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屋宇署的強制驗樓通知,最令人頭痛的莫過於「價錢」問題。面對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的檢驗及維修開支,不少業主都感到徬徨無助,更擔心遇上圍標或不良承辦商,慘成「待宰羔羊」。強制驗樓的費用究竟是如何計算?檢驗費與修葺費有何分別?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報價,為何可以相差數倍?
本文將為你提供一站式「強制驗樓價錢」全攻略,從屋宇署的官方參考價錢,到獨家估價工具,深入解構影響收費的4大關鍵因素。我們更準備了詳盡的【專家防伏清單】及政府資助申請教學,助你精明選擇服務供應商,避開收費陷阱,以最合理的價錢完成驗樓要求,保障你的財產和權益。
強制驗樓計劃價錢一覽:官方參考費用是多少?
談到強制驗樓價錢,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一個實在的參考數字。其實,政府官方有提供一份相當有參考價值的費用指引,讓我們可以先有個底。這些數據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是純粹的檢驗費用,二是包含了訂明修葺的「一條龍」服務費用估算。
強制驗樓純檢驗費用參考 (屋宇署數據)
這部分的強制驗樓費用,是指聘請註冊檢驗人員(RI)進行勘察和撰寫報告的專業服務開支,並不包括任何維修工程。費用會根據樓宇的規模和結構而有所不同。
公用部分檢驗費用 (按單位數目)
樓宇的單位數目是影響收費最直接的因素,單位越多,平均每個單位的費用就越低,這體現了規模效益。
* 1至20個單位:每個單位 $3,200 – $5,800
* 21至50個單位:每個單位 $1,900 – $3,100
* 51至200個單位:每個單位 $600 – $1,100
* 超過200個單位:每個單位 $200 – $400
停車場公用部分檢驗費用 (按車位數目)
如果大廈設有停車場,檢驗費用會按車位數目額外計算。
* 1至50個車位:每個車位 $300 – $700
* 超過50個車位:每個車位 $100 – $500
特殊結構檢驗費用 (懸臂式簷篷及露台)
某些樓宇有懸臂式簷篷或露台等伸出物,檢驗時需要特別處理,因此收費也是獨立計算的。
* 懸臂式平板簷篷 (長度少於12米):每個 $13,200 – $48,700
* 懸臂式平板簷篷 (長度12至36米):每個 $18,400 – $87,300
* 懸臂式平板簷篷 (長度超過36米):每個 $45,400 – $143,400
* 露台或外廊:每個 $700 – $2,600
「一條龍」強制驗樓服務費用參考 (樓宇更新大行動2.0數據)
除了純檢驗,市場上也有提供包含檢驗及訂明修葺的「一條龍」服務。屋宇署的「樓宇更新大行動2.0」就提供了相關的費用參考,讓我們對整個強制驗樓計劃價錢有更全面的預算。
包含檢驗及訂明修葺的總費用估算
這個估算已包括檢驗、修葺工程以及顧問監工費用,同樣按單位數目劃分。
* 1至20個單位:每個單位 $32,000 – $79,000
* 21至50個單位:每個單位 $25,000 – $49,000
* 51至200個單位:每個單位 $29,000 – $39,000
費用不包含的常見項目
要特別留意,這個「一條龍」費用估算並不包括所有工程項目。以下幾項是常見的額外收費,在審視報價單時要格外留神:
* 結構詳細勘測
* 外牆油漆翻新
* 消防安全指示改善工程
* 清拆僭建物
為何官方參考價錢最權威?
