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喺牆壁開窗?2025裝修開窗費用終極指南:專家拆解4大核心開支、主力牆程序及防伏報價單

想為家居增加採光或改善通風,考慮在牆壁開窗?這項工程能顯著提升居住質素,但背後的費用結構與工程程序卻相當複雜。牆壁開窗的總費用,遠不止一扇窗的價錢。究竟開窗涉及哪四大核心開支?如果工程牽涉主力牆,需要遵循哪些嚴格程序?窗戶物料、搭棚費用及安裝工法又如何影響最終預算?本文為您整合 2025 年最新的裝修開窗費用終極指南,由專家深入拆解由結構分析、物料選擇到搭棚施工的各項開支,並提供防伏報價單 checklist,助您清晰規劃預算,安心合法地完成開窗工程。

裝修開窗要幾錢?全面解析牆壁開窗四大核心開支

相信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牆壁開窗費用究竟是多少。這筆開支並非單一數字,而是由多個環節的費用組合而成。進行裝修開窗前,清晰了解這些開支的構成,有助你制定更精準的預算,並且在與承辦商溝通時更有信心。接下來,我們會為你逐一拆解,讓你對整體開銷有個全面的概念。

牆壁開窗費用總覽與預算範圍

談到牆壁開窗費用,其範圍可以非常廣闊,由萬餘元到數十萬元不等。這個巨大的差異,主要取決於牆身的結構。

如果是在非主力牆上開窗,而且選用標準尺寸和物料的鋁窗,整個工程由清拆、安裝到搭棚,一個基本的預算範圍大約在港幣 $15,000 至 $30,000 之間。這是一個相對直接的工程。

相反,如果工程涉及主力牆(結構牆),情況就完全不同。因為改動主力牆需要經由註冊結構工程師及認可人士處理,向屋宇署入則申請,並且需要進行複雜的結構加固工程。單是專業顧問及申請費用已可能高達十萬元以上,再加上工程本身的費用,總開支要預算港幣 $200,000 或更高。

拆解牆壁開窗的四大核心費用

要精準估算在牆開窗的總成本,可以將其主要開支分為以下四個核心部分:

  1. 工程顧問及申請費用
    這部分開支視乎牆身結構。非主力牆的改動,一般只需向大廈管理處申請。但若涉及主力牆,就必須聘請認可人士及註冊結構工程師,負責結構計算、繪製圖則及向屋宇署提交申請,這是整個項目中最大的一筆潛在開支。

  2. 清拆及結構工程費用
    這包括了打鑿牆身開口、進行結構加固(例如安裝工字鐵橫樑)以及清走建築廢料的費用。費用會因應牆壁的厚度、物料(磚牆或石屎牆)以及開窗的尺寸而有所不同。石屎牆的清拆難度和成本遠高於磚牆。

  3. 窗戶本身及安裝費用
    這是指窗戶的物料成本和安裝人工費。窗戶的價格受品牌、尺寸、窗框物料(例如鋁材的「料數」厚度)、玻璃類型(例如單層、雙層中空或夾膠玻璃)等因素影響。物料規格越高,隔音、隔熱及防水性能越好,價錢自然也越高。

  4. 搭棚及相關保險費用
    由於牆壁開窗屬於外牆工程,根據法例及安全規定,幾乎都必須搭建棚架(俗稱搭棚)才能施工。搭棚費用通常是獨立計算,價錢視乎棚架的尺寸和複雜程度。同時,工程承辦商必須購買有效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及勞工保險,這部分成本亦會反映在最終報價中。

牆身結構大解構:主力牆 vs 非主力牆開窗的程序與費用分野

在思考牆壁開窗費用之前,我們首先要處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您想開窗的那面牆,究竟是「主力牆」還是「非主力牆」?這絕對是整個裝修開窗工程中最關鍵的一步。這兩種牆身的結構作用截然不同,直接決定了工程的複雜程度、法律程序、以及最終的費用分野,可以說是天壤之別。這部分我們就像朋友聊天一樣,為您拆解清楚兩者的區別,讓您對自己的情況有個底。

如何分辨主力牆與非主力牆?

