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膠膜點樣揀?5大類型實測大比拼:由功能、效果到防漏膜價錢全攻略

「牆身滲水」、「天台滴水」這些惱人問題,是否已困擾你多時?想一勞永逸,又擔心工程價錢昂貴?其實,選對合適的防漏膠膜,自己DIY動手做防水絕非難事。但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產品——水性、透明、纖維強化型,功能各異,價錢差距亦大,究竟防漏膠膜點樣揀先至最精明?本文將為你帶來5大類型防漏膜的實測大比拼,從核心功能(如彈性、耐候性)、實際防水效果,到最影響預算的防漏膜價錢,進行全方位深度剖析,並提供詳盡的施工教學,助你輕鬆根治滲漏問題,揀選出性價比最高的完美方案。

為何選擇合適的防漏膜至關重要?從根源解決滲漏與價錢煩惱

選擇一款合適的防漏膠膜,是處理滲漏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這不只關乎短期的修補效果,更直接影響長遠的維護成本與居住品質。市面上的產品五花八門,功能與防漏膜價錢各有不同。選對了,可以一勞永逸;選錯了,可能很快又要重新處理,造成雙重開銷。這篇文章將會逐一拆解優質防漏膜應具備的關鍵特性,助你從根本了解如何選擇,避免花費冤枉錢。

防漏膜的核心價值:高彈性與抗裂性

如何應對建築物的熱脹冷縮與微小沉降

我們居住的建築物並非靜止不動。它會因為日夜溫差而產生熱脹冷縮,也會因為地基的微小變化而有輕微沉降。這些肉眼難以察覺的移動,會持續對牆身、地台等結構表面施加拉扯的壓力,這也是裂縫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彈性防漏膜怎樣防止防水層爆裂

這就是高彈性防漏膜發揮作用的地方。優質的防漏膜在乾固後會形成一層具備極佳伸延性的保護膜,它不會像傳統水泥般僵硬。當建築物移動時,這層彈性膜能夠隨之拉伸和收縮,有效抵銷結構的應力,而不會輕易爆裂或斷開。這層堅韌而有彈性的保護,確保了防水層的完整性,從根源上阻止水分滲入裂縫。

耐候與抗UV能力:決定防漏膜壽命與長遠價錢效益的關鍵

戶外防漏膜必須面對的環境挑戰(日曬、雨淋、溫差)

應用於天台、屋頂或外牆的防漏膜,需要直接面對最嚴苛的環境考驗。香港夏季的強烈日曬(紫外線)、颱風季節的持續暴雨,以及劇烈的溫差變化,都會不斷侵蝕防水層。品質欠佳的材料在長期曝曬下會逐漸老化、變脆,最終失去防水功能,導致需要提早維修,長遠的防漏膜價錢效益反而更低。

如何辨識優質防漏膜的耐候性指標

在選擇產品時,可以留意包裝上是否標明具備「抗UV」、「耐候性優良」等字眼。一般來說,專為戶外設計的產品會使用特殊的樹脂配方及添加劑,以抵抗紫外線的破壞。白色或淺色的防漏膜更能反射陽光,有助降低表面溫度,減緩老化速度。雖然這類產品的初始價錢可能稍高,但其更長的壽命,意味著更低的平均維護成本。

施工便利性與DIY可行性分析,直接影響施工價錢

「即開即用」配方對家居用戶的巨大優勢

對於許多家居用戶來說,DIY處理小型滲漏是常見選擇。這時候,產品的施工便利性就變得非常重要。「即開即用」的防漏膜省卻了現場混合水泥或添加劑的繁複工序,打開包裝就能直接塗刷。這不僅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混合比例不當而導致防水效果打折扣的風險,大大降低了施工門檻。

水性與油性防漏膜在施工及安全上的分別

市面上的防漏膜主要分為水性及油性兩種。水性防漏膜使用水作為溶劑,氣味較輕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含量低,對人體和環境都比較安全,非常適合在室內空間使用,而且清潔工具時只需用水即可。油性防漏膜則氣味較為刺鼻,施工時需要保持極度通風,清潔工具也必須使用天拿水等特定化學溶劑,在操作和安全上的要求相對較高,一般較適合專業師傅在戶外大範圍施工時使用。