數據基於屋宇署顧問合約,具高參考價值
這些參考費用的數據,並非憑空估算。它們是基於屋宇署在近年批出的顧問服務合約價格,分析了數百幢樓宇的真實個案而得出,所以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費用僅為指引,實際報價需獨立招標
不過,我們必須明白這份只是指引。每幢樓宇的實際狀況、失修程度和市場環境都不同。最終的強制驗樓費用,仍然需要法團或業主透過公平的招標程序,取得獨立報價為準。
【獨家工具】即時估算你的強制驗樓計劃價錢
想知道你的大廈,大概需要預備多少強制驗樓價錢?與其只看官方的費用範圍,不如利用我們的估算工具,獲取一個更貼近你大廈情況的初步預算。這個工具讓你對初步的強制驗樓費用有個概念,方便你和法團及鄰居展開討論。
輸入樓宇資料,獲取初步檢驗費用估算
需要輸入的資料:單位數量、車位數量、特殊結構
要得到一個有參考價值的估算,我們需要你提供幾項基本資料。第一是樓宇的住宅單位總數,這是計算公用部分檢驗費用的最主要基礎。第二是停車位的數量,因為停車場的公用部分是獨立計算的。最後,請告訴我們大廈是否有懸臂式簷篷或大型露台等特殊結構,這些結構需要額外和專門的檢驗,所以會影響最終的強制驗樓費用。
工具如何根據官方數據計算你的強制驗樓價錢範圍
這個估算工具並非憑空想像。它的核心演算法,是基於屋宇署發布的最新「強制驗樓計劃」顧問合約參考價錢。當你輸入單位數量,例如40個單位,工具會自動將你的大廈歸類到「21至50個單位」的官方收費組別,然後顯示出對應的價錢範圍。整個計算過程透明且有根有據,讓你得到的結果具備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如何解讀估算結果?
這僅是「檢驗費」,不包括後續龐大的修葺工程開支
估算工具顯示的金額,你需要理解它僅僅是「檢驗費」。這筆費用是支付給註冊檢驗人員(RI),用作現場勘察、評估樓宇狀況和撰寫檢驗報告的專業服務費。這個數目並不包含檢驗後可能需要的任何維修工程開支。修葺費用,例如搭棚、維修石屎、更換喉管等,視乎樓宇的實際損耗情況而定,其金額通常遠高於檢驗費,是整個強制驗樓開支中最主要的部分。
為何最終報價可能高於或低於此估算
這個工具提供的是一個建基於官方平均數據的估算範圍。然而,你最終收到的註冊檢驗人員報價,可能會出現差異。有幾個常見原因會導致這種情況。第一,樓宇的實際狀況比想像中複雜或失修嚴重,檢驗人員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第二,市場環境會影響收費,例如檢驗人員的資歷、經驗和當時的市場需求。所以,這個估算結果是一個很好的預算起點,但最終費用仍需以你取得的正式報價為準。
解構強制驗樓費用:檢驗費 vs 修葺費,總開支包含什麼?
收到強制驗樓令,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無疑是強制驗樓價錢究竟是多少。要清楚掌握總開支,第一步就是要明白,整個強制驗樓計劃價錢其實是由兩筆性質完全不同的費用組成:「檢驗費」和「修葺費」。很多人將兩者混為一談,結果在收到工程報價單時,才發現開支遠超預期。現在,我們就來逐一拆解這兩大部分。
費用的核心分野:「檢驗費」與「修葺費」
簡單來說,「檢驗費」就像是你看醫生的診金,是聘請專業人士為樓宇進行全面「身體檢查」的費用。而「修葺費」則是檢查後,根據「診斷報告」進行「治療」的實際工程開支。前者是整個計劃的入場費,後者才是決定總開支高低的主菜。
檢驗費的服務範疇:現場勘察、撰寫報告、提出修葺建議
檢驗費主要涵蓋了註冊檢驗人員 (RI) 的專業服務。這筆費用包括了檢驗人員親身到現場,為樓宇的公用部分及外牆進行詳細勘察。勘察完成後,他們會根據專業判斷,撰寫一份詳盡的檢驗報告,清楚列明樓宇的健康狀況。如果發現有問題,報告中亦會包含具體的修葺工程建議。這份報告是後續所有工程的基礎和依據。
修葺費的構成:搭棚、物料、人工、顧問監工費
修葺費才是佔總開支最大比例的部分,這筆費用的構成比較複雜。首先,進行外牆工程,搭棚是必要的第一步,其費用已相當可觀。接著是工程所需的各種物料,例如石屎、鋼筋、防水物料等。然後是負責施工的承建商團隊的人工開支。最後,還有一筆聘請顧問或原來的註冊檢驗人員監督工程的費用,確保施工質量符合要求。
強制驗樓檢驗範圍如何影響最終費用?