要準確分辨主力牆,絕對不能單靠感覺。這關乎到整座大廈的結構安全,必須嚴謹對待。以下有幾個專業又貼地的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 查閱建築圖則(樓宇圖則):這是最準確、最權威的方法。大廈的建築圖則會清晰標明哪些牆身是結構牆(即主力牆)。您可以嘗試向管理處或發展商索取,或者委託專業人士到屋宇署查閱及申請副本。圖則上通常較粗的黑線,就代表了主力牆。

  2. 測量牆身厚度:一般來說,主力牆因為需要承受巨大的重量,所以會比非主力牆厚得多。香港住宅單位的主力牆厚度通常在6吋(約150mm)或以上,而非主力牆(例如房間的磚牆間隔)則普遍約4吋(約100mm)。您可以簡單用尺量度一下門框位置的牆壁厚度,作一個初步判斷。

  3. 敲擊聽聲:這是一個輔助方法。輕輕敲擊牆身,如果聲音聽起來沉實、厚重,感覺很「實心」,那它很可能是主力牆。相反,如果聲音聽起來比較空洞、有回音,則較大機會是非主力牆。

不過,以上方法都只是初步評估。最穩妥的做法,始終是聘請註冊結構工程師或認可人士親自上門視察,並核對圖則,作出最專業的判斷。

非主力牆開窗:流程、費用及注意事項

如果經專業人士確認,您想開窗的牆壁是非主力牆,那整個流程就相對簡單直接。

流程:
首先,工程承辦商會確定開窗的位置,並檢查牆內有沒有隱藏的電線或水管。然後,師傅會用專業工具切割牆身,開出預定的窗口尺寸。接著,為了支撐開口上方的牆壁重量,必須安裝一條「過樑」(Lintel)。最後,便是安裝窗戶、做好防水處理及修補牆身飾面。

費用:
在非主力牆開窗的費用,主要包括了師傅的工錢(切割、安裝、泥水修補)、過樑及窗戶的物料費用。雖然比主力牆便宜很多,但費用仍然會因應窗口大小、施工難度及所選窗戶的材質而有所不同。

注意事項:
即使是非主力牆,開窗前最好還是向大廈管理處查詢及申請,確保符合大廈公契。同時,安裝過樑這一步絕對不能省略,它是確保新窗口上方牆壁不會因失去支撐而下陷或裂開的關鍵。

主力牆(結構牆)開窗:嚴格法律程序與高昂費用

如果您的目標是主力牆,那麼整個「牆開窗」的性質就完全改變了。這不再是簡單的裝修工程,而是牽涉到樓宇結構改動的嚴肅事項,必須遵循屋宇署的嚴格法規。

法律程序:
任何改動主力牆的工程,都必須先聘請「認可人士」(Authorized Person, AP)及「註冊結構工程師」(Registered Structural Engineer, RSE)。他們會為您評估改動的可行性,並設計詳細的結構加固方案。然後,需要將這些圖則及計算數據正式入則,呈交屋宇署審批。只有在獲得批准後,才能由「註冊一般建築承建商」(Registered General Building Contractor, RGBC)進行工程。工程完成後,還需要認可人士向屋宇署呈交文件,確認工程符合安全標準。

費用:
主力牆的牆壁開窗費用極為高昂。費用主要分為幾大部分:首先是給予認可人士和註冊結構工程師的專業顧問費,這筆費用本身已經不菲。其次,是複雜的結構加固工程費用,例如可能需要在窗口周邊加裝大型工字鐵等,材料及施工費遠高於普通工程。整個過程耗時長,手續繁複,費用總計可能是非主力牆開窗的數倍甚至十數倍以上。未經批准擅自改動主力牆是嚴重違法行為,會被檢控及要求還原,絕對不能以身試法。

影響開窗費用的關鍵因素(一):窗框物料與玻璃選擇

談及牆壁開窗費用,除了基本的建築工程開支,真正決定窗戶性能與總價的,其實是窗框與玻璃這兩大核心組件。這就好像選購電腦,機箱以外,處理器與顯示卡的級數才是關鍵。在裝修開窗的過程中,你對窗框物料與玻璃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日後的耐用度、隔音隔熱效果,以及最終的費用。

鋁窗窗框選擇:從「料」數到系列型號

當你與裝修師傅溝通時,很可能會聽到「40料」、「50料」這些行內術語。其實這概念很簡單,「料」數就是指鋁窗窗框型材的寬度,單位是毫米(mm)。例如,「40料」代表窗框的寬度大約是40毫米。

