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滲水點算?一篇睇晒4大原因、3大處理方法、求助食環署及索償全攻略

發現天花板出現水漬、批盪剝落甚至滴水,絕對是每個業主或住戶最頭痛的惡夢。滲水源頭難尋,加上與樓上鄰居溝通的困難,往往令人束手無策,不知從何入手。究竟天花滲水是樓上水管漏水、地台防水層失效,還是外牆滲水引致?應該自行與鄰居協商、聘請專家,還是直接向政府滲水辦求助?不同處理方法的時間、費用和成效又有何分別?

本篇天花滲水全攻略,將由淺入深,為你詳細拆解四大滲水成因及其診斷特徵,讓你快速掌握初步判斷方法。我們將全面比較三大處理途徑的利弊,並提供向滲水辦求助的完整流程、最新罰則、索取報告及民事索償的實用資訊,助你清晰部署,一文解決所有關於天花滲水的疑難。

天花滲水點算好?先了解四大天花滲水原因,快速自我診斷

面對天花滲水問題,第一步並非立即尋找處理方法或考慮賠償,而是先準確找出天花滲水原因。滲漏源頭有很多種,每種的特徵和處理方式都不同。只要學會觀察幾個關鍵細節,就可以像專家一樣,快速為家中的情況進行初步診斷。

成因一:供水管滲漏(鹹水/淡水管)

診斷特徵:持續性滴水,水量穩定

供水管是長期受壓的,所以一旦破損,無論樓上是否正在用水,都會不停地滲漏。你會發現天花板的滴水是持續的,二十四小時不會停,而且水量相當穩定,不會時大時小。

關鍵線索:天花出現白色或灰色晶狀沉澱物

這是分辨供水管滲漏的最重要線索。當滲出的水蒸發後,水中溶解的礦物質或鹽分會殘留在天花表面,形成一層類似鹽花或粉末的白色或灰色晶狀物。如果看到這種沉澱物,滲漏源頭極有可能是供水管。

常見位置:廚房、廁所或浴室天花板

因為大部分供水管都鋪設在這些用水區域的地台下,所以滲漏問題自然最常在這些地方的天花板出現。

成因二:排水管或污水管滲漏(去水喉)

診斷特徵:間歇性滲水,通常在樓上用水後出現

排水管與供水管不同,只在樓上單位使用相關設施(例如沖廁、洗澡、洗碗)時才會有水流過。所以它的滲漏特徵是間歇性的,可能只在每天的特定時段出現,然後又會停止,情況反覆。

關鍵線索:水漬呈圓形或不規則擴散,伴隨發霉黑點及明顯臭味

由於滲出的是污水或廢水,含有大量有機物,所以水漬顏色通常較深,而且容易滋生霉菌,形成黑色的霉點。同時,你會聞到一股明顯的坑渠味或臭味,這是污水管滲漏的獨有特徵。

常見位置:廚房、廁所或浴室,尤其在座廁或地台去水喉正下方

滲漏點通常會對應樓上單位排水設施的位置,例如在座廁、浴缸或地台去水口的正下方天花板,範圍相對集中。

成因三:樓板防水層失效或損壞

診斷特徵:滲水範圍較大且均勻,呈「地圖狀」水漬

防水層失效導致的滲漏,水份是從整個地台的石屎層慢慢滲透下來,而不是從單一個喉管裂縫漏出。因此,水漬的範圍通常很大,而且分佈比較均勻,看起來就像一幅地圖。

關鍵線索:通常在樓上洗澡或洗地後一段時間才慢慢滲出

水份需要時間穿過整個混凝土地台,所以你不會在樓上用水後立即看到滴水。滲漏通常會延遲一段時間,甚至幾小時後才慢慢出現,而且滲出速度比較慢。

常見位置:浴室天花,特別是浴缸或淋浴間下方及牆邊牆角

浴室地台長期濕水,是防水層最容易老化和損壞的地方。特別是浴缸邊、淋浴間下方以及牆邊牆角這些接縫位置,都是滲漏的高危點。

成因四:雨水經外牆或窗戶滲入

診斷特徵:滲水情況與天氣有直接關係,只在下大雨或雨季時發生

這是最容易判斷的一種情況。如果你的天花滲水問題只在下雨天,特別是颱風或暴雨過後才出現,而晴天時又會慢慢乾涸,那麼源頭很可能不是來自樓上單位,而是由外牆滲入的雨水。

關鍵線索:對樓上單位進行測試後找不到源頭

如果已經排除了樓上單位所有滲漏的可能性,例如進行色水測試後,樓下天花依然沒有顏色水滲出,這就進一步印證了滲漏源於外部。若屬此情況,即使向天花滲水食環署求助,他們也可能因為源頭並非來自樓上單位而無法介入。

