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滴水、天花水漬不斷蔓延,實在令人困擾又束手無策。面對複雜的滲漏問題,究竟應該從何入手?這份終極懶人包將為您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本文將從根源入手,深入剖析防水層老化、排水系統失靈等四大漏水成因;詳解紅外線熱像分析、色水測試等七種專業科學檢測方法;並一步步教您如何釐清責任歸屬,由與鄰居溝通、聘請公證行,到善用滲水辦的政府資源,同時提供最新的維修費用參考,讓您面對天台滲漏問題時不再徬徨,一文掌握所有應對策略。
天台漏水先兆與潛在風險:為何「天台漏水測試」刻不容緩?
家是我們的避風港,但當天花板悄悄畫上「地圖」,或者牆角出現不明霉斑,這份安寧可能正受到威脅。進行專業的天臺漏水檢查,就像為家居做一次身體檢查,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許多時候,漏水問題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早有先兆。及早識別這些警號,了解其背後的潛在風險,才能明白為何一次專業的「天台漏水測試」是如此重要。
識別天台漏水的初期警號
漏水問題的初期跡象,往往比直接滴水更為隱蔽。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在問題惡化前捕捉到這些蛛絲馬跡。
視覺跡象:天花及牆身的水漬、水泡、油漆剝落
不妨留意一下家中的天花與牆身。最常見的初期警號,就是出現淺啡色、不規則形狀的水漬。有時,水份會被困在油漆層與牆身之間,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水泡」。當水份蒸發後,油漆便會變得脆弱,繼而成片剝落。這些都是水份已經入侵的直接證據。
結構警號:石屎剝落、鋼筋外露生鏽
假如情況再進一步,你會發現結構性的警號。例如天花或牆角開始有石屎碎塊掉落,甚至能直接看見藏於內部的鋼筋,並且鋼筋表面已呈現鏽蝕的痕跡。這代表滲漏問題可能已持續一段時間,並開始損害樓宇的結構物料。
健康威脅:牆身發霉、霉味與呼吸道問題
除了視覺上的變化,嗅覺亦是重要的警報器。如果室內,特別是靠近窗邊或天花的位置,經常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霉味,這很可能是霉菌滋生的信號。潮濕的環境是霉菌的溫床,牆身出現的黑色、綠色霉斑,正是它們存在的證明,同時亦是對家人健康的潛在威脅。
不止是滋擾:漏水對樓宇結構與健康的雙重危機
發現漏水跡象後,我們需要理解這不單純是美觀或輕微的滋擾問題。它背後牽涉到樓宇結構安全與家人健康的雙重危機,這亦是釐清天台漏水責任前的關鍵一步。
結構安全風險:鋼筋鏽蝕膨脹如何削弱承重能力
石屎本身並非完全防水,當水份長期滲透,便會接觸到內部的鋼筋。鋼筋一旦開始生鏽,體積會膨脹數倍,這個膨脹力會由內向外迫爆石屎,造成石屎剝落,也就是俗稱的「爆石屎」。這個過程會持續削弱鋼筋的結構強度,長遠而言,會影響樓宇的承重能力與整體安全。
家居健康警報:霉菌孢子如何引發過敏及呼吸系統疾病
牆身發霉所產生的霉菌,會向空氣中釋放數以百萬計的微細孢子。家人長期吸入這些孢子,有機會引發或加劇過敏反應,例如鼻敏感、皮膚痕癢、眼睛不適等。對於本身有哮喘或呼吸道問題的成員,例如長者和小孩,霉菌更可能成為誘發疾病的元兇,影響日常生活。