法定檢驗範圍的廣泛程度,直接決定了檢驗工作的複雜性,也因此影響著強制驗樓費用。法例規定檢驗人員必須鉅細無遺地檢查樓宇的多個關鍵部分。
樓宇外部及實體構件
這包括樓宇的「外皮」,例如外牆飾面(紙皮石、批盪)、窗戶、簷篷、欄杆、晾衣架等。檢驗人員需要仔細檢查有沒有鬆脫、剝落的危險。
結構構件 (樑、柱、樓板、露台)
這是樓宇的「骨骼」,關乎整體安全。檢驗人員會重點檢查樑、柱、樓板等承重結構,以及露台這類懸臂式結構,尋找是否有裂縫、石屎剝落、鋼筋外露等嚴重問題。
消防安全構件
這部分關乎火警時的逃生安全。檢驗範圍包括走火通道、防火門、耐火結構等是否保持良好狀態,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發揮應有作用。
公用排水系統
樓宇的公用排水管道,例如外牆的糞管、污水管及雨水管,都在檢驗之列。檢查重點是喉管有否破損、滲漏或淤塞,預防衛生及滲水問題。
僭建物勘察與上報
註冊檢驗人員在檢驗過程中,亦有責任識別並記錄樓宇公用地方及外牆的僭建物。他們會將發現的僭建物情況納入報告,並呈報屋宇署,這可能會引發後續的清拆令,成為另一項潛在開支。
聘請「註冊檢驗人員」的職責與相關費用
聘請一位稱職的註冊檢驗人員 (RI) 是整個計劃成功的關鍵。他的角色不只是一名檢驗員,費用也反映其專業責任。
職責:檢驗員與工程監督
註冊檢驗人員肩負雙重職責。在第一階段,他是「檢驗員」,負責找出樓宇的所有潛在問題。當檢驗完成並確定需要修葺後,他便會轉為「工程監督」的角色,負責監管承建商的修葺工程,確保施工質量、用料及工序都符合其專業建議和法規標準。
監督修葺工程的費用計算方法 (按工程費百分比)
監督修葺工程的費用,通常並非一個固定數目,而是按訂明修葺工程總費用的某個百分比來計算。這個百分比會在聘用合約中訂明,一般介乎工程總額的4%至11%不等。換句話說,修葺工程規模愈大、費用愈高,支付給檢驗人員的監督費用亦會相應增加。
影響強制驗樓費用的4大關鍵因素
想了解強制驗樓價錢為何會有差異,就要明白最終報價並非單一數字,而是由多個環環相扣的因素決定。每個因素都會影響整個強制驗樓計劃價錢,以下為你拆解四大關鍵,讓你對費用構成有更清晰的概念。
因素一:樓宇規模與複雜性
樓宇本身的物理條件是影響費用的首要因素。檢驗人員需要投入的時間和專業技術,與樓宇的規模和設計複雜性直接掛鈎。
單位數目與平均每戶價錢的關係
這裏有一個規模經濟的概念。一座只有20個單位的單幢樓,與一個擁有200個單位的大型屋苑相比,雖然前者的總檢驗費較低,但攤分到每戶的平均費用通常會高出很多。因為無論單位多少,檢驗人員都需要對整座大廈的公用部分(如外牆、天台、樓梯等)進行全面勘察。單位數目越多,固定成本就可以攤分得越薄,每戶的負擔自然較輕。
特殊結構(如玻璃幕牆)對費用的影響
如果樓宇設計包含特殊結構,檢驗的難度和成本也會隨之增加。例如,配備玻璃幕牆的樓宇,檢驗時可能需要動用吊船或俗稱「飛虎」的繩索技術人員,單是這些設備和專業人力的開支,已比傳統樓宇的檢驗費用高。其他如大型懸臂式露台、複雜的平台花園或獨特的建築設計,都需要檢驗人員投入更多時間和專門知識去評估,這些都會反映在最終的強制驗樓費用之中。
因素二:樓宇的實際失修狀況
樓宇的「健康」狀況是另一個重要變數。一幢保養得宜、樓宇記錄齊全的樓宇,檢驗過程相對直接。相反,如果樓宇本身已存在明顯的失修問題,例如大範圍的石屎剝落、外牆飾面鬆脫或嚴重的滲水跡象,註冊檢驗人員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去進行深入勘察、記錄和分析,以確定問題的根源和嚴重程度。這個過程更耗時,也需要更深入的專業判斷,檢驗費用自然會相應提高。
