整合市面上主流外牆防水膜產品的特性與應用場景
我們不只會講理論。我們會整合市面上幾款主流的外牆防水膜產品。我們會深入介紹它們的特性和最適合的應用場景,讓你清楚了解它們的分別。
提供專業施工建議,確保防水效果持久
選對產品只是第一步。正確的施工方法同樣重要。所以,我們也會提供專業的施工建議和事前準備技巧,確保防水效果可以持久有效。
【懶人包】外牆防水物料比較:一張圖助你快速決策
面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外牆防漏膜,選擇困難是很正常的。為了幫你快速理清思路,我們將最主流的三大類外牆防水物料方案,從適用材質、施工難度、外觀影響到耐用度和預算,整理成一個清晰的比較。你可以根據自家牆身的狀況,直接對號入座,找到最適合你的解決方案。
快速決策比較圖表
方案類型:DIY表層外牆防水膜 vs 透明滲透劑 vs 專業中層砂漿
-
DIY表層外牆防水膜:
這就像為牆身穿上一件有顏色的防水雨衣。它直接塗刷在牆壁最外層,形成一層有彈性、可見的保護膜。 -
透明滲透式防水劑:
這種物料會滲入牆體物料的毛細孔中,形成一個隱形的憎水層,水珠無法滲入。它不會在表面形成薄膜。 -
專業中層防水砂漿:
這是結構性的防水層,通常應用在混凝土基底與面層飾面(如油漆或磁磚)之間。它本身就是一種兼具修補功能的防水砂漿。
適用牆面材質:油漆、磁磚、洗石子、混凝土
-
DIY表層外牆防水膜:
最適用於舊有的油漆飾面、混凝土或水泥牆面。 -
透明滲透式防水劑:
專為需要保持原貌的飾面而設,例如磁磚、洗石子、清水模或無上漆的磚牆。 -
專業中層防水砂漿:
直接應用於結構層,即混凝土或磚石基面,後續需要再做面層飾面。
施工難易度評級 (★☆☆☆☆ 至 ★★★★★)
-
DIY表層外牆防水膜:
★☆☆☆☆ (非常簡單,即開即用,類似油漆,適合初次DIY人士) -
透明滲透式防水劑:
★★☆☆☆ (簡單,多數用噴壺或油掃均勻施工,但需確保基面徹底乾淨) -
專業中層防水砂漿:
★★★★★ (極困難,需要專業知識混合砂漿及批盪技巧,必須由專業師傅處理)
對外觀影響:改變顏色 vs 維持原貌 vs 完全覆蓋
-
DIY表層外牆防水膜:
完全改變外觀。它會覆蓋原有顏色及紋理,提供新的飾面顏色。 -
透明滲透式防水劑:
維持原有外觀。施工後完全透明,能保留磁磚、石材等原有質感與色澤。 -
專業中層防水砂漿:
完全覆蓋。由於是中層物料,其本身的外觀不重要,最終外觀由最上層的飾面決定。
預期耐用度及參考預算
-
DIY表層外牆防水膜:
耐用度:中等 (約3-5年)
參考預算:$ (最低) -
透明滲透式防水劑:
耐用度:良好 (約5-7年)
參考預算:$$ (中等) -
專業中層防水砂漿:
耐用度:極佳 (可達10年以上,屬長效結構性保護)
參考預算:$$$$ (最高,因涉及專業人工及多重工序)
第一類:DIY友好型表層外露式外牆防水膜
講到外牆防漏膜,最常見也最容易自己動手處理的,就是這種直接髹在牆身最外層的表層外露式外牆防水膜。它們好像一層帶有防水功能的特製油漆,施工後會形成一道肉眼可見的保護膜,直接面對風吹雨打,為你的家居提供第一道防線。
何時應選擇表層外露式外牆防水膜?
