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屏漏水點算?專家教你3步檢測+3步DIY,根治浴屏邊、浴屏底漏水元兇

「明明關好門,點解沖完涼浴屏門外總係濕晒?」這是許多香港家庭的共同煩惱。浴屏漏水問題看似小事,但若置之不理,輕則導致雲石邊發黑、牆身滲水,重則可能殃及鄰居,引發更嚴重的結構問題和賠償責任。與其胡亂猜測或用錯方法令問題惡化,不如跟隨專家指引,從根源解決。本文將由淺入深,教你一套簡單易行的「3步家居自我檢測法」,助你精準鎖定浴屏邊或浴屏底的漏水源頭,再深入拆解三大漏水元兇,並提供詳盡的「3步DIY維修教學」,讓你親手根治輕微滲漏,徹底告別浴室水浸的困擾。

如何準確判斷浴屏漏水?3步家居自我檢測法

面對浴屏漏水問題,準確找出滲漏的源頭是成功修復的第一步。與其胡亂猜測,不如跟著我們的方法,有系統地在家進行自我檢測。這幾個步驟非常簡單,不需要專業工具,你也能輕鬆掌握,找出問題的真正所在。

檢測前的準備:確保結果準確的關鍵

清潔並徹底擦乾浴屏內外、地面及雲石邊等所有可疑區域。

測試前的準備功夫絕對不能馬虎。首先,請將浴屏的內外、企缸的地台、雲石門檻,以及所有你懷疑是漏水的地方徹底清潔。然後,最重要的一步,是用乾布將這些區域完全擦乾,確保表面沒有任何水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測試時,任何新滲出的水份都能第一時間被發現,讓結果更加清晰準確。

準備乾爽的紙巾或廚房紙作測試工具。

你只需要準備幾張乾爽的紙巾或者吸水力更強的廚房紙。這就是我們最簡單直接,同時又非常有效的測試工具,能幫助你找出即便是最輕微的滲漏點。

步驟一:新手必學「紙巾按壓測試法」

針對浴屏底漏水:重點檢查浴屏底部與地台、雲石門檻的接縫處。

大部分的滲漏問題,都源自浴屏底部。所以,我們的檢查重點會放在浴屏底部與地台,或者與雲石門檻的接縫位置。這些接縫是導致浴屏底漏水的高危區域,因為水份最容易在這裏積聚並滲透出去。

測試方法:用紙巾用力按壓接縫,觀察是否變濕,此法能有效找出輕微滲漏。

檢測方法十分直接。拿取乾紙巾,沿著浴屏外側的接縫處,逐吋用力按壓。讓紙巾緊貼縫隙,停留幾秒鐘。然後移開紙巾,檢查它有沒有變濕。即使是非常輕微的滲漏,紙巾上的水漬也會無所遁形。重複這個動作,直到你測試完所有可疑的接縫位。

步驟二:進階「強力水柱分區測試法」

適用情況:當紙巾測試無果,或懷疑漏水源頭來自較高位置時。

如果紙巾測試沒有發現任何濕潤,但你仍然肯定有漏水情況,那麼源頭可能來自更高的地方。這時候,我們就要用一個更進階的方法,去找出那些隱藏得更深的漏水點。

操作指引:此法專門針對浴屏邊漏水。關上浴屏門,將花灑調至水柱模式,逐一、集中地向浴屏與牆身接駁位、金屬支架接口、螺絲位等噴射,同時觀察外部滲漏變化,精準鎖定源頭。

這個方法特別適合用來檢測浴屏邊漏水。首先,關好你的浴屏門。然後,將花灑的模式調校成最強力的水柱。接著,在浴屏內部,有系統地、逐個區域地用強力水柱近距離噴射。測試的重點包括浴屏玻璃與牆身的接駁位、金屬支架的各個接口,甚至是固定支架的螺絲位。每次只集中噴射一個小區域約十至二十秒,然後暫停,並立即到浴屏外觀察對應位置有沒有水滲出。透過這種分區測試,你就能夠非常精準地鎖定漏水的元兇。

