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屋宇署的強制驗窗令,最怕就是誤墮陷阱,不幸光顧「驗窗公司黑名單」上的不良公司。這些公司常以「免費檢查」作餌,再用冒牌「合資格人士」身份,誇大維修範圍,令業主大失預算,甚至承受劣質工程的法律風險。為此,本文將為您提供一份終極防騙指南,從拆解常見騙案手法,到掌握官方驗窗流程與四大核心檢驗範圍,再到提供一套實戰核實清單,助您即場識破偽冒專家,主動過濾不良公司。與其被動地搜尋黑名單,不如主動學會建立您的「白名單」。立即跟隨我們的7大核實清單,一步步保障您的家居安全與財產。
為何「驗窗公司黑名單」是業主們的共同惡夢?拆解常見陷阱與騙案手法
談到強制驗窗,業主們最怕遇到的,莫過於網上流傳的驗窗黑名單。這些記錄著不良營商手法的驗窗名單,往往與金錢損失和安全風險掛鉤,令人防不勝防。其實,這些列在驗窗公司黑名單上的公司,其行騙手法萬變不離其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拆解三大常見陷阱,學懂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陷阱一:冒牌「合資格人士」的致命誤導
這是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手法。騙徒利用業主對法例的陌生,假扮成專業人士,從中牟取暴利。
手法剖析: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誤導
不良公司會派員上門,對方可能穿著整齊制服,看似專業可靠。他們利用大部分業主不清楚「合資格人士」(Qualified Person, QP) 的法定定義,以及需要持有官方發出的「驗窗卡」作證明的弱點,進行所謂的「檢查」。在過程中,他們會胡亂指出窗戶存在各種問題,並以專業術語混淆視聽,然後催促業主立即簽署維修合約。由於業主無法即時核實對方身份的真偽,便很容易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受騙。
風險評估:劣質工程與法律風險
誤信冒牌人士的後果非常嚴重。最大的風險,是工程質素毫無保障。他們通常會使用劣質的材料和不合規格的工序,不但無法解決問題,更有可能製造新的安全隱患,例如窗戶更容易鬆脫。其次,由於整個檢驗和維修過程並非由法定的QP執行和監督,即使你支付了費用,向屋宇署呈交的文件亦屬無效。這代表你並未履行法定的驗窗令,隨時可能面臨檢控及罰款,最終更需要重新聘請真正的專業人士,再花一筆錢將工程重做一次,得不償失。
陷阱二:以非強制項目誇大收費
即使你幸運地找到了真正的「合資格人士」,也可能墮入另一個收費陷阱。部分公司會刻意模糊強制檢驗範圍,誘導業主進行大量非必要的維修工程。
手法剖析:將非結構安全問題與「合格」掛鉤
最典型的手法,就是將窗戶的防水膠邊、玻璃膠邊老化或滲水問題,與強制驗窗的「合格」結果直接掛鉤。他們會向業主表示:「雖然你的窗鉸沒有問題,但防水膠邊已經嚴重老化,如果不一併更換,就無法發出『合格證明』。」他們利用業主希望一次過解決所有問題的心理,將非結構安全項目包裝成法定要求,藉此大幅提高維修費用。
應對策略:緊守四大檢驗範圍,識破牟利手法
要識破這種手法,關鍵在於緊記強制驗窗計劃只關乎「結構安全」,而非「防水性能」。法定訂明檢驗範圍只有四大核心:一、玻璃嵌板有否破爛;二、窗扇與窗框是否變形穩固;三、窗鉸有否損壞生銹;四、螺絲及鉚釘有否鬆脫或氧化。任何超出這四大範圍的維修建議,例如更換膠邊處理滲水,你可以視為一個增值選項,但它絕不影響驗窗的合格結果。
陷阱三:「免費驗窗」的糖衣毒藥
「免費」二字總是很吸引,但在驗窗服務中,這往往是包裹著毒藥的糖衣,是許多不良公司用來篩選潛在目標的手段。
手法剖析:以低門檻吸引,後續設下維修陷阱
不良公司以「免費驗窗」或極低的檢驗費作招徠,目的就是先取得上門的機會。一旦他們進了屋,就會利用各種誇張失實的說法,指出窗戶有大量「嚴重問題」,例如聲稱所有螺絲均已嚴重氧化,窗鉸即將斷裂等,營造一種非立即維修不可的恐慌氣氛。這時,業主往往會因為已經投入了時間,加上對方天花亂墜的游說,而在壓力下答應進行昂貴的維修工程。所謂的「免費」,最終變成了最昂貴的消費。
避開驗窗公司黑名單第一步:掌握官方強制驗窗計劃的完整流程與法律責任