在決定採用哪種外牆防水物料之前,先評估一下自己的情況。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點,這類產品很可能就是你的最佳選擇。
處理輕微裂縫或作預防性保護
如果牆身只是出現一些細微的髮絲裂紋,或者滲漏情況還不嚴重,甚至你只是想在雨季來臨前,為外牆增添一層保護,那麼這種表層防水膜就非常適合。它能有效覆蓋微小裂縫,做到防患於未然。
舊有油漆飾面翻新,同時增加防水功能
當外牆的油漆已經老化、褪色或剝落,需要翻新時,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與其單純地重新髹油,不如直接選用一款兼備防水功能的表層防水膜。這樣既能美化外觀,又能一次過提升牆體的防水能力,一舉兩得。
追求施工簡單、快捷及經濟效益的項目
假如你不想大費周章,例如不想打鑿牆身,又或者預算有限,希望用一個週末的時間快速解決問題,那麼DIY友好型的表層防水膜就是理想之選。它的施工過程相對簡單,而且材料成本也較其他專業方案低。
這類外牆防水膜的核心優點
這類產品之所以廣受歡迎,尤其適合家居維修,全因它具備以下幾個核心優點。
即開即用,無需混合,降低施工門檻
大部分表層防水膜都是單組份產品,意思就是打開罐子就可以直接使用,無需像專業物料那樣進行複雜的混合或計算比例。施工方法就如髹油一樣簡單,大大降低了自己動手的難度。
高彈性配方,有效橋接及覆蓋牆體細微裂紋
優質的表層防水膜都具備高彈性。你可以想像它乾燥後會在牆上形成一張堅韌又有彈性的薄膜。即使牆身因為日夜溫差而有輕微的熱脹冷縮,這層彈性膜也能夠伸展,不易斷裂,持續保護著那些細微的裂紋。
優異的耐候性,能抵抗日曬雨淋及紫外線
যেহেতু這層膜是直接暴露在戶外,它必須能夠抵禦各種天氣挑戰。好的產品具備出色的耐候性,能夠抵抗長期的日曬雨淋和紫外線侵蝕,不易老化、變脆或粉化,確保防水效果持久。
水性物料為主,安全無毒,對環境及施工者友好
現時主流產品多為水性配方,代表它們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含量較低,氣味輕微。這不單對環境比較友善,對施工者的健康也更有保障。施工後,工具可以直接用水清洗,非常方便。
主流產品特性深入探討
市面上有眾多選擇,以下我們深入分析幾款主流產品,助你作出更明智的決定。
產品分析:SikaCoat® / Sika Raintite – 超高拉力、施工便捷的亞加力防水膜
SikaCoat®(在某些零售點也稱為Sika Raintite)是一款非常全面的入門選擇。它的主要賣點是超高的抗拉強度和優良的附著力,即使在沒有塗刷底油的情況下,也能牢固地抓住牆身。它施工便捷,覆蓋裂紋的能力亦相當不錯,適合處理大部分家居外牆的防水需求。
產品分析:SikaFill® C – 應對熱脹冷縮的高彈性防水膜
如果你的外牆經常受到猛烈日照,溫差變化特別大,SikaFill® C 就會是更針對性的選擇。它特別強調「高彈性」,能形成一層伸縮性極佳的防水膜,有效應對因結構熱脹冷縮而產生的拉扯力,對於防止防水層開裂有更強的保護作用。
產品分析:駱駝漆強力防水膠 – 多功能系統化防水物料
駱駝漆的強力防水膠提供了一個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它不單可以作為獨立的防水塗層直接使用,更可以作為整個防水系統的透明保護層。例如在髹上駱駝漆的「晴雨漆」外牆漆後,再加塗一層透明的強力防水膠,就能大大增強整體的耐磨、抗污和防水性能,延長保護年期。
第二類:不改變外觀的滲透式外牆防水物料(透明外牆防漏膜)
有時處理牆身滲水,最大的考量是希望保留原有的外觀。這時候,透明的滲透式外牆防漏膜就成為非常理想的選擇。這類外牆防水物料不會在表面形成一層有顏色的漆膜,而是滲入牆體內部發揮作用,做到「防水於無形」。
何時應選擇滲透式防水方案?