因素三:註冊檢驗人員的資歷與市場定位
市場上提供強制驗樓服務的註冊檢驗人員(RI)眾多,他們的背景和收費各有不同。一位擁有數十年經驗、來自大型顧問公司的資深工程師或測量師,其收費定位通常會高於獨立執業或經驗較淺的專業人士。這背後反映了他們的專業資歷、往績、公司規模及提供的服務支援水平。選擇哪一個級別的專業服務,豐儉由人,但這也是導致報價出現差異的直接原因。
因素四:建築市場環境 (人工及物料成本)
最後,宏觀的市場環境也會影響強制驗樓價錢。建築行業的人工成本,例如測量員、技術員的薪金,會直接影響檢驗服務的定價。同時,如果市場上同一時期有大量樓宇需要進行強制驗樓,對註冊檢驗人員的需求增加,在供求定律下,服務費用也可能水漲船高。因此,即使是同一幢樓宇,在不同年份收到的報價也可能因為當時的市場狀況而有所不同。
【專家防伏清單】如何精明選擇專業人士,避免不合理收費?
想有效控制最終的強制驗樓價錢,除了格價,更關鍵的一步是懂得如何選擇可靠的專業團隊。整個強制驗樓計劃涉及委聘註冊檢驗人員 (RI) 和承建商兩大環節,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收費陷阱。這裡為你準備了一份專家級的防伏清單,助你精明決策。
委聘註冊檢驗人員 (RI) 的防伏Checklist
註冊檢驗人員 (RI) 是整個計劃的靈魂人物,他們既是樓宇的「醫生」,也是後續維修工程的「監督」。選擇一位專業且盡責的RI,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開支和麻煩。
必須查核的3項資格與背景
在決定委聘任何一位RI之前,花時間做好背景審查是絕對值得的。你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
查核官方名冊:最基本的一步,是到屋宇署網站的「註冊檢驗人員名冊」核實其身份和註冊狀況,確保他們是合法合資格的專業人士。
-
檢視往績與經驗:了解RI過往處理過哪些樓宇類型,特別是與你的大廈規模和樓齡相近的個案。經驗豐富的RI對常見問題有更敏銳的觸覺,提出的修葺方案也可能更具成本效益。
-
查詢專業彌償保險:查詢對方是否備有有效的專業彌償保險 (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這份保險保障了若因其專業疏忽而導致業主有損失時,有相應的賠償能力,是專業可靠的重要指標。
報價單中需要留意的5個「魔鬼細節」
收到RI的報價單時,不要只看總數,因為真正的「魔鬼」往往藏在細節條款中。以下五點需要特別留意:
-
服務範圍是否清晰:報價單應清楚列明檢驗費包含的具體工作,例如現場勘察次數、報告的詳盡程度、是否包括出席業主會議等。
-
排除項目是什麼:留意「不包括」的項目,例如額外的結構勘探、物料測試費用等。這些項目日後可能成為額外收費的來源。
-
監督工程的收費方式:如果檢驗後需要維修,RI監督工程的費用是如何計算的?通常是按工程總額的某個百分比收費,這個百分比應該在報價階段就清楚列明。
-
額外工作的收費標準:如果需要RI處理一些意料之外的工作,例如處理屋宇署的查詢或命令,收費標準是什麼?是按時薪還是逐項計算?