市場五大類型【防漏膜】深度評測:比較功能、效果與價錢

市面上的防漏膠膜林林總總,要找到最適合自己需要的一款,確實需要花點心思。這裡為你深入剖析五大主流類型的防漏膠膜,從功能、實際效果到防漏膜價錢逐一比較,助你作出最精明的選擇。

類型一:水性即用型【防漏膜】 – 價錢實惠的DIY新手首選

產品範例:袋鼠牌防漏膠膜

性能剖析:水性無毒、快乾、高彈性、香港環保認證

這類防漏膠膜是專為家居DIY用戶設計的入門佳品。以袋鼠牌防漏膠膜為例,它採用水性無毒配方,氣味溫和,在室內施工也相對安心。其快乾特性可以縮短施工時間,而高彈性的膠膜在乾固後,能抵禦建築物微細的熱脹冷縮,不易爆裂。加上獲得香港環保標籤認證,品質有保證。

實測重點:施工流暢度、乾燥時間、對水泥面的附著力

我們實測時發現,這類產品的質地順滑,用油掃或滾筒都能輕鬆塗開,施工流暢度高。在通風環境下,約數小時即可表乾,進行第二層塗刷。它對常見的水泥基面附著力非常出色,能形成緊密的保護層,有效阻隔水分。

最佳適用場景:窗台、室內牆身、小範圍裂縫修補

如果你面對的是窗台邊緣滲水、室內牆身出現水漬,或是一些微細裂縫的修補工作,這種即用型防漏膠膜便是理想之選。它的防漏膜價錢相對實惠,處理小範圍問題的成本效益極高。

類型二:水晶透明型【防漏膜】 – 價錢較高但保留原有飾面外觀

產品範例:防漏水晶膠膜

性能剖析:「濕膜乳白、乾膜透明」的施工優勢、對多種材質的黏附力

當你不想破壞原有的磁磚或特色牆身時,透明防漏膠膜就是最佳方案。它的一大特點是「濕膜乳白、乾膜透明」,塗刷時是乳白色,能清楚看見施工範圍,避免遺漏;乾固後則變為全透明,完美保留原有飾面。它對磁磚、石材、金屬等多種材質都有良好的黏附力。

實測重點:乾固後的透明度與平滑度、在磁磚表面的防水效果

實測證明,其乾固後的透明度極高,幾乎看不見塗層痕跡,表面平滑。我們在磁磚面進行淋水測試,水分會形成水珠滑落,無法滲入磚縫,防水效果顯著。

最佳適用場景:已鋪設磁磚的浴室牆身、特色外牆、不想改變外觀的石材表面

對於已完成裝修的浴室、廚房,或是不想改變外觀的特色石材外牆,這類產品能在不影響美觀的前提下解決滲漏問題。雖然防漏膜價錢稍高,但省卻了重鋪飾面的龐大開支,仍然是划算的投資。

類型三:纖維強化型【防漏膜】 – 價錢與性能並重的重型武器

產品範例:K808強化纖維防水膠

性能剖析:內含纖維如何提升抗拉強度、半膏狀形態的填補能力

這類防漏膠膜可謂是重型武器。產品如K808強化纖維防水膠,其配方內含有特殊纖維,這些纖維在膠膜內形成一個網狀結構,大大提升了塗層的抗拉扯強度。它的半膏狀形態,使其擁有更佳的填補能力,能有效覆蓋和橋接基面的微細裂縫。

實測重點:抗裂性測試、覆蓋微細裂縫的能力、耐踩踏磨損程度

在抗裂測試中,即使基面有輕微移動,強化纖維膠膜依然能保持完整,不易斷裂。它能輕易覆蓋約1-2mm的裂縫,形成強韌的防水層。在天台實測,其耐踩踏和抗磨損能力亦表現出色,適合有行走需求的區域。

最佳適用場景:戶外屋頂、天台、金屬屋面、大型工程

面對嚴苛的戶外環境,如日曬雨淋的天台、屋頂,甚至是震動較大的金屬屋面,纖維強化型防漏膠膜是信心之選。它的性能強悍,適用於大型防水工程,其防漏膜價錢與高性能表現成正比。