希望保持磁磚、洗石子、清水模等飾面的原有外觀
如果你的外牆是漂亮的磁磚、充滿質感的洗石子、或是簡約的清水模設計,你一定不希望用一層油漆將它們完全覆蓋。滲透式防水方案是透明的,施工後能完整保留建材的原始樣貌和紋理,是注重美學考量的首選。
預防多孔性基材(如磚石、批盪層)吸水
很多建築物料,例如紅磚、混凝土磚或外牆的批盪層,本身就像海綿一樣滿佈微細孔洞,容易吸收雨水。使用滲透式防水劑可以深入並封閉這些孔道,阻止水份滲入,從根本上提升牆體自身的抗水能力,達到預防性保護的效果。
提升牆體抗污能力,形成荷葉效應
當雨水打在經過處理的牆面上,會像荷葉上的水珠一樣迅速滾落,並且帶走表面的灰塵。這種現象稱為「荷葉效應」。它不僅代表著極佳的防水性能,同時也讓外牆具備了自潔能力,能長時間保持乾淨,減少因水痕和塵埃積聚而造成的污漬。
滲透式外牆防水膜的運作原理與優點
深入基材毛細孔,形成憎水層而非表面薄膜
這類外牆防水膜與傳統油漆的最大分別,在於它並非單純附著在表面。它的有效成份會滲透到牆體物料的毛細孔深處,形成一個肉眼看不見的憎水保護層。簡單來說,它不是為牆身穿上一件雨衣,而是改變牆身本身的材質,使其不再吸水。
不會起皮或剝落,耐久性高
因為防水層是建立在物料內部,而不是在表面,所以它不會像傳統漆膜一樣,因日曬雨淋而出現起泡、起皮或剝落的問題。這種由內而外的保護方式,讓防水效果更持久,大大延長了外牆的耐用年限。
保持基材的透氣性 (Breathability)
一個健康的牆體需要「呼吸」,意思是牆身內的水氣要有排出的通道。滲透式防水劑在阻止液態水進入的同時,通常不會完全封死牆體的毛細孔,水氣(氣態水)仍然可以順利排出。這樣可以避免濕氣被困在牆體內,預防因濕氣積聚而引發的壁癌或結構損壞問題。
技術解說:低黏度與高固成份如何確保最佳滲透效果
要達到理想的滲透效果,產品的配方是關鍵。低黏度代表產品的流動性高,像水一樣稀,所以能夠輕易滲入最微細的裂縫和孔隙。高固成份則代表產品中真正起作用的有效物質比例高,當水份等溶劑揮發後,能有足夠的材料留在牆體內部,形成一個堅固又緻密的防水層。
主流產品特性深入探討
產品分析:Sikagard®-703 W – 具荷葉效應的透明抗污防水劑
Sikagard®-703 W 是一款很具代表性的滲透式防水劑。它施工後完全透明,能有效在牆體表面產生顯著的荷葉效應,讓水份變成水珠滾落。它除了防水,抗污能力亦相當出色,適用於大部分吸水性的建築飾面,能有效維持外牆的潔淨與美觀。
產品分析:護壁寶內外牆防滲封閉液 – 專攻磁磚及舊漆面的多功能防水物料
護壁寶這款產品的特點在於其超強的附著力,它不僅能應用在傳統水泥面,更可以有效附著在磁磚、洗石子甚至舊有的漆面等相對光滑的表面上。這使它成為一款非常方便的多功能防水物料,特別適合處理磁磚縫隙滲水或在不剷除舊漆的情況下進行防水層加固。
第三類:結構修補專用外牆防水物料(中層防水砂漿)
當表層的油漆或透明外牆防漏膜已經無法應對更深層次的問題時,我們就需要一種更強大的解決方案。這就是結構修補專用的中層防水砂漿,它屬於專業級數的外牆防水物料,直接處理牆體本身的結構問題,從根源建立一道堅固的防水屏障。
何時必須選用中層防水砂漿?