拆解浴屏漏水三大元兇:從根源解決滲漏問題

要徹底處理浴屏漏水,首先要像偵探一樣,找出問題的真正根源。很多時候,滲漏並非單一原因造成,而是幾個因素環環相扣。我們一起來看看導致浴屏邊漏水和浴屏底漏水的三大元兇,從源頭把它們揪出來。

元兇一:防水密封膠(玻璃膠)老化或施工不當

玻璃膠可以說是保護浴室乾爽的第一道防線,但它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施工疏忽:裝修師傅漏做或不當「打膠」,是常見的人為失誤。

有時候問題源於安裝之初。裝修師傅可能一時疏忽,忘記在某些關鍵接縫處施打玻璃膠,或者施打得不均勻、太薄,留下了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小孔洞。這些小瑕疵在日常使用中,就成為了水份滲透的絕佳通道。

自然耗損:玻璃膠在浴室濕熱環境下,會隨時間老化、硬化、發霉或剝落,失去防水功效。

即使安裝時手工再好,玻璃膠也有它的使用壽命。浴室長期處於高溫、高濕度的環境,加上清潔劑的日夜侵蝕,會加速玻璃膠老化。它會慢慢失去原有的彈性,變得僵硬,最終收縮、開裂,或者因為發霉而與牆身或浴屏邊框剝離,形成漏水罅隙。

元兇二:結構接縫與安裝細節問題

有時,問題不僅在於膠邊,更在於浴屏與浴室結構的接合之處。

致命罅隙:企缸的雲石基座與下方磁磚之間的接縫,是導致浴屏底漏水的高危黑點。

這是一個非常容易被忽略的結構性問題。水會順著地心吸力往下流,最終積聚在企缸底部。如果雲石基座與地台磁磚之間的接縫防水處理不夠徹底,或者因為建築物微小的沉降而出現裂縫,水就會慢慢滲出,造成浴屏底漏水,讓企缸外的地面總是濕漉漉。

排水不暢:趟門路軌或門檻積水,長期滿溢亦會造成滲漏。

如果是安裝趟門式浴屏,底部的路軌設計是關鍵。正常情況下,路軌應有排水孔讓水流回企缸內。但如果排水孔被頭髮或皂垢堵塞,路軌就會像一個小水盆一樣積水。當積水滿溢時,便會直接流到乾爽的區域,造成滲漏假象。

元兇三:錯誤維修導致「養水」危機

處理漏水時,用錯方法比完全不處理更糟糕,甚至會引發一場更大的危機。

盲目封堵的風險:在未找到真正源頭時,僅在外部封堵漏水點,會導致水份積聚在牆身或地台內部。

當發現浴屏外有水,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在看到水漬的地方塗上玻璃膠。但如果真正的滲漏源頭在內部,這樣做只是堵住了水的出口。水依然會從源頭滲出,但無處可逃,只能積聚在地台或牆身內部。

「養水」的嚴重後果:長期積水會破壞結構,甚至滲漏至樓下單位,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及賠償責任。

這種在地台或牆身內部「養水」的情況非常危險。長期積聚的濕氣會侵蝕鋼筋、破壞批盪和防水層,甚至引致石屎剝落。更嚴重的是,當積水量超過內部結構所能負荷時,便會往下滲漏,影響到樓下單位的天花,到時不僅維修費用大增,還可能要面對鄰居的投訴和索償。

DIY維修教學:3步解決輕微浴屏邊及浴屏底漏水

面對浴屏漏水問題,假如經過自我檢測後,發現只是輕微的浴屏邊漏水或浴屏底漏水,通常源於防水膠邊老化。與其馬上尋找師傅,不如先嘗試自己動手處理。只要跟隨以下清晰的DIY教學,準備好合適的材料與工具,三個步驟就能輕鬆解決惱人的滲漏。