類型四:系統化保護層【防漏膜】 – 作為完整防水系統的強化層

產品範例:467強力防水膠

性能剖析:高硬度、耐磨、耐酸鹼,如何與底漆及面漆配搭使用

這類產品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強化護甲」。本身是防水膠,但更常作為一個完整防水系統的最後一層保護膜。例如467強力防水膠,它乾固後硬度高,耐磨損,並且能抵抗一般的酸鹼侵蝕。它可以與指定的底漆和面漆(如「倍剋漏」)配搭,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專業防水系統。

實測重點:作為面漆保護層後的抗污及耐刮擦能力

我們將它塗刷在已上漆的表面,發現其抗污能力顯著提升,污漬不易附著,清潔更容易。用硬物進行輕微刮擦測試,亦能有效保護底下的漆層,不易留下痕跡。

最佳適用場景:地台、停車場、搭配「倍剋漏」等屋頂防水漆作加強保護

最適合用於需要高耐磨性的地台、停車場地面。此外,在已塗刷屋頂防水漆的天台上加塗一層,可以大大增強整個防水系統的耐用性,延長其使用壽命。

類型五:噴霧式【防漏膜】 – 價錢低廉、快速應急與不規則表面修補

產品範例:富麗亞Spray Film多功能防漏膜

性能剖析:噴霧施工的便利性、可剝性、對金屬的防鏽功能

噴霧式防漏膠膜是應急修補的好幫手。一噴即可,施工極為方便,特別適合處理油掃或滾筒難以觸及的不規則表面或角落。富麗亞Spray Film這類產品除了防水,還兼具金屬防鏽功能,並且在光滑表面上,乾固後可以整片撕除,方便作臨時保護。

實測重點:3分鐘快乾的真實性、在喉管接駁位的密封效果

實測顯示,其表乾速度確實在數分鐘內完成,大大縮短等待時間。我們將它噴塗在喉管接駁位的縫隙,能快速形成一層彈性膠膜,有效密封微小的滲漏點。

最佳適用場景:緊急修補、水管周邊、金屬物件防鏽、臨時性保護

當發現水管周邊、冷氣機接口等位置有輕微滴水時,用它作緊急處理非常有效。它低廉的防漏膜價錢,使其成為家居工具箱中必備的應急法寶,同時也適用於金屬欄杆的防鏽或物件的臨時保護。

【防漏膜】正確施工全攻略:從零開始的專業DIY步驟

揀選到合適的防漏膠膜只是成功的一半,正確的施工方法同樣是確保防水效果持久的關鍵。許多人考慮自行施工以節省工程開支,這確實會影響最終的防漏膜價錢,但前提是每一步都必須做得精準到位。接下來,我們會像朋友分享經驗一樣,一步步帶你完成專業級的DIY防水工程。

步驟一:基面處理 – 決定【防漏膜】成敗的關鍵第一步

俗語說「根基不穩,地動山搖」,這句話完全適用於防水工程。基面處理是整個施工流程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一個乾淨、平整、堅固的基面,是讓防漏膜發揮最大效能的基礎。

清潔:徹底清除油污、灰塵與鬆散物

在動手塗刷之前,首先要將施工表面徹底清潔。地面上的灰塵、油污、青苔,或者舊有鬆脫的漆層,都會成為一層隔離物,阻礙防漏膜與基面的緊密結合。你可以使用鋼刷、高壓水槍或清潔劑,目標是讓施工面回復到最原始、最堅固的狀態。

打磨:為何打磨舊漆面或過於光滑的表面如此重要

如果你的施工表面非常光滑,例如舊有的油漆面或平滑的水泥面,防漏膜就很難抓緊。打磨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表面製造出微細的粗糙度,增加接觸面積,從而大幅提升防漏膜的附著力。這一步驟能夠讓防水層與基面之間「咬合」得更穩固,避免日後出現剝落或起泡的情況。

修補:預先處理所有可見的裂縫與孔洞

防漏膜主要功能是形成一層防水保護膜,而不是結構填充物。因此,施工前必須仔細檢查,將所有肉眼可見的裂縫、孔洞或凹陷處,預先用合適的填縫膠或水泥砂漿修補妥當。等待修補物料完全乾固後,再進行後續的防水工序,才能確保整體的防水效果沒有缺口。

