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每次打風落雨,最怕就係窗邊滲水,望住牆身浮現水漬,甚至滴濕地板傢俬,實在令人頭痛。窗邊漏水成因繁多,由膠邊老化到牆身出現微細裂縫都有可能,胡亂用玻璃膠封補,隨時治標不治本。想徹底解決問題,必先學懂對症下藥。本文將為你深入剖析4大常見漏水情況,從預防保養、輕微滲漏到嚴重漏水的急救方法,助你準確判斷問題根源。我們更會詳細比較不同窗邊防水膠、防水膠條及玻璃膠的特性與揀選方法,並附上詳盡的DIY施工教學及新手常犯錯誤提醒,讓你一篇文學識所有窗邊防水技巧,輕鬆告別漏水煩惱。
第一步:快速診斷窗邊漏水原因,揀選最佳解決方案
想徹底解決窗邊漏水,第一步並非馬上購買窗邊防水膠,而是要先像醫生問症一樣,準確判斷漏水的嚴重程度和可能原因。不同的情況,處理方法和所需物料都大有不同。以下將漏水情況分為四級,你可以根據自家窗戶的狀況,對號入座,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情況一:預防性保養 (未雨綢繆)
檢查重點:窗框與牆身接口、舊有膠邊有否微細裂縫或老化。
即使窗戶目前沒有漏水,定期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重點檢查窗框與牆身的接合處,還有留意舊有的窗防水膠邊有沒有出現細微裂縫或老化的跡象,例如變硬或失去彈性。
解決方案:使用表層防水塗層或高品質防水膠條作預防性密封。
你可以考慮使用一層表層防水塗層,在大雨來臨前為窗邊外牆提供保護。或者,更換成高品質的窗邊防水膠條,作預防性的密封保護,確保窗戶的防水效能維持在最佳狀態。
情況二:輕微滲漏 (僅在暴雨時滴水)
原因分析:多為外牆防水層老化或窗戶密封膠條失效。
這種情況,通常源於外牆的防水層開始老化,保護力下降,或者窗戶本身的密封膠條已經失效,失去了原有的彈性,導致雨水在強風壓力下滲入。
解決方案:DIY使用外牆透明防水膠,或更換老化的窗邊防水膠條。
你可以嘗試自己DIY,在外牆塗上透明的窗防水膠,有效覆蓋微細裂縫。另一個直接的方法,是更換已經老化的窗邊防水膠條,恢復窗戶的密封能力。
情況三:持續性漏水 (微雨亦滲漏)
原因分析:可能涉及結構性裂縫、窗框變形或密封膠完全失效。
如果連微雨都會滲水,問題可能比較深入,例如涉及牆身的結構性裂縫、窗框因老化而變形,或者接口的密封膠已經完全失效,形成明顯的縫隙。
解決方案:先用暴封膠作緊急修補,並應盡快尋求專業師傅作詳細檢查。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先用「暴封膠」作緊急修補,堵住最明顯的漏水點。不過,這只是臨時措施,你應該盡快聯絡專業師傅進行詳細檢查,找出根本原因。
情況四:嚴重漏水 (下雨時即時湧入)
首要任務:保護室內財物,控制災情。
當雨水是直接湧入時,你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室內的傢俬電器,盡力控制災情,避免損失擴大。
應對方法:立即跳至本指南的「打風落雨漏水急救篇」獲取即時解決方法。
請立即跳到本篇文章的「打風落雨漏水急救篇」,那裡有你可以即時採用的應對方法,幫助你處理眼前的緊急狀況。
窗邊防水物料大比拼:防水膠、防水膠條、玻璃膠點樣揀?