深入剖析四大天台漏水原因:尋找滲漏源頭的關鍵
進行專業的天臺漏水檢查時,準確找出天台漏水原因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因為不同的成因需要截然不同的維修方案與天台漏水測試方法。了解這些潛在源頭,有助於釐清天台漏水責任誰屬,從而對症下藥。
原因一:防水層老化或破損
天台防水物料的壽命與常見損耗
防水層是保護樓宇結構的第一道重要防線,它的物料會隨著時間自然損耗。香港天氣炎熱多雨,天台防水物料長期受到陽光紫外線照射會變得脆弱,然後頻密的雨水沖刷會加速其磨損,最終導致防水層出現裂紋、起泡或剝落,失去原有的防水效能。
人為破壞:不當安裝天線、冷氣機或後期加建物
除了自然老化,不當的人為活動也是破壞防水層的常見元兇。例如在天台安裝衛星天線、冷氣機散熱架或太陽能板時,施工鑽孔會直接刺穿防水層,如果事後沒有進行專業的防水修補,雨水就會從這些缺口直接滲入樓宇結構。此外,後期加建的儲物屋或花棚等構築物,其重量亦可能壓損下方的防水層,引致滲漏。
原因二:排水系統功能失常
排水口或排水管淤塞導致積水
天台的排水系統如果無法正常運作,雨水便不能及時排走,積水會長時間浸泡天台地面,大大增加了水分從微小縫隙滲入結構的機會。常見的淤塞物包括被風吹來的枯葉、沙石及垃圾,它們會堵塞去水口或排水管道,導致天台變成「泳池」。
喉管接駁位鬆脫或破損引致的滲漏
排水喉管本身也可能出現問題,例如喉管之間的接駁位會因為物料老化或黏合劑失效而鬆脫,形成縫隙。另外,喉管亦可能因為受到外力撞擊或長期震動而出現裂縫,這些破損的位置都會成為直接的滲漏源頭,讓雨水繞過正常的排水路徑。
原因三:樓宇結構性裂縫
熱脹冷縮或樓宇沉降引致的天然裂縫
樓宇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會因為日夜溫差而產生熱脹冷縮的物理現象,長久下來,這種持續的應力會在天台表面或俗稱「女兒牆」的圍欄上,形成一些微細的結構性裂縫。同時,樓宇落成後自然的輕微沉降,也可能拉扯結構,導致裂縫出現,這些縫隙為雨水滲入提供了通道。
外牆飾面剝落導致雨水滲入
有時候,滲漏源頭未必在天台地台,而是來自天台的牆身或大廈外牆。如果外牆的飾面物料,例如紙皮石、瓷磚或油漆出現剝落及破損,雨水就有機會從牆身滲入結構內部,然後再橫向流動,最終出現在室內的天花或牆角位置,形成漏水。
原因四:天台設施或穿牆組件接縫問題
窗框與牆身之間的防水膠邊老化失效
天台上的門窗、天窗或通往天台的樓梯間窗戶,其金屬或塑膠窗框與牆身之間的接縫處,一般會使用防水膠邊作密封處理。這種膠邊會因為長期日曬雨淋而老化,逐漸硬化及龜裂,繼而失去彈性與防水功能,雨水便會沿著這些失效的縫隙滲入室內。
穿牆喉管周邊的防水處理不當
任何需要穿過天台地台或牆身的喉管,例如排氣管、水管或電線喉管,其周邊的防水處理都必須非常謹慎。如果當初施工倉卒,或者喉管周邊的防水物料已經老化失效,這些喉管與結構之間的接縫位置,就會成為滲漏風險極高的地方。
專業天台漏水測試:科學儀器與方法全攻略
要準確進行天臺漏水檢查,找出滲漏的真正源頭,不能單靠肉眼判斷。專業的天台漏水測試就像為樓宇進行一次詳細的身體檢查,透過科學儀器和系統化的方法,一步步鎖定問題核心。這不單是為了維修,更是釐清天台漏水責任的重要依據。
測試前的準備工作
為何需要停止用水或進行「試水」?