當外牆混凝土已出現剝落、破損或需大面積批盪修補
如果你的外牆已經出現石屎剝落、鋼筋外露,或者需要進行大範圍的重新批盪,這表示牆體結構本身已經受損。這時候,表層的防水產品只能治標,無法治本。你需要的是一種能夠同時修補結構兼具防水功能的砂漿,先將基層復原,再提供防水保護。
作為面層飾面 (如瓷磚或油漆) 之下的永久性結構防水層
這種砂漿施工後並非最終飾面,它的角色是在混凝土基層與最外層的油漆或瓷磚之間,形成一道永久性的外牆防水膜。這個中間層能有效阻擋水分滲入牆體核心,即使日後面層飾面有損耗,這道防線依然存在,大大延長了整個外牆的耐用性。
對防水性能及耐用度有極高要求的工程項目
對於一些樓齡較高的大廈維修、政府工程,或任何對防水效果有著近乎嚴苛要求的項目,中層防水砂漿都是標準的施工選項。它的穩定性與持久性,是其他表層防水產品難以比擬的。
中層防水砂漿的核心優勢
權威認證:獲香港房委會等機構批准使用,信心保證
不少專業級數的中層防水砂漿,都獲得了香港房屋委員會等權威機構的認可和採用。這代表產品經過了嚴格的測試,品質與性能都符合公共工程的高標準,選擇這類產品自然更有信心。
雙重功能:兼具結構修補與強力防水
它最大的優點就是一物二用。它本身就是一種高強度的砂漿,可以用於填補孔洞、修平牆面。而且它的配方中含有防水成份,能在修補的同時,形成致密的防水層,確保修補過的地方不會再成為滲漏點。
可厚層施工,一次性填補較大孔洞而不會開裂
處理牆體破損時,經常會遇到較深的孔洞。普通的英泥沙漿如果一次過批得太厚,乾燥後很容易會收縮開裂。而專業的防水砂漿經過特別設計,可以進行厚層施工,一次性填補幾十毫米深的孔洞,而且不會產生裂縫,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與修補質素。
預拌產品,確保品質穩定,免除現場混合失誤
這類產品多數以預拌乾粉的形式包裝,施工時只需按照指定比例加水攪拌即可。這樣就避免了傳統地盤師傅憑經驗混合水泥、沙和防水劑時可能出現的比例失誤,確保每一次施工的砂漿品質都穩定可靠。
主流產品特性深入探討
產品分析:Unicell® WF 防水砂漿 – 專為厚層施工設計的超強防水物料
Unicell® WF 是一款非常經典的預拌防水砂漿,它的最大賣點就是卓越的厚層施工能力與強勁的防水性能。它特別適合用於大面積的外牆批盪及混凝土結構修復工程。由於其預拌特性,品質穩定,而且獲香港房委會批准使用,是許多專業工程團隊信賴的選擇。
產品分析:SikaTop®-300 Seal – 具備高彈性的水泥基中層防水砂漿
SikaTop®-300 Seal 則是另一款高效能的水泥基外牆防水物料。它除了具備出色的防水及修補功能,更額外加入了高彈性配方。這種彈性讓它形成的防水層能更好地適應建築物的微小移動或熱脹冷縮,有效覆蓋及橋接細微裂紋,為面層飾面提供多一重保護,特別適合用於對抗裂性能有較高要求的項目。
外牆防水DIY教學:施工前不可或缺的三大準備步驟
自行塗刷外牆防漏膜,想獲得媲美專業師傅的持久效果,關鍵就在於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防水工程上,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工欲善其功,必先治其基」。一個乾淨、穩固及平整的牆身基面,是任何外牆防水物料能否發揮最大效能的基礎。現在就跟著以下三大步驟,為你的外牆打好完美根基。
步驟一:徹底檢查牆體,找出滲漏根源