維修前準備:材料與工具清單

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動手前花點時間準備妥當,整個維修過程自然事半功倍。

材料選擇:如何選購合適的防霉玻璃膠、白英泥或掃口粉

選擇合適的材料是成功的關鍵。針對浴屏與牆身或地台之間的接縫,首選是「中性防霉玻璃膠」。選購時要留意包裝上是否標明「防霉」、「浴室專用」等字眼,這類產品能更有效抵抗浴室潮濕環境,減緩發霉速度。至於企缸雲石基座與地台磁磚之間的縫隙,如果罅隙較大,則可考慮使用白英泥或顏色選擇更多的掃口粉作填補,它們能提供更堅固的結構填充效果。

必備工具:𠝹刀、膠槍、除膠劑、清潔用品

一套基本的工具組合已足夠應付。你需要一把鋒利的𠝹刀,用作割開及清除舊有的玻璃膠。一支膠槍是施打新玻璃膠的必需品。若舊膠邊特別頑固,可預備一小瓶除膠劑,它能軟化舊膠,讓清除工作更有效率。最後,準備好乾布、刷子、酒精或白電油等清潔用品,用於徹底清潔施工表面。

步驟一:徹底清除舊有密封膠

這是整個維修工序中最重要,也最需要耐性的一步。新膠的防水效果與附著力,完全取決於施工前的清潔功夫是否做得徹底。

清潔要訣:必須將舊膠、污垢及霉菌完全清除,並確保施工表面絕對乾爽

首先用𠝹刀小心地將整條舊膠邊割除,再用刀片刮走殘餘的膠漬。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安全,避免用力過猛刮花浴屏或磁磚表面。清除大部分舊膠後,可利用刷子及清潔劑,將縫隙深處的霉菌與污垢一併刷走。完成後,必須用乾布徹底擦乾,並建議使用風筒將縫隙完全吹乾,確保沒有任何濕氣殘留,因為水份會嚴重影響新玻璃膠的黏合效果。

步驟二:精準施打新防水膠邊

當施工表面潔淨乾爽後,便可以進入施打新膠的步驟。保持穩定與連續是這個環節的重點。

施打技巧:沿接縫均勻、連續地注入玻璃膠,確保無斷點或氣泡

將新的玻璃膠裝上膠槍,切開膠嘴。膠嘴的切口大小應略小於縫隙闊度,以45度角斜切效果最佳。施打時,將膠嘴對準縫隙起點,以穩定、均速、不間斷的方式,一氣呵成地沿著整條接縫注入玻璃膠。切記要避免中途停頓或速度時快時慢,這樣才能確保膠邊內部沒有斷點或氣泡,形成一道完整的防水屏障。

塑形美化:在膠邊固化前,用工具或沾上肥皂水的手指撫平表面

注入玻璃膠後,趁其表面尚未固化,立即進行塑形。你可以使用專門的膠邊刮角工具,或者用最簡單的方法:將手指沾上少許稀釋的肥皂水或洗潔精水,然後沿著膠邊輕輕撫平。肥皂水能防止玻璃膠黏手,讓你能輕鬆塑造出平滑美觀的弧面,同時確保玻璃膠與兩邊的接觸面緊密貼合。

步驟三:固化、檢查與處理

完成了最講求技巧的步驟後,最後一步就是給予足夠的耐性,等待成果。

固化的重要性:根據產品說明,給予至少24小時完全固化時間,期間切勿濕水

玻璃膠需要時間與空氣中的水份產生化學作用才能完全固化。請詳細閱讀你購買的玻璃膠包裝上的說明,一般建議最少需要24小時的固化時間。在這段關鍵時間內,必須確保新膠邊完全不能接觸到任何水份,所以暫時不能使用浴室淋浴,以免沖毀未固化的膠邊,前功盡廢。