在進行測試前,專業人員有時會要求你暫停使用某些水源,或者反過來,在特定時間進行「試水」。這個步驟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可控的測試環境。例如,如果懷疑是浴室去水喉管問題,師傅可能會要求樓上單位暫停使用浴室。假若滲漏情況隨之減緩或停止,這就提供了很強的線索。反之,如果在特定位置進行灑水測試後,滲漏情況加劇,就能更準確地鎖定滲漏範圍。
收集基本資料:漏水時間、頻率與天氣的關聯性
在你聯絡專業人員之前,可以先做個小記錄。例如漏水通常在什麼時候發生?是持續不斷地滴水,還是一陣一陣的?最重要的是,滲漏情況是否與天氣有直接關係,例如只在下大雨後才出現,還是晴天也一樣嚴重?這些看似簡單的資訊,對於專業人員分析潛在的天台漏水原因極有幫助,能讓他們初步判斷問題可能源於排水系統、供水管還是樓宇的防水層。
非破壞性漏水測試技術詳解
現今的漏水檢測技術,趨向於在不作任何破壞的情況下找出源頭。這些方法不但效率高,而且可以避免胡亂鑿開牆身或地台,節省不必要的維修開支。
紅外線熱像分析:利用溫差偵測隱藏濕氣
紅外線熱像儀可以偵測到物件表面的微細溫度差異。由於水份蒸發時會帶走熱量,所以滲漏位置的溫度通常會比周圍乾爽的區域低。在熱像圖上,這些潮濕區域會以藍色或綠色等冷色調顯示出來。這個方法的好處是能夠快速、大範圍地掃描,找出牆身或天花內部隱藏的濕氣分佈,猶如一張「水份地圖」。
微波濕度計:精準量化物料內部含水量
當紅外線分析鎖定了懷疑的潮濕區域後,下一步就是用微波濕度計進行確認。這部儀器可以穿透物料表面,偵測並量化石屎或牆體內部實際的含水量,並以一個具體的百分比讀數顯示出來。透過比較懷疑位置和乾爽位置的讀數,就能客觀地證實該處是否真的存在異常濕度,為滲漏提供實在的數據支持。
色水測試:利用有色水追蹤滲漏路徑
色水測試是一個相對直接的方法。測試人員會將無害的食用色素或螢光劑混和在水中,然後倒入懷疑是源頭的位置,例如地台去水口、浴缸邊緣或天台的裂縫。之後就是耐心觀察,看看樓下滲漏位置會否出現同樣顏色的水漬。這個方法能清晰地展示出水的滲漏路徑,但有時需要等候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看到結果。
反向壓力測試 (谷磅):專門針對供水管滲漏
如果懷疑滲漏源自於有壓力的供水管(即食水管或鹹水管),反向壓力測試(俗稱「谷磅」)就是最有效的檢測方法。師傅會先將目標喉管系統的總掣關閉,然後利用專門的壓力泵對喉管加壓,再監測壓力錶的讀數。如果在一段時間後壓力明顯下降,就代表這段喉管有滲漏點。
水質樣本化驗:分辨食水、鹹水或污水源頭
有時候,直接分析滲漏出來的水樣本,就能提供最直接的答案。透過簡單的化驗,可以分辨出樣本是來自食水管的淡水、沖廁鹹水管的鹹水,還是帶有雜質的去水喉管污水。例如,使用鹽度計就能快速判斷是否鹹水滲漏。這個方法能有效縮小調查範圍,直接鎖定是哪一個水管系統出了問題。
傳統漏水測試方法
當非破壞性測試未能找出原因,或初步已懷疑是防水層失效時,便可能需要採用一些傳統的測試方法。
地台蓄水測試:檢測地台防水層效能
這個測試主要用於檢驗天台、露台或室內地台的防水層是否完整。測試方法是先堵塞所有去水口,然後在地台表面蓄起一定高度的水,並維持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期間會持續觀察樓下的天花或牆身有否出現滲漏跡象。這是一個直接模擬積水情況的測試,能最有效地驗證防水層的功效。
牆身灑水測試:模擬雨淋檢測牆身防水
牆身灑水測試是為了模擬下雨時的情況,用以檢測外牆、窗邊或浴室牆身的防水能力。測試人員會持續向目標牆身灑水一段時間,然後觀察室內相應位置有否出現水漬或濕度上升。這個方法對於找出因外牆裂縫、窗框膠邊老化而引起的滲水問題尤其有效。
天台漏水測試及維修費用參考
當你計劃進行天臺漏水檢查時,了解相關的測試及維修費用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市面上的服務收費模式眾多,從初步的儀器檢測到大型的防水工程,費用可以有很大差距。接下來,我們將會詳細分析這些費用的構成,讓你對整個預算有更清晰的掌握。