-
付款時間表:了解整個服務的付款階段,是分期支付還是完成後一次性支付,這有助法團規劃現金流。
招標聘請承建商的防圍標技巧
當檢驗報告指出需要進行修葺工程,聘請承建商就是下一個重大挑戰。圍標是推高強制驗樓費用的主要元兇之一,所以必須採取措施確保招標過程公平透明。
如何確保招標過程公平、公開、公正?
要預防圍標,最重要是引入競爭和增加透明度。你可以參考以下做法:
- 邀請足夠數量的投標者:邀請數量足夠的合資格承建商入標,增加競爭性。
- 使用獨立招標平台:考慮使用市區重建局的「招標妥」或其他獨立的電子招標平台。這些平台有標準化的程序,能有效減少人為干預和圍標的風險。
- 聘請獨立顧問:由RI或聘請其他獨立的專業顧問協助處理整個招標過程,包括擬定標書、評標和提出建議,確保過程專業公正。
- 保密投標者身份:在截標前,應對所有潛在投標者的身份保密,避免他們互相串通。
合約中必須列明的保障業主權益條款
與承建商簽訂的工程合約,是保障業主權益的最後防線。合約內容必須清晰、詳盡,並包含以下關鍵條款:
- 工程保養期 (Defects Liability Period):清楚列明工程完成後的保養期有多長,通常為一年。期間若出現因施工或物料問題引致的損壞,承建商有責任免費維修。
- 工程延誤賠償 (Liquidated Damages):訂明如果承建商未能如期完工,每日需要支付的延誤賠償金額,以保障工程進度。
- 工程物料規格:詳細列明主要維修物料的品牌、型號和產地等,避免承建商以次充好。
- 工程變更程序:訂明任何工程的增加或改動,都必須事先獲得業主代表及RI的書面同意,並確認相關費用,避免口頭承諾引致的爭議。
下載《強制驗樓防伏手冊》PDF,保障你的權益
掌握以上技巧,能大大減低你在強制驗樓過程中「被劏」的風險。為了讓你更方便地隨時查閱這些重要資訊,我們已將所有防伏要點整合為一份詳盡的《強制驗樓防伏手冊》PDF,歡迎立即下載,為你的樓宇和財產增添多一重保障。
減輕強制驗樓費用壓力:資助及貸款計劃全攻略
強制驗樓價錢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這筆開支確實會為不少業主帶來財務壓力。幸好,政府及相關機構提供了一系列的資助和貸款計劃,目的是協助業主應對強制驗樓費用。了解這些計劃的詳情,可以有效減輕你的財政負擔,順利完成驗樓及維修工程。
現時可申請的政府及相關機構資助計劃
市面上有多個計劃可供選擇,它們的性質和申請條件各有不同。有些是直接資助,有些是低息貸款。你應根據大廈和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樓宇更新大行動2.0
這個計劃由屋宇署主導,主要針對樓齡較高和失修情況較嚴重的「目標樓宇」。它提供一個「一條龍」服務,由政府代為安排註冊檢驗人員進行檢驗,和監督承建商完成所需的修葺工程。這個計劃的最大好處是為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或管理能力的「三無大廈」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援,業主只需分攤相關的強制驗樓計劃價錢。
樓宇安全貸款計劃
如果你的大廈需要進行大型維修,但業主在短期內難以籌集足夠資金,這個計劃就非常實用。它是由政府提供的貸款,用以支付樓宇檢驗及修葺的費用。業主可以申請貸款,然後分期償還。這能大大紓緩一次過支付大額維修費用的壓力,幫助解決眼前的資金周轉問題。
其他預防性維修或有需要人士津貼
除了上述的大型計劃,市建局及其他機構也設有一些針對性的津貼。例如「預防性維修資助計劃」,鼓勵業主在收到強制驗樓通知前,主動為樓宇進行保養。另外還有「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為合資格的長者或有需要的自住業主,提供財政援助以支付其單位的維修費用。
如何判斷你的大廈是否符合申請資格?