數字越大,通常代表型材越厚實,結構也就越堅固。這好比紙箱的厚度,越厚的紙箱承重能力越強。因此,一個較高「料」數的窗框,抗風壓能力更強,穩定性更高。一般來說,樓層較低或環境不太當風的單位,選用40或50料已相當足夠。如果居住在高層,或是單位正正迎著風口,那麼選用50料或以上的型號會是更穩妥的選擇。

除了基本的「料」數,部分品牌還會推出不同的「系列」,例如50系列、70系列等。系列型號不單指厚度,更代表了一整套的設計,包括其結構、防水膠邊的設計、以至五金配件的配搭。一個設計優良的系列,即使厚度相同,其氣密性、水密性與隔音效果都可能比普通型材更出色,當然價錢也會相應提高。

玻璃選擇的專業知識:隔音、隔熱與價錢的關係

玻璃佔據了窗戶絕大部分的面積,因此它的選擇對室內環境與開窗費用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市面上主要有以下幾種選擇:

首先是單層玻璃。這是最基本、價錢最相宜的選項,功能就是簡單的遮風擋雨,隔音和隔熱效果都比較有限。

接著是中空玻璃,你可能見過報價單上寫著「5+6A+5」之類的規格。這代表由兩塊5毫米厚的玻璃,中間夾著一個6毫米闊的空氣層(A代表Air)所組成。由於空氣是不良的導熱體,這個空氣層能有效阻隔熱力傳導。所以,如果你的單位有西斜問題,或者想提升冷氣效能,中空玻璃是極佳的隔熱選擇。

最後是膠合玻璃。它的結構是在兩層玻璃之間,夾入一層具黏合性的PVB膠膜。這層膠膜能有效減弱聲音震動的傳遞,因此在隔音方面表現非常出色。如果你家鄰近繁忙馬路、鐵路或地盤,想有效降低噪音滋擾,膠合玻璃就是首選。它還有一個額外好處,就是安全性高,即使玻璃碎裂,碎片也會被膠膜黏住,不易飛散傷人。

總結來說,選擇的邏輯很清晰:
– 主要追求隔熱與節能:優先考慮中空玻璃
– 主要追求隔音與安寧:優先考慮膠合玻璃
– 預算有限或對性能要求不高:單層玻璃已可滿足基本需求。

當然,價錢上也是由單層、中空/膠合,如此類推遞增。清楚了解自己的核心需求,就能在預算內作出最合適的決定。

影響開窗費用的關鍵因素(二):搭棚費用與安全須知

講到牆壁開窗費用,很多人會將焦點放在窗戶本身,但是有一項開支幾乎無法避免,而且佔據預算相當一部分,那就是搭棚的費用。這筆錢不單是工程開銷,更加是對工人安全及業主自身的一重法律保障。在進行裝修開窗工程時,理解搭棚的必要性與相關費用,是保障工程順利的第一步。

為何牆壁開窗幾乎必須搭棚?

這並非裝修公司的硬性規定,而是源於香港的法例要求。根據《建築地盤(安全)規例》,任何離地兩米以上的工作,都界定為「高處工作」。因為牆壁開窗工程必然涉及樓宇外牆,所以師傅的工作位置通常都超過這個高度。

法例規定,進行高處工作時必須提供一個穩固安全的工作平台,而懸空式棚架(俗稱「吊棚」)就是最合規格的標準做法。這直接保障了工人的生命安全。假如為了節省開支而省略搭棚,萬一不幸發生意外,業主隨時可能因疏忽而被追討民事責任,到時所要面對的法律程序與賠償,遠遠超過搭棚本身的費用。所以,搭棚是保障工程人員,同時也是保障業主的重要措施。

搭棚費用計算方法及市場行情

搭棚費用通常以棚架的尺寸作為基本計算單位,再根據工程的複雜程度調整。坊間的報價一般會按「組」或「直」計算,以下是一些2025年的市場參考價錢,讓你在規劃預算時心中有數:

  • 基本尺寸棚架
  • 8呎棚:約 $2,000 – $2,500 一組
  • 12呎棚:約 $3,000 – $3,500 一組
  • 16呎棚:約 $3,600 – $4,000 一組
  • 特殊位置棚架
  • 24呎轉角棚:約 $5,000 – $6,000 一組
  • 延伸尺寸費用
  • 垂直加高:每5呎約 $1,000 – $1,200
  • 橫向伸延:每4呎約 $800 – $1,000