專業測試服務收費模式
專業的天台漏水測試服務,收費方式通常會分開不同階段。這好比身體檢查,先進行基本的診斷,如果需要,再安排更深入的化驗。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投入更多費用,讓支出更具彈性。
基本檢查收費:單次上門紅外線及濕度儀檢測
基本檢查可以看成是為天台進行一次無損的快速掃描。檢測人員會攜帶紅外線熱像儀和專業濕度計等儀器上門,在不破壞任何結構的情況下,利用溫差和濕度數據來偵測隱藏的濕氣,從而找出潛在的滲漏範圍。這項服務一般以單次上門形式收費,市場上的價格普遍由港幣$2,000至$5,000不等。費用通常已包括技術人員的交通往來、儀器使用損耗,以及完成檢測後的初步口頭分析。
深入測試收費:色水或壓力測試等附加項目
如果基本檢查無法百分百鎖定天台漏水原因,或者在處理天台漏水責任爭議時需要更確實的法律證據,便有機會要進行更深入的測試。常見的方法包括色水測試,用以追蹤滲漏路徑;又或是俗稱「谷磅」的壓力測試,專門檢測來水喉管的滲漏問題。由於這些方法需要更長的觀察時間、特定物料或專門的加壓設備,它們通常會被視為附加項目,需要額外收費。每項深入測試的費用大約是港幣$1,500至$4,000,實際價格視乎測試的規模和複雜程度而定。
維修工程費用估算
在準確找出滲漏源頭後,下一步就是維修工程。維修費用是整個過程中最大的一筆開支,而且價格浮動範圍非常大。費用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包括天台的實際漏水範圍、地台的現有狀況、施工的複雜程度,以及所選用的防水物料等級。
天台防水工程費用參考 (按平方呎計算)
天台防水工程的費用,最普遍的計算方式是按平方呎收費。價錢會因為施工方案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如果只是在現有的地台面層上,塗刷一層新的防水物料作保護,這種方法的工序較簡單,費用亦相對便宜,大約每平方呎港幣$50至$150。但是,若要徹底根治問題,工程便需要包含「打拆」舊有的地台飾面和已失效的防水層,然後再重新鋪設整個防水系統,工序繁複,費用自然會高很多,一般介乎每平方呎港幣$200至$500,甚至更高。
如何閱讀維修報價單及常見條款
當你收到維修報價單時,必須花時間仔細閱讀每一個項目。一份專業和清晰的報價單,應該詳細列明以下幾點:確實的施工範圍和總面積、具體的工序步驟(例如是否包括打拆工程、清走建築廢料的費用)、將會使用的防水物料品牌和產品型號、整個工程的總造價,以及分期付款的方式。此外,你應該要特別留意保養期的條款,清楚了解保養的年期和覆蓋的範圍,這對於保障你日後的權益非常重要。
釐清天台漏水責任:從溝通到法律行動的完整指南
完成專業的天臺漏水檢查,找出源頭之後,下一步就是釐清天台漏水責任,這往往是整個過程中最棘手的一環。當漏水問題牽涉到其他單位或大廈公用部分,一場清晰而有據的溝通就變得非常重要。以下將會一步步拆解,由友善協商到尋求法律協助的完整應對策略。
第一步:與相關持份者溝通協商
處理任何鄰里糾紛,和平溝通永遠是首選。一個良好和理性的開始,有機會省卻後續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和開支。
如何聯絡樓上或毗鄰單位業主
如果懷疑滲水源於樓上或旁邊的單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親自上門,有禮貌地向對方說明情況。溝通時,最好準備好一些基本資料,例如漏水位置的相片、漏水發生時間的記錄等,讓對方更容易理解問題的嚴重性。假如對方不在家,可以考慮留下一張寫有聯絡方法的便條。如果無法取得聯絡,可以向大廈管理處查詢業主聯絡資料。
向大廈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求助