在動手處理任何問題前,我們首先要扮演偵探的角色,仔細勘察牆身。直接塗上防水物料有時只是治標不治本,找出滲漏的真正源頭,才能一勞永逸。
找出所有可見裂縫、空鼓或剝落位置
先從遠到近,用肉眼仔細掃視整面牆壁,特別留意窗邊、冷氣機石屎台接口等位置。細微的髮絲裂紋都不能放過。接著,可以用硬物(例如螺絲批柄或硬幣)輕輕敲擊牆身,如果發出「卜卜」的空洞聲,就代表該處出現了空鼓,內裡的批盪層已與結構層分離。
判斷滲漏源頭:是裂縫、接口還是全面老化
根據觀察所得,判斷滲漏的模式。如果水漬呈現線性或網狀分佈,源頭很可能就是裂縫。如果滲漏集中在建築接縫處,問題就在於接口的密封物料失效。假如整面牆壁都有剝落、起泡或粉化現象,這通常是舊有油漆或防水層已全面老化,失去了保護功能。
步驟二:清潔及處理基面,確保防水膜附著力
找到問題根源後,就要為牆身進行「大掃除」。想像一下,在滿是灰塵的膠紙上再貼一層新膠紙,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同樣道理,外牆防水膜需要一個潔淨的表面才能緊密附著,形成無縫的保護層。
清除所有灰塵、油污、青苔及鬆脫物料
可以使用高壓水槍沖洗牆身,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對於頑固的油污或青苔,則要配合專用清潔劑刷洗。最後,用漆剷或鋼絲刷,徹底清除所有鬆脫的石屎碎、舊漆或批盪。
剷除已失效的舊防水層或油漆
如果牆身原有的油漆或防水層已經起泡、剝落或一摸就掉粉,就必須毫不留情地將它們完全剷除。這些失效的舊塗層已失去附著力,若將新的外牆防水膜直接塗在上面,很快就會連同舊層一併剝落,前功盡廢。
步驟三:修補裂縫與孔洞,打好防水基礎
牆身經過清潔和處理後,所有瑕疵都會表露無遺。在塗上主角——外牆防漏膜之前,我們要先為這些「傷口」進行修補,打造一個平滑完整的基礎。
使用合適的填縫料或修補砂漿處理裂縫與孔洞
針對較小的裂縫,可以使用具彈性的外牆專用防水填縫料。對於較大的孔洞或空鼓剷除後的位置,則需要使用修補砂漿來填平。選擇物料時,要確保其與外牆基面相容,並具備防水功能。
確保所有修補處完全乾固才可施工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修補物料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完全固化,將內部的水份徹底揮發。如果倉促施工,水氣會被困在防水膜之下,影響附著力,甚至形成氣泡。請務必遵從修補物料包裝上的乾燥時間指引。
【互動診斷】仍不確定?試試我們的外牆防水物料選擇器
看過以上介紹,也許您對市面上各種外牆防漏膜已有初步概念,但要從中挑選最適合自己情況的一款,可能仍感到有些迷惘。我們特別設計了這個簡單的互動診斷工具,就像一位專業顧問,透過幾個關鍵問題,協助您快速鎖定最合適的外牆防水物料方案。
回答三個簡單問題,即時獲得個人化建議
只需花一分鐘回答以下問題,我們就能根據您的實際需要,提供精準的產品類型建議。
問題一:您的外牆是什麼材質?
不同材質的表面特性各異,對防水物料的附著力要求也不同。請選擇最接近您外牆現況的選項。
* 油漆
* 磁磚
* 洗石子
* 混凝土
問題二:目前的滲漏情況如何?
滲漏的嚴重程度,直接決定了您需要哪種類型的防水方案,從預防性保護到結構性修補都有對應選擇。
* 預防性 (目前未有滲漏,希望加強保護)
* 輕微水痕 (下雨後出現水印或潮濕痕跡)
* 明顯滲漏 (有水滴或水流形成)
* 結構破損 (出現石屎剝落或較大裂縫)
問題三:您希望自己施工(DIY)還是聘請師傅?