假如是全屋更換窗戶,搭棚總費用由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主要視乎單位大小與窗戶數量。因此,在索取報價時,最好提供準確的窗戶位置與尺寸,讓師傅能作出最貼近實際的估算。

搭棚工程的保險與專業資格

搭棚是一門高度專業的工藝,並非任何裝修師傅都能勝任,而且必須具備特定的資格和保險。

首先,在專業資格方面,負責搭棚的領班師傅(大工)必須持有由建造業議會發出的「大工牌」,並具備至少十年經驗。工程完成後,他需要簽發一份名為「表格五」的安全證明(俗稱「棚紙」),證明棚架結構安全穩固。在地盤工作的工人都必須持有俗稱「平安咭」的有效證明。

其次,保險是絕對不能忽視的一環。一般的家居裝修第三者責任保險,通常不涵蓋搭棚及外牆等高風險工程。你需要確認承辦商已購買足夠的勞工保險,而且可以要求對方出示保單查閱。查閱時要特別留意保單上「工作性質」一欄,必須清晰列明為「搭拆棚架」或類似字眼,確保保障有效。這一步驟能確保萬一發生意外時,有保險可以承擔相關責任,是你作為業主必須留意的細節。

安裝工法大比拼:乾式 vs 濕式如何影響價錢與效果?

在決定牆壁開窗費用時,除了窗戶本身的物料,安裝工法是另一個影響總開支與最終效果的核心環節。裝修開窗主要有兩種主流施工方法:乾式施工與濕式施工。這兩種工法在程序、工期、價錢以至日後的防水和隔音效果上,都有很明顯的分別。了解它們的運作方式與各自的優劣,可以幫助你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乾式施工法(包框式)詳解

乾式施工,又常被稱為「包框式」工法。可以將它想像成,在不必拆除舊有窗框的情況下,直接將新的窗框「包裹」在舊框之上,再用螺絲加固,並在接縫處打上防水矽利康。這是一種相對簡單快捷的安裝方式。

它的優點十分明顯。第一是施工速度快,通常一日之內便能完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小。第二是過程相對乾淨,因為不涉及拆牆鑿石,所以產生的沙塵和噪音都比較少。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省卻了泥水工序,因此在人工和材料成本上都較低,能有效控制預算。

不過,乾式施工也有其局限。由於是新框包舊框,窗戶的玻璃可視面積會略為縮小。更關鍵的是,假如舊窗框本身已有滲水問題,乾式施工只是表面覆蓋,無法根治問題,甚至可能將濕氣密封在內,長遠來看有潛在風險。因此,它比較適合用於舊窗框結構依然穩固、沒有滲漏問題,而業主預算有限或追求快速完工的情況。

濕式施工法(泥水式)詳解

濕式施工,也就是俗稱的「泥水式」或「拆框式」安裝。這是一個比較徹底的做法,工序相對繁複。師傅會先將原有的舊窗框完整拆除,然後安裝上全新的窗框,接著便會由泥水師傅用水泥沙漿,重新填補新窗框與牆壁之間的空隙,並做好防水層與牆面修飾。

選擇濕式施工的最大好處,是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舊窗框被完全移除,所有潛在的滲漏源頭都會一併處理,其防水、隔音及氣密效果是三者之中最好的,真正做到一勞永逸。新窗戶與牆身完美結合,外觀也更為一體和美觀。

當然,它的缺點也十分直接。由於工序牽涉拆除、泥水、油漆等多個步驟,施工期會長達數天。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沙塵和噪音,對家居環境影響較大。而且,因為動用了更多人手和工序,無論在材料還是人工方面,費用都會比乾式施工高出一截,是影響牆壁開窗費用的一大因素。這種工法特別適用於舊樓翻新、本身窗戶已有滲漏問題,或是對居住品質有極高要求的業主。

介紹:乾濕式工法選擇決策流程圖

面對這兩種工法,應該如何選擇?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決策流程,幫助你理清思路:

第一步:評估現況
首先,請仔細檢查準備開窗或換窗的牆身及窗框周邊,有沒有滲水、漏水或者牆身剝落的痕跡?
– 如果有:強烈建議採用「濕式施工」,才能徹底根治問題。
– 如果沒有:可以進入下一步考慮。

第二步:衡量預算與時間
接著,思考你的預算和時間規劃。你是否希望盡量節省開支,並且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工程?
– 如果是:在牆身狀態良好的前提下,「乾式施工」會是性價比高的選擇。
– 如果預算較充裕,不介意較長的工期:可以進入下一步。