市面上的窗邊防水膠產品五花八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情況的一款,首先要了解它們各自的原理和用途。其實,不同的窗防水膠,針對的是窗邊漏水的不同位置,只要搞清楚這個概念,選擇起來就變得相當容易。以下為你詳細分析三種主流物料的特性。
防水塗料 (液態防水膠)
原理及功能:在牆身表面形成一層彈性防水膜,覆蓋微細裂縫。
它的原理相當直接,就是在窗戶四周的牆身表面,塗抹後會形成一層具彈性、無縫的透明防水保護膜。這層膜能有效覆蓋牆身上肉眼難以察覺的微細裂縫和孔洞,從源頭阻擋雨水滲入牆體。
適用情景:大範圍的預防性保護、處理輕微滲漏。
這種塗料最適合用於大範圍的預防性保養,例如在雨季來臨前,為窗戶周邊的外牆提供全面保護。同時,它對於處理剛剛出現、只在暴雨時才發生的輕微滲水問題,效果也相當不錯。
優點:施工簡單,能處理隱形裂縫,透明款不影響外觀。
最大的好處是施工非常簡單,一般用油掃均勻塗抹即可,自己動手也全無難度。由於它能覆蓋整個面,因此可以一次過處理所有潛在的隱形裂縫。選擇透明款式的話,更不會影響樓宇原有的外觀。
缺點:對較大裂縫效果有限,需在乾爽天氣施工。
不過,它對於比較大或結構性的裂縫,防水效果就相對有限。另外,施工時必須確保牆身完全乾爽,因此需要在連續晴朗的天氣下進行,施工時間會受天氣限制。
選購心法:認明抗UV功能確保耐用性;按需要選擇透明或有色塗料。
選購時,務必選擇標明具備抗UV(紫外線)功能的產品。因為物料會長期暴露於陽光下,抗UV功能可以防止塗層因日曬而變質脆化,確保其防水效能更持久。你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影響外觀的透明塗料,或方便辨識塗抹範圍的有色塗料。
防水膠條 (密封膠邊)
原理及功能:以物理方式填充窗扇與窗框之間的縫隙,阻擋風雨。
窗邊防水膠條的原理就如其名,是用物理方式,將具彈性的膠條填充到窗扇與窗框之間的活動縫隙中。關上窗戶時,膠條會被擠壓,形成緊密的密封層,直接阻擋風雨從縫隙吹進室內。
適用情景:提升窗戶氣密性,防止風雨從窗扇縫隙吹入。
如果你感覺到打風落雨時,總有風聲和雨水是從窗扇的邊緣滲入,而不是從牆身滲入,那麼更換或加裝這種窗防水膠邊就是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優點:兼具防水、防塵、隔音、節能等多重功效。
它的好處非常多元化,除了基本的防水功能,緊密的密封效果還能有效防塵、減低街外噪音。更重要的是,它能防止室內的冷氣或暖氣從縫隙流失,有助提升能源效益,節省電費。
缺點:不適用於牆身裂縫,黏貼表面須絕對潔淨。
需要留意,這種膠條是專門處理窗扇與窗框之間的縫隙,完全不適用於窗框與牆身之間的裂縫。另外,安裝前,黏貼的表面必須徹底清潔乾淨,去除所有塵埃及油污,否則會大大影響其黏合力。
選購技巧:準確量度縫隙闊度,選擇尺寸合適的膠條。
選購的唯一技巧,就是在購買前,必須準確量度窗戶的縫隙闊度與深度。選擇尺寸完全吻合的膠條,才能確保最佳的密封效果。尺寸太大會令窗戶難以關上,太小則會留下空隙,失去作用。
膏狀密封膠 (玻璃膠/暴封膠)
原理及功能:以膏狀物料填充窗框與牆身之間的接口縫隙。
這類膏狀的窗防水膠,主要用途是以「填充」的方式,去密封窗框與牆身之間的固定接口縫隙。唧入縫隙後,物料會固化,形成一道持久而穩固的防水屏障。
普通玻璃膠:適用於乾燥環境施工,作永久性密封。
在天氣乾爽、非緊急的情況下,你可以選用中性防霉的玻璃膠。它適用於預防性修補窗框與牆壁間開始老化的接口,施工後需要一段時間待其完全固化,以形成永久性的密封層。
暴封膠 (水中補漏膠):最大特點是可於潮濕或下雨時施工,作緊急止漏。
暴封膠可說是窗邊漏水的急救法寶。它最大的特點,是配方上容許它在潮濕甚至正在下雨的表面上施工,而且能即時發揮黏附及堵漏效果。當你面對突如其來的漏水,需要即時止漏時,它就是你的不二之選。
快速決策:一圖看懂三種防水物料如何選擇
綜合以上分析,你可以根據以下簡單原則快速作出決定:
- 處理「面」的問題 (牆身微細裂縫、大範圍預防) -> 請選擇 防水塗料。
- 處理「線」的問題 (窗扇與窗框之間的縫隙漏風漏水) -> 請選擇 防水膠條。
- 處理「點」的問題 (窗框與牆身的接口縫隙) -> 請選擇 膏狀密封膠 (天氣好用玻璃膠,漏水中用暴封膠)。
DIY教學:窗邊防水膠 (塗料) 施工步驟全攻略
想自己動手解決窗邊滲水問題,選用合適的窗邊防水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整個過程其實不複雜,只要跟著以下步驟,留意幾個關鍵細節,你也可以像專業師傅一樣,為家居建立一道穩固的防水屏障。
步驟一:施工前準備 (工具與表面處理)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動手前花點時間做好準備,絕對能讓後續工序事半功倍,效果更持久。