判斷大廈是否合資格,通常需要考慮幾個關鍵因素。第一是樓宇的樓齡,大部分計劃都要求樓齡達到30年或以上。第二是樓宇的類別,通常必須是私人住用或商住樓宇,單一業權的樓宇很多時候都不符合資格。第三是樓宇的應課差餉租值,部分資助計劃會設定一個上限。最後,針對個別業主的津貼,則會審核申請人的年齡、收入及資產狀況。最準確的做法,是直接查閱各計劃的官方網頁,了解最新的申請詳情和資格準則。
已截止但具參考價值的計劃:「強制驗樓資助計劃」回顧
你可能聽說過「強制驗樓資助計劃」,這個計劃曾為合資格的業主立案法團提供一筆過的資助,專門用來支付首次強制驗樓的檢驗費用。雖然這個計劃已經截止申請,但回顧它的目的和運作模式,仍然很有參考價值。它反映了政府曾透過直接資助檢驗費的方式,鼓勵業主啟動驗樓程序。了解這些已結束的計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資助政策的演變,和明白現有計劃的設計理念。
【真實個案剖析】從檢驗到維修,一個40年樓齡大廈的完整費用清單
談論強制驗樓價錢時,看官方數據和參考資料固然重要,但一個真實的個案更能幫助我們具體理解整個強制驗樓費用是如何構成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剖析一個位於九龍區的40年樓齡住宅大廈,從收到驗樓令到完成修葺的完整開支記錄。
個案背景:九龍區一幢50個單位的住宅樓宇
這個案例是一幢典型的單幢式住宅樓宇,樓高15層,共有50個單位,沒有停車場或豪華會所等設施。大廈樓齡剛好超過40年,外牆主要是傳統的紙皮石飾面。由於樓宇日久失修,業主立案法團收到了屋宇署發出的強制驗樓計劃法定通知。
費用細項分階段拆解
整個過程的開支可以清晰地分為幾個主要階段,每一步都涉及不同的費用。
階段一:委任註冊檢驗人員 (純檢驗費)
法團在收到通知後,首要任務是聘請一名註冊檢驗人員(RI)為大廈的公用部分進行訂明檢驗。經過合規的招標程序,最終揀選了一位專業人士。
- 純檢驗費用總額:HK$130,000
- 平均每戶攤分:HK$2,600
這筆費用包括了現場勘察、敲擊測試、撰寫詳細的檢驗報告,以及提出訂明修葺工程的建議。
階段二:檢驗後發現的主要問題 (石屎剝落、外牆飾面鬆脫)
檢驗報告指出,大廈的主要問題集中在樓宇外部。部分外牆的石屎出現剝落,有鋼筋外露的情況。同時,多處的紙皮石飾面亦已鬆脫,隨時有墮下的風險。報告建議必須進行全面的外牆維修工程。
階段三:訂明修葺工程總費用分項 (搭棚、維修、防水、顧問費)
這是整個強制驗樓計劃價錢中最大的一筆開支。法團根據檢驗報告的建議,再次進行招標,聘請註冊承建商進行維修,並由原來的註冊檢驗人員擔任顧問監工。
- 搭設及拆除棚架:HK$600,000
- 外牆石屎及飾面維修工程:HK$1,500,000 (包括剷除鬆脫部分、修補石屎、重新鋪設飾面等)
- 天台及外牆防水工程:HK$300,000
- 工程顧問及監工費用:HK$170,000 (按工程總額的某個百分比計算)
修葺工程總費用:HK$2,570,000
最終財務總結與經驗分享
將所有開支加起來,便能得出這次強制驗樓的總成本。
每戶業主需要攤分的總金額