常見位置:靠近窗邊的天花或外牆牆身

雨水通常從建築物外牆的裂縫、窗戶邊緣的防水膠老化處滲入,所以水漬會首先出現在靠近窗邊的天花板或與外牆相連的牆身上。

天花滲水處理三大途徑:利弊、時間、費用全方位比較

面對天花滲水這個惱人問題,了解清楚不同的處理方法是成功解決的第一步。其實,處理天花滲水主要有三個途徑,每個方案在時間、費用和成效上都有很大分別。讓我們像朋友一樣,逐一分析它們的利弊,助你找出最適合自己情況的解決方案。

方案A:自行與鄰居協商解決

這通常是大家最先想到的方法,就是直接聯絡樓上鄰居,平心靜氣地溝通。找個合適的時間,帶備一些照片或影片作證明,友善地說明情況,一起找出天花滲水原因,再商討如何分擔維修費用。

預計時間:最快,可於數日內完成

預計費用:最低,可能只需分擔維修費

優點:快速、成本低、維持良好鄰里關係

缺點: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對方合作態度,缺乏法律約束力

適用情境:鄰里關係良好,滲水問題輕微且責任明顯

方案B:聘請專業人士或公證行獨立調查及維修

如果與鄰居溝通不果,或者想用更科學、客觀的方法確定責任,聘請專業人士就是一個好選擇。你可以委託持牌水喉匠、註冊測量師或專門的公證行,他們會利用專業儀器進行詳細檢測,並提供一份具法律參考價值的報告,清楚列明天花滲水原因和責任方。這份報告對於日後商討天花滲水賠償事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預計時間:較快,通常在數天至兩星期內完成檢查及展開維修

預計費用:較高,需支付檢查費、報告費及維修工程費

優點:速度快、診斷專業準確、維修質素有保證、報告具法律參考價值

缺點:費用昂貴,需慎選有信譽的公司,對方未必肯合作讓師傅上門

適用情境:想盡快解決問題,有一定預算,或需要具法律效力的專業報告作民事索償之用

方案C:向政府聯合辦事處(滲水辦)求助

當你用盡方法,鄰居依然拒絕合作時,便可以向由食物環境衞生署及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求助。向天花滲水食環署及相關部門投訴是完全免費的。他們擁有法定權力,在調查期間若遭拒絕,可以申請法庭手令強制進入單位檢查。一旦證實滲水源頭,便會發出「妨擾事故通知」,勒令責任方在限期內維修。

預計時間:最長,官方目標為90個工作天完成調查,實際可能更久

預計費用:免費,政府調查及執法程序無需市民付費

優點:免費、具法定權力可強制入屋調查、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勒令維修

缺點:耗時極長、程序僵化、只處理構成「衞生妨擾」的個案、輕微或間歇性滲水未必受理

適用情境:預算有限、鄰居極不合作、已嘗試其他方法無效,需要借助公權力介入解決嚴重的滲水問題

【官方途徑】向滲水辦求助:完整流程、權責及最新罰則

當自行協商處理天花滲水問題陷入僵局,向政府求助便是一個重要選項。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及屋宇署組成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正是專門處理這類問題的官方機構。這裡為你整理了完整的求助流程、權責劃分,以及最新的罰則資訊。

如何聯絡滲水辦及求助資格

投訴渠道:致電政府熱線「1823」或使用其網站/手機應用程式

聯絡滲水辦的正式渠道,是致電政府一站式熱線「1823」,或者使用「1823」的官方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提交個案。你只需要清楚講述天花滲水的情況及地址,個案便會轉介至滲水辦跟進。

立案標準:滲水辦職員會上門使用濕度計,如讀數超過35%便會正式立案

滲水辦並非所有個案都會受理,他們有一套客觀的立案標準。職員會預約上門,使用專業的濕度計量度天花滲水位置的濕度。如果讀數超過35%,便會達到正式立案的門檻,展開後續調查。

承諾跟進時間:接獲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

提交舉報後,滲水辦承諾會在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安排初步視察。這個承諾為求助者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時間預期。

滲水辦調查流程詳解(三階段程序)

第一、二階段:由聯辦處人員進行非破壞式測試(如色水測試)