乾燥:確保基面完全乾透,避免水氣影響【防漏膜】附著力

這是基面處理的最後一步,也是一個需要耐性的步驟。施工面必須完全乾透。如果在潮濕的基面上施工,內裏的水氣會被防漏膜封住,當受到日曬升溫時,水氣蒸發會形成壓力,最終導致防水層出現「水泡」甚至脫落。一般建議在大晴天施工,並且在雨後至少等待兩至三日,確保基面深層也已乾燥。

步驟二:塗刷【防漏膜】的技巧與要點

完成萬全的準備後,就進入正式塗刷的階段。掌握正確的工具與技巧,可以讓施工過程更順暢,防水效果更均勻全面。

工具選擇:滾筒與油掃的適用時機

一般來說,滾筒(轆掃)和油掃是最佳拍檔。對於天台、地台等大面積的平坦區域,使用滾筒可以快速均勻地塗刷,效率很高。而對於牆角、喉管邊緣、排水口周邊等細微或不規則的位置,就需要用油掃仔細處理,確保每個角落都被防漏膜完整覆蓋。

開罐準備與攪拌均勻的重要性

開罐後,不要立即使用。因為防漏膜在存放期間,內裏的有效成分可能會出現沉澱。使用前,務必用乾淨的棍棒徹底攪拌,直到整罐物料的顏色和濃稠度完全均勻為止。這個簡單動作,可以確保你塗刷的每一滴防漏膜,都含有標準的防水配方。

第一層與第二層塗刷:十字交叉法確保全面覆蓋

塗刷防漏膜時,通常建議最少塗刷兩層。為了達到最佳的覆蓋效果,專業師傅都會採用「十字交叉法」。意思是,第一層如果是由左至右(橫向)塗刷,待其乾透後,第二層就改為由上至下(縱向)塗刷。這樣可以確保任何微小的針孔或縫隙都被填滿,形成一個真正無縫的防水網。

邊角、喉管等細節位置的加強處理方法

建築物的接縫、牆角、喉管周邊是最容易發生滲漏的薄弱點。在進行大面積塗刷前,建議先用油掃為這些重點區域「打底」,預先塗刷一層防漏膜。如果想進一步加強效果,可以在塗刷第一層後,趁著防漏膜未乾時鋪上一層纖維網(防水網布),然後再塗刷第二層,形成一個複合加強層,大幅提升抗裂與抗拉扯的能力。

步驟三:養護與檢查 – 確保【防漏膜】效果最大化

塗刷完成不代表大功告成。給予防水層足夠的時間固化,並且進行最後的驗收檢查,才能安心。

施工後的理想養護時間及注意事項

防漏膜施工完成後,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化學固化,這個過程稱為「養護」。一般情況下,至少需要24至48小時。在這段時間內,應避免在施工面上行走、放置重物,更重要的是要保護它不受雨水沖刷。完整的養護時間,請參考你所選購產品的說明書指引。

如何檢查防水層是否施工成功

對於天台或地台等平坦表面,最直接的檢測方法是「蓄水測試」。在確保所有去水口已臨時封閉後,在施工範圍內注入約2至5厘米深的水,並保持24至48小時。然後觀察樓下或相鄰牆身是否有滲漏痕跡。如果沒有,就代表防水工程成功了。對於牆身,則可透過仔細的目視檢查,確認防水層表面平滑、無氣泡、無裂紋,並且與基面完全貼合。

專家提點:「由外到內」的治本防水概念,根絕滲漏源頭

最後一個專業貼士是,處理滲漏問題時,要建立「由外到內」的思維。如果你發現室內牆壁有水漬,根源很可能來自外牆的裂縫。單純在室內塗刷防漏膜,只是治標不治本。要徹底根絕問題,必須先找出並處理室外的水源入口,然後再修補室內的部分。這樣才能真正一勞永逸,避免問題復發。

如何根據預算及需求,選擇最合適的【防漏膜】?影響價錢的關鍵因素

市面上的防漏膠膜五花八門,要從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的一款,關鍵在於清晰了解施工位置的具體需求和自己的預算。不同場景對防水物料的性能要求截然不同,這也直接決定了最終的防漏膜價錢。以下將會針對幾個常見的滲漏黑點,分析如何在性能與價錢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戶外屋頂/天台:【防漏膜】價錢與性能的平衡點