第三步:確認最終期望
最後,設想你對新窗戶的期望。你是否追求最頂級的防水、隔音性能,希望未來十年都不再為窗戶問題煩惱?
– 如果是:「濕式施工」提供的長遠保障和卓越性能,會更符合你的期望。
– 如果只求基本功能提升,沒有極端環境的考驗:「乾式施工」已能滿足大部分日常需求。

總結來說,兩種工法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是否適合你的具體情況。作出決定前,綜合評估牆身狀況、個人預算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就能找到最理想的平衡點。

如何選擇專業開窗師傅?報價單防伏Checklist

揀選一個可靠的師傅,重要性絕對不亞於了解牆壁開窗費用的細項。一個專業的團隊不單能確保工程質素及安全,更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拗和超支。想在眾多選擇中找到對的人,其實有幾個關鍵指標可以幫你判斷。同時,學會看懂報價單的「魔鬼細節」,更是保障自己的第一道防線。

辨識專業承辦商的關鍵指標

首先,最基本的門檻是查核其專業資格。任何涉及牆身改動的工程,包括裝修開窗,都應該由屋宇署的「註冊小型工程承辦商」負責。這不只是一張牌照,它代表該公司或師傅具備法例要求的知識和資格,能夠按安全標準施工,並且有權力代為申報相關工程文件。你可以要求對方出示註冊證明,或直接在屋宇署網站上核實,這是最直接的保障。

其次,可以深入了解承辦商的往績和經驗。一個經驗豐富的師傅,應該樂意分享過往的牆開窗案例,例如提供完工相片。如果他們曾處理與你住所樓宇類型相近的個案,那就更理想,因為他們會更熟悉該類建築的結構牆身特性及管理處規矩。從他們的作品中,你可以觀察到手工的細緻度,例如收口是否平滑,窗框接合是否緊密。

第三,必須確認承辦商已購買足夠的第三者責任保險及勞工保險。牆壁開窗工程始終涉及一定風險,例如工具或物料意外墮下,或是有工友不幸受傷。一份有效的保險,確保萬一發生意外時,有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避免業主需要直接面對巨額索償的風險。簽約前,不妨要求對方提供保單副本查閱。

最後,觀察對方的溝通方式。一個專業的師傅,在提供正式報價前,通常會堅持先上門視察,親自了解牆身結構、施工環境及你的具體要求。他們會耐心解答你的疑問,並清楚解釋施工流程和潛在風險,而不是在電話中輕率地報出一個籠統的價錢。清晰和坦誠的溝通,是順利合作的基礎。

讀懂報價單:避免常見的隱藏收費

一份詳盡清晰的報價單,是計算準確牆壁開窗費用的核心,也是避免日後爭議的最佳憑證。一份專業的報價單,絕對不應只有一個總數,而是應該將各項收費分門別類,逐一列明。收到報價單後,你可以根據以下這份清單,逐項核對,確保沒有遺漏任何潛在的「隱藏收費」:

  • 拆牆及清運費: 報價是否已包含拆除牆壁的人工,以及將建築廢料清離現場並支付相關堆填區費用的成本?這筆費用可大可小,必須問清楚。
  • 搭棚費用: 如工程需要搭棚,費用是怎樣計算的?是包含在總價內,還是獨立報價?棚架的尺寸和租用期都應列明。
  • 專業人士費用: 如果工程涉及主力牆,報價單有沒有列明聘請註冊結構工程師或認可人士的費用?這包括了結構計算、入則申請及監督工程等開支。
  • 窗戶物料及安裝: 窗框的品牌、系列型號(例如50料)、玻璃的種類(例如中空玻璃、強化玻璃)、採用的五金配件等,都應有詳細說明。安裝窗戶的人工費是否已計算在內?
  • 泥水修口及油漆: 安裝窗戶後,牆壁接口處的泥水修補(俗稱「收口」)及還原油漆的費用是否包括在內?這是最常見的爭議點之一。
  • 政府文件申請: 向屋宇署或大廈管理處提交申請文件的行政費用,是由誰負責和支付?