立案之後,調查工作會分階段進行。在第一及第二階段,會由聯辦處的人員親自上門,在相關單位進行一系列非破壞式的測試,最常見的就是「色水測試」,用以追蹤滲水源頭。

第三階段:若首兩階段無法確定源頭,將委派合約顧問公司進行更深入調查

如果首兩個階段的測試都無法準確找出天花滲水原因,程序就會進入第三階段。屆時,滲水辦會委派合約顧問公司,運用更專業的儀器及技術作進一步深入調查。

如何核實顧問公司職員身份:留意聯辦處信件及職員證,可致電專線核實

當有顧問公司職員聯絡你時,可以多加留意。聯辦處會先致函通知你,信中會列明負責個案的人員及顧問公司職員的資料。職員上門時亦會佩戴附有相片的職員證。如有任何疑問,可以直接致電聯辦處的專線核實其身份,確保安全。

滲水辦的法定權力與2025年新罰則

法律依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

滲水辦的執法權力,主要源於《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這條法例賦予政府權力,去處理構成環境衞生妨擾的滲水問題。

執法權力:發出「妨擾事故通知」及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

當調查證實滲水源頭,並構成「妨擾事故」時,滲水辦有權向造成滲水的業主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內完成維修。如果業主不遵從,滲水辦可向法庭申請「妨擾事故命令」,強制執行。

強制進入權力:若住戶拒絕合作,可申請法庭手令強制入屋調查

面對不合作的住戶,滲水辦亦有方法處理。如果對方拒絕讓人員入屋調查,滲水辦可以向法庭申請手令,強制進入相關單位進行測試和搜證。

2025年8月17日起實施新罰則:大幅提高不遵從通知或命令的罰款金額

值得留意的是,政府已修訂法例。由2025年8月17日起,將會實施更嚴厲的新罰則。不遵從「妨擾事故通知」或「妨擾事故命令」的罰款金額將會大幅提高,以加強阻嚇力,這對考慮天花滲水賠償問題時,增加了法律層面的壓力。

作為業主/住戶的權利與義務

如何索取滲水調查報告副本:可根據《公開資料守則》向聯辦處申請

調查完成後,作為個案的相關人士,你有權了解調查結果。你可以根據《公開資料守則》,正式向聯辦處申請索取相關滲水調查報告的副本。

業主責任:業主有根本責任維修及管理好自己的物業,以妥善處理滲水問題

最後需要強調,不論是否尋求政府協助,業主本身都有根本的責任去維修和管理好自己的物業。妥善處理滲水問題,避免對鄰居造成影響,是每位業主應盡的義務。

【專業維修】如何選擇專家及常用檢測技術

當自行診斷遇到瓶頸,或者與鄰居的溝通無法推進時,尋求專業協助就是處理天花滲水問題最直接有效的下一步。不過,市面上的專家眾多,應該如何選擇?他們又會用甚麼方法找出天花滲水原因?讓我們為你一一拆解。

如何選擇合資格的專業人士處理天花滲水

面對不同的滲水情況,需要尋找對應的專業人士。找對了專家,不單止能準確斷症,更能節省時間和金錢,為日後可能涉及的天花滲水賠償問題提供有力證據。

持牌水喉匠:專責檢查及維修供水管及排水系統,名冊可於水務署網站查閱

如果初步判斷滲水與樓上的供水管(鹹、淡水喉)或排水管(去水喉)有關,持牌水喉匠就是你的首選。他們是水管系統的專家,熟悉樓宇的水路佈局,能有效進行壓力測試等工作。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持牌」身份有官方認可能,你可以到水務署的網站查閱合資格的持牌水喉匠名冊,確保所託非人。

建築測量師/樓宇檢驗人員:提供全面的樓宇診斷,可尋找香港測量師學會等專業機構名單

假如滲水情況複雜,可能涉及樓宇結構或防水層等問題,或者你需要一份具法律效力的專業報告作索償之用,那麼聘請建築測量師或樓宇檢驗人員就更為合適。他們能提供全面的樓宇診斷,從宏觀角度分析滲水成因。你可以參考香港測量師學會等專業機構提供的名單,尋找信譽良好的專家。

防水工程公司:專門處理防水層及外牆滲漏問題

若滲水原因已確認是源於浴室地台、天台的防水層老化失效,或者是因大雨而起的外牆滲漏,那麼直接聯絡專業的防水工程公司會更具效率。他們專門處理各種防水物料及施工技術,能針對性地解決這類問題。

常見的專業檢測技術

專業人士會利用一系列由淺入深的方法,像偵探一樣逐步鎖定滲水源頭。了解這些技術,有助你與師傅溝通,亦能明白整個天花滲水處理流程。

色水測試:最基本及有效的方法,用以測試排水管及地台防水

這是最常用、成本效益最高的方法,即使是處理天花滲水的食環署聯合辦事處人員也會採用。師傅會在樓上單位的排水口,例如地台、浴缸或洗手盆,倒入不同顏色的食用色素水,然後觀察下層天花滲出的水有否帶顏色,從而直接判斷是哪一個排水設施或地台防水出現問題。