戶外屋頂和天台是直接承受風吹雨打的地方,對防漏膜的性能要求最為嚴苛。在這個區域,選擇的首要考量應該是耐用性,而不是單純的價錢。一個持久有效的防水層,長遠來看更能節省維修成本。

性能優先考量:抗UV、耐候及抗裂性是首要指標

長期暴露在陽光下,紫外線是防水層的最大敵人,它會使物料老化、變脆,最終失去彈性而開裂。因此,選擇戶外使用的防漏膜,必須確認產品具備優良的抗UV(紫外線)和耐候性能。同時,建築物本身會有熱脹冷縮,高彈性及抗裂性強的產品才能夠適應這些微小移動,確保防水層的完整性,避免因爆裂而再次滲漏。

顏色選擇的考量:白色【防漏膜】有助反射陽光降溫

顏色選擇在天台防水工程中,不僅是美觀問題,更具備實際功能。白色的防漏膜能有效反射陽光,降低天台表面的溫度。這不但有助於減緩防水物料的老化速度,延長其使用壽命,還能在炎夏稍微降低頂層單位的室內溫度,間接節省冷氣電費。

室內浴室/廚房:【防漏膜】價錢與安全性的考量

處理室內空間,例如浴室和廚房,焦點則從對抗惡劣天氣轉移到家居安全和美觀之上。由於這些地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接觸,物料的安全性是絕對不能妥協的。

安全性優先:選擇水性無毒配方、具防霉功能的【防漏膜】

在室內施工,應優先選擇水性、低氣味及無毒配方的防漏膜。這類產品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含量較低,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都比較友善。另外,浴室和廚房長期潮濕,是霉菌滋生的溫床。選擇一款添加了防霉功能的防漏膜,可以從根源上抑制霉菌生長,保持牆身或地面潔淨衛生。

透明【防漏膜】在保留室內設計上的應用

如果浴室或廚房的磁磚飾面仍然完好,只是磚縫出現滲漏,透明防漏膜就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它施工後會形成一層透明的保護膜,既能解決滲漏問題,又可以完全保留原有的室內設計風格,無需大費周章敲掉舊磁磚重鋪,大大節省了工程時間和費用。

外牆/窗邊滲漏:【防漏膜】的解決方案與價錢預估

外牆和窗邊是另一個常見的滲漏位置。由於處於垂直的立面,加上窗框與牆身之間是兩種不同物料的接合處,處理起來需要特別注意產品的特性。

功能優先考量:高彈性以應對結構移動、與水泥的結合力

牆身和窗邊位置同樣會受到日夜溫差影響而產生移動,因此防漏膜必須具備極高彈性,才能有效覆蓋並橋接可能出現的微細裂縫。此外,產品與水泥基面的結合力(附著力)亦非常重要,確保防水層能牢固地黏附在牆身上,不會因雨水沖刷或重力影響而剝落。

垂直牆身的施工注意事項

在垂直的牆身施工時,需要選擇有一定稠度、不易垂流的防漏膜產品,這樣才能確保塗刷時能形成均勻的厚度。一般建議採用「薄塗多層」的方式,分兩至三層塗刷,每一層之間待乾透後再以十字交叉法上第二層,確保全面覆蓋,沒有任何遺漏的針孔或薄弱點。

關於【防漏膜價錢】的常見問題 (FAQ)

一罐【防漏膜】的價錢是多少?其覆蓋面積如何影響總成本?

談及防漏膠膜,大家最先想到的通常是「一罐賣多少錢」。市面上的防漏膜價錢範圍很廣,由數百元到過千元都有,主要視乎品牌、容量(例如1公斤、5公斤或更大桶裝)和功能而定。不過,單看每罐的標價,其實未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成本。

計算總成本的關鍵在於「覆蓋面積」(或稱塗佈率)。這指標說明每公斤或每公升的防漏膜可以油刷多大的面積。一罐價錢較便宜但質地稀薄的產品,可能需要油刷更多層才能達到理想厚度,覆蓋面積因而較小。相反,一罐價錢稍高但用料足的產品,覆蓋面積可能更大。所以,聰明的做法是將【防漏膜價錢】除以其可覆蓋的面積,計算出「每平方尺的成本」,這樣才能準確比較,找出真正符合成本效益的選擇。

不同價錢的【防漏膜】,其防水效果及壽命有何分別?