審閱報價單時,要特別留意一些模糊的字眼,例如「一式」、「雜項」等。如果看到這些項目,應主動要求承辦商提供更詳細的分類。此外,所有使用的物料,例如水泥、防水物料的品牌和型號,都應盡量在單據上註明,以防師傅在施工時靜靜地換上較次等的材料。總而言之,一份讓你感到清晰、安心、所有疑問都得到解答的報價單,才是一份值得信賴的合約基礎。

牆壁開窗費用常見問題 (FAQ)

估價與費用相關問題

問:牆壁開窗費用是怎樣計算的?有標準的收費表嗎?

答:市場上其實沒有一份絕對的「標準收費表」。牆壁開窗費用的計算方式,主要是根據多個因素組合而成的綜合報價。最基礎的計算單位通常是按窗戶的尺寸,以「平方呎」來計算物料和安裝的基本開銷。不過,這只是估算的第一步。最終的總費用,還會計及牆身結構的複雜程度、選用的窗戶物料、玻璃的種類、是否需要搭棚、以及整體的施工難度。所以,即使是尺寸相同的兩個開窗工程,如果一個在非主力牆,另一個在主力牆,兩者的價錢也可以有天壤之別。

問:一份詳細的牆壁開窗報價單,應該包含哪些項目?

答:一份專業和具透明度的報價單,應該清晰地將費用分門別類,避免出現含糊不清的「一式」收費。你可以期望看到以下幾個核心部分的細項:

  1. 窗戶主體費用:這包括窗框本身的價錢,會列明鋁材的厚度(例如「50料」)、系列型號和顏色。
  2. 玻璃費用:列明所選玻璃的種類(例如單層強化玻璃、夾層隔音玻璃或中空節能玻璃)、厚度及尺寸。
  3. 安裝及相關工程費用:這是變動最大的一環。它應包含清拆牆身的費用、安裝窗戶的人工費、泥水收口費用(特別是濕式工法)、以及必要的防水工程開支。
  4. 雜項及行政費用:這部分涵蓋了搭棚費、清走建築廢料的費用、為主力牆改動而聘請專業人士(如結構工程師)的顧問費,以及向屋宇署入則申請的行政費用等。

收到報價單時,逐一核對這些項目,才能全面比較不同承辦商的收費。

問:進行裝修開窗工程,除了窗戶本身,還有哪些常見的額外收費?

答:這是很多人在規劃預算時容易忽略的地方。除了窗戶和基本安裝,你很可能會遇到以下幾項額外費用,在索取報價時記得要主動查詢:

  • 搭棚費用:只要工程涉及大廈外牆,基於安全法規,幾乎都必須搭棚。這筆費用通常是獨立計算的,由數千元起,視乎棚架的尺寸和複雜度。
  • 清拆及廢物處理費:開鑿牆身會產生大量建築廢料,將這些廢料由單位搬運至指定的垃圾收集站,是需要成本的。
  • 結構計算及入則費:如果你的牆開窗工程涉及主力牆,就必須聘請認可人士及註冊結構工程師進行結構計算,並向屋宇署提交申請,這筆專業顧問費用相當可觀。
  • 吊運費:如果窗戶尺寸巨大,或者單位樓層太高而無法經由樓梯或升降機運送,便可能需要租用吊雞車或相關設備,費用會按時數或次數計算。
  • 最低人工收費:有些承辦商會設定最低的工程總額。假如你的工程規模太小,例如只開一個很小的氣窗,他們可能會收取一筆固定的「最低師傅出場費」,以彌補交通和時間的基本成本。

問:為什麼不同師傅或公司,就同一個牆開窗工程的報價可以相差很遠?

答:報價出現差異是很常見的,主要源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牆身結構的判斷:經驗豐富的師傅能準確判斷是否主力牆,並評估其施工風險,報價會更審慎。部分經驗不足者可能低估了工程的複雜性,報出不切實際的低價,後期卻可能引致問題或追加費用。
  • 物料規格的差異:即使同樣稱為「鋁窗」,窗框的厚度、鋁材的質素、五金配件的品牌和耐用度,價錢都可以相差數倍。玻璃亦然,具備隔音或隔熱等特殊功能的玻璃,成本遠高於普通玻璃。
  • 施工方法的不同:採用工序較繁複、效果更穩固的濕式工法,其泥水和防水處理的成本,自然比簡單快捷的乾式工法高。
  • 公司規模與資質:已註冊的小型工程承建商,並為員工購買足夠勞工保險的公司,其營運成本會較高,報價自然會反映出來。但這也代表了你的工程會得到更佳的法律和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