工具清單:油掃、鏡子、清潔劑、抹布、美紋紙。
你需要準備一支大小適中的油掃、一塊小鏡子、溫和的清潔劑、數條乾淨的抹布,以及用作保護窗框的美紋紙。鏡子的用途十分巧妙,它能幫助你檢查並處理窗台底等視線死角,確保萬無一失。
表面處理:徹底清潔窗外牆身,去除灰塵油污,確保完全乾爽。
這是整個防水工程成敗的關鍵。施工表面必須絕對潔淨乾爽,防水塗層才能完全附著。請使用清潔劑與抹布,徹底洗刷窗戶四周的外牆,清除所有積聚的灰塵、油污或舊有剝落的漆層。清潔後,必須給予足夠時間讓牆身完全乾透。
步驟二:防水膠塗抹技巧 (四個關鍵細節)
掌握了塗抹技巧,才能讓窗防水膠發揮最大效用。請記住以下四個細節,它們是新手與專業師傅之間的分別。
技巧一:利用鏡子找出並標記所有隱藏裂縫。
很多時候,滲水的元兇是那些藏在窗台底或牆身轉角的微細裂縫。施工前,利用鏡子的反射,仔細檢查所有視線難以觸及的地方,找出所有潛在的裂縫並作標記,確保之後能重點處理。
技巧二:塗抹第一層防水膠,採用「大包圍」方式均勻塗抹。
塗抹時,不要只集中在已知的裂縫上。正確的做法是採取「大包圍」策略,將窗框四周至少延伸15至20厘米的範圍都均勻塗上防水膠。這樣可以將所有肉眼看不見的微孔一併覆蓋,形成一個完整的保護區。
技巧三:根據產品說明等待完全乾透,切勿心急。
塗上第一層後,最需要的就是耐性。請務必遵循產品包裝上的指示,給予足夠的乾燥時間。若底層未完全乾透就急於塗上第二層,會將水氣困在中間,嚴重影響防水層的附著力與壽命。
技巧四:塗抹第二層防水膠,確保完全覆蓋,形成無縫防水層。
待第一層完全乾透後,便可以塗抹第二層。第二層的作用是查漏補缺,確保覆蓋範圍內沒有任何針孔或薄弱點,從而建立一道真正無縫、滴水不漏的彈性防水層。
步驟三:新手防錯清單 (避開五大常見錯誤)
了解常見的錯誤,能幫助你避開彎路,一次就將工程做到最好。
錯誤一:在室內滲水處塗抹外牆防水膠。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外牆防水物料的原理是從室外源頭阻擋水份,若將其塗在室內牆身,只會將濕氣和水份密封在牆體之內,無法蒸發,長遠會引致壁癌、發霉,甚至影響樓宇結構。
錯誤二:牆身表面未清潔乾淨便直接施工。
如果牆身表面仍留有灰塵、油污或鬆脫的舊漆,防水膠將無法與牆壁緊密結合。結果是防水層很快便會起泡、剝落,所有工夫付諸流水。
錯誤三:底層未乾透就塗上第二層。
心急是DIY的大忌。未乾透的底層在乾燥過程中會釋放水氣,這些水氣會向上衝擊第二層塗層,形成氣泡,破壞防水層的完整性,導致附著力下降。
錯誤四:只塗抹肉眼可見的裂縫,忽略微細孔洞。
水是無孔不入的。只修補一兩條明顯的裂縫,水份很快就會從旁邊其他微細的孔洞滲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要使用「大包圍」的塗抹方式,處理整個區域。
錯誤五:選用不具抗UV性能的產品。
窗邊外牆長期受到猛烈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如果選用的窗防水膠不具備抗UV功能,防水層會在大約一兩年內迅速老化、變硬、脆化,最終失去彈性而龜裂,防水功能亦隨之失效。
打風落雨漏水急救篇:兩個臨時止漏方法
當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才發現窗邊滲水,實在令人頭痛。雖然長遠的解決方法是徹底做好窗邊防水膠工程,但在緊急關頭,總得有即時的應對措施。這裡介紹兩個簡單的臨時方法,利用家中常備的物件,先解燃眉之急。
應急方法一:萬用牛皮膠紙
用法:在擦乾的表面上,迅速封堵明顯的漏水裂縫。
牛皮膠紙的黏力強,又有一定的防水能力,是緊急修補的好幫手。首先,用乾布盡力擦乾漏水裂縫周圍的表面,因為乾燥的表面才能讓膠紙發揮最大的黏力。然後,快速將牛皮膠紙用力貼在裂縫之上,並用手指由中間向兩邊壓實,確保膠紙緊貼牆身或窗框,暫時封住漏水的源頭。
應急方法二:善用膠袋或膠枱布
用法:將其摺疊後用力塞進窗扇與窗框的滲水縫隙中,作物理性堵塞。
如果雨水是從窗扇與窗框之間的縫隙滲入,這通常代表舊有的窗防水膠邊已經老化失效。這時,可以利用膠袋或膠枱布的不透水特性。將膠袋摺疊成適當的厚度和闊度,然後用力將它塞進滲水的縫隙之中。這個動作的原理是利用物理方式填滿空隙,直接阻擋雨水繼續湧入。
重要提醒:治標不治本,雨後須徹底維修
必須要記住,以上兩個方法都只是應急措施,絕非長久之計。牛皮膠紙遇水後黏力會隨時間減弱,而膠袋亦無法做到百分百密封。因此,待天氣好轉後,務必找出漏水的根本原因,並進行徹底的維修,例如重新唧上耐用的玻璃膠,更換全新的窗邊防水膠條,或者在外牆塗上專業的窗防水膠,這樣才能真正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