流量錶測試及反向壓力測試:無需儀器的簡易方法,用以初步偵測隱藏式供水管滲漏

這兩種方法主要用來測試有壓力的供水管。流量錶測試是透過關閉全屋用水,觀察水錶有否轉動來判斷。反向壓力測試則是先關掉總掣放走水管壓力,觀察滴水有否減慢,然後再重開總掣恢復水壓,觀察滴水速度是否恢復。這些方法無需昂貴儀器,但已能有效初步判斷暗藏的供水管是否元兇。

紅外線熱成像分析及微波掃描:利用專業儀器偵測石屎結構內的濕氣及水份分佈,準確找出滲水源頭

當滲水源頭非常隱蔽時,便需要動用高科技儀器。紅外線熱像儀能透過偵測溫差,顯示出石屎結構中因水份聚集而溫度較低的區域。微波掃描儀則能更進一步,偵測到結構內的水份含量及分佈。這兩種非破壞性的檢測方法,能夠像照X光一樣透視牆身地台,精準地找出濕氣源頭及滲漏路徑,讓滲水問題無所遁形。

處理天花滲水常見問題 (FAQ)

Q1: 樓上住戶完全唔合作,拒絕我或師傅入屋檢查,可以點做?

應對策略:先透過管理處正式發信,若無效則應立即向滲水辦求助,利用其法定權力介入是處理不合作個案的關鍵。

遇到樓上住戶不合作,確實是處理天花滲水時最棘手的情況之一。你可以先透過大廈管理處,發一封正式的書面通知給對方,清楚列明情況和要求,這樣能留下正式記錄。如果對方在合理時間內依然沒有回應或繼續拒絕,你就應該立即向政府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求助。滲水辦擁有法定權力,在有需要時可以向法庭申請手令,強制進入單位進行調查。面對完全不合作的個案,借助官方的法定權力介入,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途徑。

Q2: 證實是外牆或窗邊滲水,責任誰屬?

責任劃分:一般情況下,外牆屬於大廈公用部分,責任在於大廈業主立案法團;窗戶則視乎大廈公契界定,多數由單位業主自行負責。滲水辦一般不會處理此類個案。

要判斷這類天花滲水原因的責任方,關鍵在於分辨滲水部分屬於公用還是私人地方。一般來說,大廈外牆被視為公用部分,所以維修責任通常由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承擔。至於窗戶,則需要查閱大廈公契的具體條文,不過大多數情況下,窗戶及其周邊的防水被界定為業主私人負責的範圍。有一點需要注意,由於外牆或窗邊滲水通常不構成《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下的「衞生妨擾」,所以滲水辦一般不會受理這類個案。

Q3: 關於天花滲水賠償及維修費用,應該由邊個負責?

費用承擔原則:根據「誰造成滲漏,誰負責維修」的原則,一經專業報告證實源頭,責任方需承擔所有維修及引致的損失賠償。

關於天花滲水賠償的原則其實很直接,就是「誰造成滲漏,誰負責維修」。一旦透過專業人士或公證行的報告,清楚證實了滲水的源頭,那麼造成滲漏的一方就需要負起全部責任。這個責任不單止包括源頭的維修工程費用,還涵蓋了因為滲水而對你單位造成的一切損失,例如天花油漆剝落的修補、損壞傢俬或電器的更換費用等。所以,一份清晰的專業檢測報告是成功索償的關鍵文件。

Q4: 滲水辦調查要等幾耐?點解有時會終止調查?

調查時間:簡單合作個案目標為90個工作天,但遇上困難或不合作個案則無固定時間表。

向天花滲水食環署及屋宇署組成的滲水辦求助,需要有心理準備,整個調查過程可能相當漫長。根據官方指引,對於案情簡單並且得到相關住戶合作的個案,目標是在90個工作天內完成調查。不過,如果個案比較複雜,或者遇到住戶不合作需要申請法庭手令等情況,調查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了。

終止調查原因:若滲水情況輕微、屬間歇性、或經三階段調查後仍無法確定源頭,滲水辦會終止介入,因為無法構成法律上的「衞生妨擾」。解決這類滲水問題可能需要循民事途徑。

滲水辦的調查工作並非必定有結果。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會決定終止調查。常見的原因包括:滲水情況非常輕微、滲漏是間歇性發生(例如幾星期才滴幾滴水),或者經過全部三個階段的調查程序後,仍然無法科學地確定滲水源頭。因為在這些情況下,滲水問題並未達到構成法律上「衞生妨擾」的程度,所以政府部門無法採取執法行動。如果滲水辦終止介入,而問題依然存在,你可能就需要考慮聘請專業人士搜證,再透過民事訴訟向相關方追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