我們將檢驗費和修葺工程費用相加,計算出最終的總開支。
- 檢驗費:HK$130,000
- 修葺費:HK$2,570,000
- 項目總費用:HK$2,700,000
- 最終每戶攤分金額:HK$54,000
對很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支出。
成功申請的資助及如何減輕財務負擔
為了減輕業主的財務壓力,該大廈的法團積極研究並成功申請了市區重建局的「樓宇更新大行動2.0」資助。合資格的自住業主獲得了部分工程費用的津貼。此外,部分有需要的業主也申請了「樓宇安全貸款計劃」,以分期方式支付攤分的費用。這個個案的經驗告訴我們,及早成立法團,並維持一個健康的維修基金,是應對大型維修最有效的方法。同時,主動了解各項政府資助計劃,也能夠實質地減輕每戶的財務負擔。
不遵從強制驗樓的後果:罰款及額外費用詳解
收到強制驗樓通知後,大家最關心的自然是強制驗樓價錢。不過,整個強制驗樓費用的光譜,其實還包括了如果不遵從通知而可能引致的額外開支。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拖延或忽視法定通知,後果可能比預期中嚴重,涉及的遠不止是檢驗和維修的本身開支。
直接法律後果:罰款與監禁
首先要清楚一點,強制驗樓通知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沒有遵從通知的要求,本身已構成刑事罪行。這代表後果不單是金錢上的問題,還可能涉及更嚴重的法律制裁。
最高罰款$50,000及監禁1年
根據現行《建築物條例》,如果業主或法團在沒有合理解釋的情況下,未有在指定限期內遵從強制驗樓通知,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罰款港幣$50,000及監禁一年。這項罰則清晰地顯示了政府對樓宇安全的重視程度。
罪行持續期間的每日額外罰款
罰款並非一次性的懲罰。如果業主在被定罪後,仍然沒有履行驗樓或修葺的責任,法庭有權判處每日額外罰款港幣$5,000。這個持續性的罰款,會令整體的財務負擔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間接財務後果:政府代辦工程及追討附加費
除了直接的法律檢控,屋宇署還有另一種處理方法,而這種方法往往會令最終的強制驗樓費用變得更加昂貴,這就是由政府介入代辦。
屋宇署有權委派承辦商代為執行
當業主未能履行法定責任時,屋宇署有權行使其法定權力,主動委派顧問公司及註冊承建商,代為完成所有必要的檢驗及修葺工程。業主在此過程中將失去選擇承辦商和控制報價的自主權。
業主需額外承擔不超過20%的監督附加費
工程完成後,屋宇署會向業主追討所有相關開支。這包括檢驗費、工程費,以及一筆用作監督工程的附加費。這筆附加費的金額,可高達有關費用總額的20%。換句話說,由政府代辦的強制驗樓計劃價錢,幾乎可以肯定會比業主自行處理高出許多。因此,主動處理才是控制成本和保障權益的最佳方法。
強制驗樓價錢及程序常見問題 (FAQ)
Q1: 買賣二手樓宇時,強制驗樓的責任和費用由誰承擔?