施工的複雜程度與您的預算和時間安排有關。這個問題能幫助我們判斷您需要的是DIY友好型產品,還是專業級的工程物料。
* DIY
* 專業施工
根據您的答案,推薦最適合的外牆防水膜類型及相關文章段落
完成以上問題後,系統會綜合您的答案,即時為您配對最合適的外牆防水膜類型。您會看到我們推薦的產品類別,同時可以直接跳轉到本文中對應該方案的詳細介紹段落,深入了解其特性與施工方法,讓您的選擇過程更清晰、更有依據。
關於外牆防水膜與外牆防水物料的常見問題 (FAQ)
問:施工不同類型的外牆防水物料,是否都需要用底油 (Primer)?
答:這並非絕對,主要取決於您選用的外牆防水物料類型以及牆體基面的實際狀況。底油的主要功能是封固鬆散的底層,還有增強外牆防水膜與牆身的附著力。如果基面比較疏鬆、粉化或吸水率高,施工底油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步驟。不過,現時市面上有些DIY產品標榜無需底油,因為它們的配方本身已具備一定的滲透及封固能力。因此,最準確的做法,是詳細閱讀並嚴格遵守您所選購產品的官方施工指南。
問:透明的外牆防水膜在施工時為何會呈乳白色?
答:這是一個完全正常的物理現象。市面上許多水性的透明外牆防水膜,其主要成分是高分子聚合物乳液。在液體狀態時,這些微細的聚合物粒子懸浮在水中,光線散射下便會呈現乳白色,原理與白膠漿相似。當塗料施工在牆身後,水份會逐漸蒸發,聚合物粒子便會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道連續而且透明的保護膜。所以,只要耐心等待它完全乾固,就會呈現出預期的透明效果。
問:一般外牆防水膜需要塗刷多少層才能達到最佳防水效果?
答:一般而言,為了確保形成一道完整無缺的防水層,建議最少塗刷兩層外牆防水膜。只塗刷單一層,很可能因為塗刷不均而留下微細的針孔或薄弱點,成為日後滲漏的隱患。施工第二層可以彌補第一層的不足,並且有效增加防水層的總厚度。一個專業的施工技巧是採用「十字交叉法」塗刷,即第二層的塗刷方向與第一層互相垂直,這樣能達至最均勻的覆蓋效果。當然,最終的塗刷層數,還是要參考個別產品的技術說明,因為不同外牆防水物料對膜厚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問:如果外牆有嚴重結構性裂縫,單靠表層外牆防水膜足夠嗎?
答:絕對不足夠。表層外牆防水膜雖然具備一定彈性,但其主要功能是覆蓋髮絲般的微細裂縫以及作為一個整體的保護層。對於較寬、較深或持續擴張的結構性裂縫,這類防水膜的拉伸能力是有限的,無法提供持久的解決方案。正確的處理程序是「先修補,後防水」。必須先將結構性裂縫進行專業處理,例如沿裂縫鑿開成V型坑道,再使用合適的結構修補砂漿或高彈性填縫料進行填充。待修補物料完全固化並具備足夠強度後,才可以在整個牆面塗刷外牆防水膜,作為最終的保護飾面。
問:如何計算我需要的外牆防水膜或相關外牆防水物料的用量?
答:計算外牆防水膜的用量其實相當直接,主要有三個步驟:
1. 量度施工面積:首先,量度需要施工牆身的長度與高度,兩者相乘便得出總面積(平方米/平方呎)。如果牆身有門窗,記得將門窗的面積扣除。
2. 查閱產品覆蓋率:每一款外牆防水物料的包裝或技術說明書上,都會標明其「理論覆蓋率」,即每公升或每公斤產品可以塗刷的面積(例如:10平方米/公升/層)。
3. 計算總用量:將您的總施工面積,除以產品的覆蓋率,再乘以您計劃塗刷的層數(一般建議最少兩層),便可得出所需的總用量。
一個小提示:產品標示的覆蓋率是在平滑、低吸水性基面上的理論數據。如果您的外牆表面比較粗糙或吸水力強,實際用量會有所增加。因此,建議在計算結果的基礎上,額外預留約10%的份量,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