大廈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在處理滲水問題上,扮演著重要的協調角色。你可以向他們正式報告情況,請求協助聯絡相關業主。而且,如果滲漏的源頭是來自大廈的公用部分,例如外牆、天台結構層或公共喉管,根據大廈公契,維修責任便屬於業主立案法團。他們有責任安排檢查及維修,因此向他們求助是必要的一步。
第二步:聘請第三方進行公正測試
當初步溝通未能達成共識,或者對方否認責任時,就需要引入客觀的證據。一份由第三方專業人士撰寫的報告,能將討論焦點從互相猜測轉移到科學事實之上。
為何需要具法律效力的專業測試報告?
一份詳盡的專業測試報告,不僅僅是為了找出天台漏水原因,它的真正價值在於其法律效力。這份報告會利用科學儀器和方法,例如紅外線熱像分析或色水測試,清晰地指出滲漏源頭,並附上相片及數據作證。這份文件是與對方或其保險公司談判的有力籌碼。假如將來需要訴諸法律,這份報告就會成為呈上法庭的關鍵證據,大大增加勝算。
專業人士選擇:公證行、測量師、持牌水喉匠的分別
選擇哪種專業人士,取決於你的具體情況和需要。
- 公證行:主要處理與保險索償相關的個案,他們會評估滲漏造成的損失,並撰寫全面的報告,其報告在法律程序和保險理賠中認受性很高。
- 測量師:特別是建築測量師,是樓宇結構和建築缺陷的專家。他們能處理複雜的滲漏問題,尤其適合涉及樓宇結構或外牆的個案。
- 持牌水喉匠:如果經過初步的天台漏水測試後,懷疑問題出於供水管或排水管,持牌水喉匠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們能進行壓力測試等專門檢測,並能直接進行維修。
第三步:尋求政府協助或法律途徑
如果與相關方無法達成協議,而且對方拒絕合作,那麼就需要考慮尋求官方或法律途徑介入。
何時應向滲水辦事處求助
滲水辦事處(簡稱滲水辦)是由食物環境衞生署和屋宇署組成的聯合辦事處,為市民提供免費的滲水調查服務。當你與鄰居的協商陷入僵局,而對方又不合作時,便可以向滲水辦求助。他們會介入調查,如果證實滲水情況構成「衞生妨擾」,便有權發出「妨擾事故通知」,飭令相關人士在指定時間內處理。
依據大廈公契透過法律顧問提出索償
這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手段。大廈公契是規管大廈所有業主權利和責任的法律文件。你可以聘請法律顧問,詳細研究公契條文,確定責任方。律師可以先代為發出律師信,要求對方正視問題並作出賠償。若對方依然不予理會,便可透過小額錢債審裁處(適用於港幣七萬五千元以下的索償)或其他級別的法院,正式提出民事索償,追討維修費用及相關損失。
善用政府資源:深入了解滲水辦事處的服務
當私下協商無法解決問題時,進行專業的天臺漏水檢查,尋求政府協助便是一個重要選項。香港政府特別為此成立了由食物環境衞生署及屋宇署組成的聯合辦事處(簡稱「滲水辦」),為市民提供一個免費的官方求助渠道。這項服務旨在介入處理棘手的滲水糾紛,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它的運作模式。
滲水辦的職能與權責
「一站式」服務:處理構成「衞生妨擾」的滲水個案
滲水辦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但它的首要職責,是處理構成「衞生妨擾」的滲水個案。所謂「衞生妨擾」,簡單來說就是滲水情況已經影響到環境衞生,例如導致霉菌滋生或嚴重滴水。滲水辦的調查和執法行動,都是建基於這個核心概念之上。
法律依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
滲水辦的所有行動,都有清晰的法律基礎,主要依據香港法例第132章《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條例賦予了政府權力,去調查和處理影響公眾衞生的滋擾問題。因此,滲水辦的角色並非私人工程顧問,而是執法機構,目標是消除妨擾。
服務限制:為何濕度低於35%或非由「其他單位」引致的滲漏不受理?