完工測試:固化後進行灑水測試,確保漏水問題已徹底解決

等待足夠時間讓膠邊完全固化後,就可以進行最後的驗收測試。關上浴屏門,用花灑向剛處理好的接縫位置灑水,持續數分鐘,然後仔細觀察浴屏外部的相同位置,用紙巾按壓檢查,確認再沒有任何滲漏跡象,這樣才算大功告成。

DIY無效?何時應尋求專業師傅協助

嘗試自己動手處理浴屏漏水問題後,如果情況未有改善,便可能代表問題比想像中複雜。這時,了解何時應該停止DIY,轉而尋求專業協助,就變得相當重要。

判斷是否需要專家介入的時機

反覆維修後,浴屏底或浴屏邊漏水問題依舊存在。

你可能已經很努力地清除了舊膠,並且重新打上新的玻璃膠,但浴屏底漏水或者浴屏邊漏水的情況還是發生。這種反覆出現的滲漏,通常意味著問題的根源並非表面的膠邊老化,而是可能來自更深層、肉眼無法看見的地方。

懷疑漏水已滲入牆體或影響樓下單位。

如果浴屏附近的牆身出現水漬、油漆剝落,或者更嚴重的情況,是收到樓下鄰居的投訴,表示他們的天花出現滲水。這些跡象都清晰地指出,漏水已經超越了浴屏的範圍,影響到樓宇結構,需要立即由專家處理。

無法自行找到確切的漏水源頭。

你已經根據我們之前提到的方法,用紙巾測試、也用水柱分區噴射,但依然無法準確鎖定滲水是從哪一個點開始的。當源頭不明確時,任何維修都只是治標不治本,這時就需要借助專家的經驗和工具來找出元兇。

專家如何精準鎖定「隱形」漏水源頭?

科學儀器檢測:利用紅外線熱像儀與微波濕度計,透視牆體內部水氣積聚範圍,數據化評估滲漏程度。

專業師傅並非單靠肉眼判斷。他們會使用紅外線熱像儀,這種儀器能偵測牆體表面的溫度差異。由於滲水區域的溫度通常較低,儀器能將這些「隱形」的濕氣範圍以圖像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師傅會配合微波濕度計,準確讀出牆體內部的含水率數據,從而客觀評估滲漏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

全面勘察:檢查浴屏以外的潛在源頭,如來去水喉管、地台防水層等,避免誤判。

一個經驗豐富的師傅會進行系統性的全面檢查。他們除了會仔細審視浴屏本身,還會檢查浴室內所有與水相關的設施,例如供水喉管、排水管,甚至是藏於磁磚之下的地台防水層。這種做法是為了排除所有可能性,避免將問題簡單歸咎於浴屏,從而作出最準確的診斷。

專業級的綜合維修方案

根治方案一:重造整個企缸或浴缸防水層。

如果檢測後發現是地台的防水層失效,最徹底的解決方法就是重造防水層。這個工序需要移除整個企缸或浴缸的磁磚,到達結構層後,重新鋪設新的防水物料,完成後再重新鋪上磁磚。雖然工程較大,但這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確保長久的防水效果。

根治方案二:針對結構性裂縫的高壓灌漿技術。

有時候,滲漏源於企缸底部或牆身的微細結構裂縫。對於這種情況,專業人員會採用高壓灌漿技術。他們會將特殊的防水物料,透過高壓方式注入裂縫深處。這些物料會在裂縫內膨脹並凝固,從內部將縫隙完全密封,有效阻止水分滲透。

預防勝於治療:延長浴屏壽命的日常保養大法

處理浴屏漏水問題固然重要,但最好的策略,始終是防患於未然。與其等到漏水發生後才費心補救,不如透過一些簡單的日常保養,大大延長浴屏的「健康」壽命,讓它一直保持最佳的防水狀態。這些方法不但簡單,而且成本極低,卻是解決問題的治本之道。