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在防漏膜的選擇上尤其適用。不同價錢的產品,其防水效果和耐用年期確實存在明顯分別,這主要源於其內含的樹脂成分、彈性、抗紫外線(UV)能力及其他添加劑的質素。

一般來說,價錢較經濟的防漏膜,其配方可能較為基礎,彈性及耐候性相對普通,壽命可能只有短短數年,之後或會因日曬雨淋而出現老化、變脆的情況,需要重新施工。而價錢較高的專業級防漏膜,則採用更優質的高分子聚合物樹脂,具備極佳的彈性、抗裂性及抗UV能力,能長久抵禦惡劣天氣的侵蝕,其防水壽命可長達五年、十年甚至更久。長遠來看,選擇一款性能優越的產品,雖然初期投入較高,卻能省卻未來反覆維修的時間和金錢。

下雨後,牆身或地面要等多乾才能施工【防漏膜】?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因為基面的乾爽程度直接決定了防漏膠膜的成敗。在潮濕的表面上施工,水氣會被困在防漏膜與牆身之間,當受熱蒸發時,會形成壓力,導致防水層出現氣泡(起泡)、剝落等問題,令所有功夫付諸流水。

一個穩妥的做法是,在下雨後,至少等待一至兩天持續晴朗乾燥的天氣。施工前,必須用手觸摸牆身或地面,確保感覺完全乾爽,沒有任何濕氣。如果想更準確判斷,可以將一塊透明膠片用膠紙密封地貼在施工面上,經過數小時日曬後,如果膠片內部沒有出現水珠或霧氣,就代表基面夠乾,可以開始施工了。

透明的【防漏膜】使用久了會變黃嗎?

透明防漏膜能否保持晶瑩剔透,主要取決於其抵抗紫外線(UV)的能力。陽光中的紫外線是導致物料變黃的主要元兇。

市面上優質的透明防漏膠膜,配方中會特別加入抗UV及抗黃變的成分,採用穩定性高的樹脂製成。這類產品即使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也能維持極高的透明度,不易變黃,確保不會影響原有牆身或磁磚的觀感。相反,一些價錢較低或配方較舊的產品,其抗紫外線能力可能較弱,使用一段時間後,尤其在西斜等陽光猛烈的位置,就有可能出現變黃的現象。因此,選購時不妨留意產品說明,選擇有明確標示「抗UV」或「耐黃變」功能的款式。

施工【防漏膜】後,多久才可以正常使用該區域(例如在天台行走)?

施工防漏膜後,需要給予它足夠的時間固化,才能發揮最佳的防水性能和耐用度。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表面乾燥和完全固化。

「表面乾燥」時間通常較短,視乎天氣和產品,大約需要2至4小時。這時防漏膜表面已不黏手,可以塗刷第二層。但這不代表它已堅固。「完全固化」則需要更長時間,一般為3至7天。在這段時間內,防漏膜的化學結構會慢慢穩定下來,達到設計上的最高硬度、彈性和防水能力。所以,建議在施工後的24小時內,避免讓防水層接觸到水。如果是在天台等需要行走的地方,最好等待7天完全固化後,才恢復正常使用或在上面放置重物,這樣才能確保防水層的完整和長久耐用。

什麼是【防漏膜】的「透氣性」?這項功能會影響價錢嗎?

防漏膜的「透氣性」是一項非常專業且重要的功能。它的意思是,防水層本身能夠阻止液態水從外部滲入,但同時又允許牆體或地台內部的微量水氣以氣體形態蒸發出來。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件高科技的防水風褸,既能擋雨,又能將身體的汗氣排出,保持乾爽。

為何這很重要?因為水泥結構內部或多或少都含有濕氣。如果使用完全不透氣的防漏膜將其完全密封,當牆體受日照升溫時,內部的水氣會形成蒸氣壓力,向上推擠防水層,最終導致起泡和剝落。具備透氣性的防漏膠膜,就能避免這個問題,讓結構得以「呼吸」,大大增強了防水層的附著力和壽命。由於這項功能需要更先進的材料科技,所以具備透氣性的防漏膜,其技術含量和生產成本都較高,這自然會反映在防漏膜價錢上,但對於確保長遠防水效果而言,這項投資是相當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