要成功啟用滲水辦的服務,必須符合兩個基本門檻。第一,經滲水辦職員利用濕度計初步量度後,滲漏位置的濕度讀數必須高於35%。這個數值是一個科學化的標準,用以界定滲水情況的嚴重性,確保公共資源用於處理較明顯的個案。第二,滲水源頭必須來自「其他單位」。假如滲漏是源於自身物業的範圍,例如自家擁有的入契天台防水層老化,這便不涉及公眾衞生滋擾,滲水辦將不會受理。釐清這點有助於判斷天台漏水責任誰屬。
滲水辦的調查流程與時限
三階段調查程序:從初步篩選到委派顧問
滲水辦的調查程序嚴謹,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步調查,職員會到訪受影響單位視察,並用濕度計作篩選。若符合受理門檻,便會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由滲水辦人員進行更詳細的測試,例如色水測試,以追蹤滲漏路徑。如果案情非常複雜,經過前兩輪調查仍無法確定天台漏水原因,個案便會進入第三階段,由滲水辦委派專業顧問公司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服務承諾:在指定工作天內完成調查
根據官方的服務承諾,滲水辦在接獲投訴後的6個工作天內會聯絡投訴人。對於案情相對簡單,而且得到相關住戶充分合作的個案,滲水辦的目標是在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和測試,並將結果告知投訴人。
當事人合作的重要性與調查延誤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90個工作天的服務承諾,是建基於所有相關人士的合作之上。要成功進行天台漏水測試,調查人員必須獲准進入懷疑引致滲水的單位。如果相關業主或住戶拒絕合作,滲水辦就需要向法庭申請手令,這個法律程序會大幅延長整個調查時間。
執法權力與最新罰則
「妨擾事故通知」與「妨擾事故命令」的分別
當滲水辦經過調查,成功鎖定滲水源頭,並確認其構成衞生妨擾時,便會採取執法行動。第一步是向造成妨擾的業主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內進行維修。如果業主沒有遵從通知,滲水辦便可提出檢控。同時,滲水辦也可以向法院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強制業主履行維修責任,違反命令的後果會更嚴重。
大幅提高的罰款金額詳解
為加強阻嚇力,政府已修訂法例,大幅提高相關罰則,並將於2025年8月17日起生效。屆時,不遵從「妨擾事故通知」的最高罰款將提高至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450元。若不遵從法庭發出的「妨擾事故命令」,罰則更重,最高罰款可達50,000元,另加每日罰款600元。
新增阻礙調查人員進入處所的罰則
同樣在2025年8月17日生效的新修訂條例中,更新增了針對阻礙調查的罰則。任何人士如果沒有合理解釋而阻礙獲授權人員進入處所進行調查,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這項新規定,再次突顯了住戶合作對於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如何索取滲水辦的官方測試報告
根據《公開資料守則》的申請程序與費用
不論調查結果如何,當事人都有權索取官方的調查報告副本。你可以根據《公開資料守則》,向滲水辦提交書面申請。申請需要填寫指定表格,並可能涉及相關費用,主要包括影印費及定額手續費。這份官方報告詳列了各項測試結果,是後續進行民事索償或法律程序時一份相當有力的證據。
常見問題 (FAQ):關於天台漏水測試的快問快答
面對天台滲漏問題,心中總有許多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進行天臺漏水檢查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從責任歸屬到工程細節,用最直接的方式為你解答。
Q1:天台漏水責任誰屬?如何根據公契判定?