這是一個在物業交易中相當關鍵的問題。強制驗樓的責任誰屬,主要取決於屋宇署發出法定通知書的時間點,以及買賣合約的具體條款。一般來說,釐清責任的準則是以簽署臨時買賣合約的日期為界線。
假如屋宇署的法定通知書,是在準買家簽署了臨時買賣合約「之後」才發出,除非合約另有訂明,否則相關的檢驗責任與後續可能產生的龐大修葺開支,通常會由新買家,即新業主來承擔。
因此,如果你正考慮購入樓齡較高的物業,在簽約前主動查冊,了解大廈是否已收到或即將收到強制驗樓通知,並向業主立案法團查詢大廈的維修狀況及財政儲備,是一個保障自己的重要步驟。將潛在的強制驗樓費用納入考慮,能讓你對總持有成本有更準確的預算。
Q2: 「三無大廈」收到強制驗樓通知應如何處理?
「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聘用物業管理公司的大廈)的業主們收到強制驗樓通知時,確實會比較棘手,因為缺乏一個中央組織去統籌。不過,法律責任依然落在每一位業主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業主們需要主動溝通,共同合作。第一步是嘗試集合一定數量的業主,召開會議商討對策。最理想的長遠解決方案是藉此機會成立業主立案法團(OC),這樣日後處理樓宇管理事務,包括委任註冊檢驗人員、進行招標及監督工程,都會變得有法可依,更有效率。
如果業主之間難以協調,可以向民政事務總署的地區大廈管理聯絡小組求助。他們會提供專業意見,協助業主們了解法律責任,並指導如何成立法團或組織業主會議,以履行法定要求。
Q3: 強制驗樓與強制驗窗的價錢和程序有何不同?可以一併處理以節省費用嗎?
強制驗樓(MBIS)與強制驗窗(MWIS)是兩項獨立的法定計劃,它們在價錢、檢驗範圍和程序上都有顯著分別。
- 價錢與範圍:強制驗樓價錢遠高於驗窗。驗樓的範圍涵蓋整座大廈的公用部分,包括結構構件、外牆、排水系統等,技術複雜性高。而驗窗則只集中在個別單位的窗戶,檢驗範圍相對單一,因此費用也低得多。
- 程序與專業資格:強制驗樓必須由「註冊檢驗人員」(通常是建築師、工程師或測量師)負責;而強制驗窗則由「合資格人士」進行,兩者的專業門檻不同。
雖然是兩項獨立的計劃,但業主們可以考慮委聘同一間顧問公司或服務提供者,去統籌這兩項工作。這樣做的好處是,在行政管理、溝通協調上可以簡化流程,或有機會節省一些管理上的成本。不過,檢驗工作本身仍需由具備相應資格的專業人士分開執行。
Q4: 如果對註冊檢驗人員的報價或服務不滿,可以怎樣做?
當你對註冊檢驗人員(RI)的報價或服務質素有疑慮時,可以循序漸進地處理。
首先,最直接的方法是與該名註冊檢驗人員或其所屬公司坦誠溝通,清晰地表達你的疑慮或不滿之處,看看是否可以尋求共識或解釋。
如果溝通無效,你可以考慮尋求其他註冊檢驗人員的報價作比較,以判斷收費是否處於市場合理水平。同時,你也可以向相關的專業學會(例如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或香港測量師學會)查詢專業操守指引。如果認為對方有違反專業操守的行為,可以向相關學會的紀律委員會作出投訴。在處理合約糾紛時,尋求法律意見也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Q5: 市建局的「樓宇復修平台」對估算費用有幫助嗎?
市建局的「樓宇復修平台」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參考工具,尤其對於估算強制驗樓計劃價錢中的「修葺費」部分,它能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這個平台整合了過往參與市建局資助計劃的樓宇的維修工程數據,你可以查閱到不同樓宇的實際工程合約總額、平均每戶攤分費用,以及常見工程項目的參考單價(例如每平方米石屎維修費用)。
你需要留意的是,平台上的數據主要是「修葺工程費用」,並不是最初的「檢驗費」。同時,這些數據來自過往的工程合約,可能未能完全反映當刻的市場價格。儘管如此,它仍然是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工具,能幫助業主們對可能需要的維修開支建立一個初步概念,在審視承建商報價時,心中能有一把客觀的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