定期檢查與預防性維護

防水膠的「保質期」:建議每一至兩年檢查並更換一次浴屏的防水玻璃膠,從根本上預防漏水。

許多人以為浴屏邊的防水玻璃膠是永久的,但它其實像消耗品一樣,有自己的「保質期」。浴室長期濕熱,會加速膠邊老化、硬化甚至發霉剝落,繼而失去防水能力。所以,主動進行預防性維護是關鍵。建議養成習慣,每一至兩年就仔細檢查一次膠邊的狀態,即使未有即時的滲漏跡象,只要發現膠邊變硬或有剝離的趨勢,就應果斷地整條更換。這個步驟能從根源上杜絕浴屏邊漏水或浴屏底漏水的隱患,是成本效益最高的預防措施。

日常使用與保養技巧

保持通風:淋浴後保持浴室通風,減緩玻璃膠老化速度。

一個無成本的保養妙法,就是保持浴室乾爽。濕氣是加速玻璃膠老化的主要元兇。每次淋浴後,不妨打開抽氣扇運行一段時間,或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這個小習慣可以迅速排走濕氣,降低浴室的整體濕度,有效減緩防水膠邊的老化過程,讓它的防水效能更持久。

清理積水:定期清理門軌或去水位,防止因積水造成的滲漏。

對於趟門式浴屏,門軌是個容易被忽略的積水黑點。毛髮與皂垢很容易堵塞軌道的去水孔,造成積水。這些積水會長時間浸泡著底部的防水膠,加速其損耗,甚至在水量過多時直接溢出,形成浴屏底漏水。因此,定期用舊牙刷或紙巾清理門軌,確保去水暢通,是個非常重要的保養步驟。同樣地,確保企缸的去水口沒有堵塞,亦能避免因去水不及而造成的水浸壓力。

關於浴屏漏水的常見問題 (FAQ)

Q1: 無框浴屏比有框浴屏更容易漏水嗎?

解答:很多人處理浴屏漏水問題時,會直覺地認為無框設計較易滲漏,但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誤解。浴屏是否漏水,關鍵並不在於有框或無框的款式,而是取決於兩個核心因素:安裝師傅的手工,以及防水玻璃膠的質量與狀態。一條施工妥善、用料優質的膠邊,無論應用於哪種浴屏,都能提供可靠的防水屏障。反之,即使是有框浴屏,如果安裝有瑕疵或膠邊老化,同樣會出現嚴重的滲漏。

Q2: 趟門和掩門在漏水風險上有何分別?

解答:趟門和掩門的潛在漏水風險點各有不同。趟門的關鍵在於其底部的路軌設計。如果路軌的排水孔堵塞或排水設計不良,淋浴時的水便會積聚並溢出,導致漏水。至於掩門,尤其是向外開的款式,它的問題不屬於結構性滲漏。當您淋浴後打開門,門上殘留的水珠有機會直接滴落到浴室的乾區地面,這會影響乾濕分離的實際效果,但並非因密封失效引起的浴屏邊漏水。

Q3: 市面上的防漏噴霧有效嗎?

解答:市面上的防漏噴霧,較適合視為一種表面的應急處理工具,而不是根治問題的長遠方案。它能在物件表面快速形成一層薄薄的防水膜,短暫應付輕微滲漏。不過,對於由玻璃膠邊嚴重老化、硬化剝落,或結構出現明顯罅隙所造成的持續性浴屏底漏水,這類噴霧的效果相當有限,而且防水效果並不持久,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Q4: 「砌缸」比「現成缸」的漏水風險更高嗎?

解答:理論上,「砌缸」的漏水風險確實相對較高。原因在於結構上的差異。「砌缸」是由磚、英泥和磁磚等材料現場施工而成,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接縫位,例如磚與磚之間、企缸與牆身及地台的接合處。每一個接縫位都是一個潛在的漏水點,對師傅的防水處理技術和手工要求極高。相比之下,「現成缸」是一體成型的產品,沒有接縫,因此先天在防水結構上較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