判斷天台漏水責任誰屬,最關鍵的文件就是大廈公契(DMC)。一般而言,責任的劃分,主要視乎漏水位置屬於「公用部分」還是「私人部分」。
如果天台在公契中被界定為大廈的公用部分,那麼維修責任就歸於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維修費用會由管理費基金或專項維修基金承擔。
相反,如果天台是連同某個單位(通常是頂層單位)一併出售的私人地方,那麼該單位的業主便須為其天台的防水保養負上全部責任。
有時候公契的條文可能不夠清晰,這時可以參考《建築物管理條例》(第344章)的指引去界定。總而言之,查閱公契是釐清天台漏水責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Q2:進行一次全面的天台漏水測試需要多長時間?
一次全面的天台漏水測試,所需時間並無固定標準,主要取決於滲漏情況的複雜程度和所選用的測試方法。
一個簡單的非破壞性初步勘察,例如使用紅外線熱像儀和濕度計進行掃描,通常可以在一至三小時內完成。但如果需要進行更深入的測試去追蹤滲漏路徑,時間就會大大延長。例如,「色水測試」需要時間讓有色水滲透,觀察期可能由數天至一星期不等。「地台蓄水測試」則至少需要進行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去驗證防水層的效能。
另外,測試過程也需要相關單位的配合,例如進入天台或樓上單位。如果協調上出現延誤,整個測試時間亦會相應延長。
Q3:如果滲水辦的測試無法找出原因,該怎麼辦?
滲水辦事處(滲水辦)的調查有其標準程序和限制,例如對濕度讀數有最低要求。如果滲水辦完成調查後仍無法確定天台漏水原因,你可以考慮委託獨立的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你可以聘請專業的公證行或建築測量師。這些私營機構不受滲水辦的程序限制,可以使用更多元化和更先進的儀器與技術進行檢測。他們完成測試後,會提供一份具法律效力的詳細報告,清楚列明滲漏的成因和責任方。這份報告不僅能作為與責任方協商的有力依據,在必要時,更可以呈上法庭作為追討維修費和損失的證據。
Q4:「緊急封漏」和「根治性防水工程」有何分別?
這兩者是針對漏水問題在不同階段的處理方式,目標和效果截然不同。
「緊急封漏」是一種臨時性的應急措施,目標是即時制止漏水,防止情況惡化。它好比為傷口貼上膠布,通常是透過局部打針灌漿(俗稱「打針」)或在裂縫表面塗上速乾防水物料,暫時堵住水源。它的優點是施工快,成本較低,但效果不持久,漏水問題很可能在其他地方再次出現。
「根治性防水工程」則是長遠的解決方案,目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工程會移除舊有及已失效的防水層,重新鋪設一個完整、有效的防水系統,再恢復飾面。這項工程規模較大,成本較高,但能夠徹底杜絕漏水問題,並且通常附有較長的保養期。
Q5:如何核實獲滲水辦委派的顧問公司職員身份?
當滲水辦的調查進入第三階段,便有機會委派外部的專業顧問公司協助。為保障安全,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步驟核實職員身份。
首先,滲水辦在委派顧問公司後,必定會先致函通知相關住戶。信中會清楚列明顧問公司的名稱,以及負責該個案的滲水辦職員姓名和聯絡電話。
其次,顧問公司的職員上門時,必須佩戴由滲水辦簽發的職員證。你可以要求對方出示,並仔細核對證件上的資料。
最穩妥的方法是直接致電核實。你可以按照通知信上提供的滲水辦電話號碼,直接聯絡個案負責人,確認到訪職員的身份和到訪時間是否屬實。切勿致電職員證上或對方提供的任何電話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