想成功避開驗窗黑名單,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先完全掌握官方的遊戲規則。與其被動地搜尋哪間公司信譽不佳,不如主動了解整個強制驗窗計劃的流程與法律責任。當你清楚知道每一步應該做什麼,以及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時,那些意圖不良的驗窗公司黑名單上的常客,就自然無從入手。
強制驗窗計劃的法律基礎與核心要求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計劃的基礎。強制驗窗計劃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23章《建築物條例》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樓宇安全。業主在收到屋宇署發出的法定通知後,就有法律責任去遵從。
適用對象與豁免條件
這個計劃主要針對樓齡達到10年或以上的私人樓宇。不過,並非所有這類樓宇都需要,樓高不超過三層的住宅樓宇(例如村屋)就可以獲得豁免。你可以透過屋宇署網站上的「強制驗窗計劃」專頁,查閱最新的目標樓宇驗窗名單,確認自己的大廈是否在內。
業主的核心法律責任
作為業主,你的核心責任有兩項。第一,是在指定期限內委任一名「合資格人士」(Qualified Person,簡稱QP)為你的單位窗戶進行檢驗。第二,如果檢驗後發現需要修葺,你必須委任註冊承建商進行維修,並確保整個過程由該名合資格人士監督。
不遵從驗窗令的後果
不遵從驗窗令的後果可以相當嚴重。屋宇署有權提出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港幣$25,000及監禁三個月。如果罪行持續,每日更可另加罰款港幣$2,000。同時,屋宇署亦可以自行委派承辦商代為檢驗及修葺,然後向業主追討所有相關費用,並加收不超過百分之二十的附加費。
強制驗窗的標準程序(由收到通知至完成)
整個流程其實相當清晰,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只要按部就班,就能順利完成。
步驟一:確認法定通知及委任合資格人士 (QP)
收到信件後,第一步是確認信件的真偽及法定要求。然後,你需要委任一名合資格人士(QP)進行檢驗。合資格人士包括認可人士、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檢驗人員,以及特定級別的註冊承建商。你可以透過屋宇署網站的名冊尋找合資格人士的聯絡資料。
步驟二:進行訂明檢驗及處理文書
合資格人士會親自上門,根據法例要求檢驗窗戶的結構安全。檢驗完成後,會有兩種情況。如果窗戶安全狀況良好,無需修葺,合資格人士會填妥指定表格呈交屋宇署。如果發現窗戶需要修葺,他會向你提交一份檢驗報告,並將結果通知屋宇署。
步驟三:完成訂明修葺及取得最終確認
如果需要修葺,業主便要委任一名註冊承建商,在合資格人士的監督下完成所有訂明修葺工程。工程完成後,合資格人士會再次向屋宇署呈交最終文件。當屋宇署確認所有程序和文件都符合規定後,整個強制驗窗的法定要求才算正式完成。
如何避開驗窗公司黑名單?從掌握四大核心檢驗範圍開始
想避開網上流傳的驗窗公司黑名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業主自己先清楚了解整個強制驗窗計劃的標準。因為很多不良公司正是利用業主不熟悉檢驗細節這一點,誇大問題或者將非必要工程與「合格」掛鉤,從而謀取暴利。只要你掌握官方的驗窗名單四大重點,就能識破大部分的牟利手法,保障自己的權益。
範圍一:玻璃嵌板
檢驗標準:有否破爛或出現裂痕
第一個檢驗範圍,就是窗戶的玻璃本身,這是最直觀的部分。合資格人士會仔細檢查每一塊玻璃,看看有沒有明顯的破爛或者裂痕。因為就算是一條微小的裂縫,都可能在天氣變化或外力影響下擴大,構成安全隱患,所以這是檢驗的基本項目。
範圍二:窗扇與窗框
檢驗標準:是否變形、不穩固、難以順暢開關
第二個重點是窗戶的活動部分同固定框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窗扇同窗框。檢驗時會特別留意它們的結構是否穩固,有沒有因為老化而變形或者鬆脫。同時,開關窗戶時是否順暢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如果開關時感到異常困難或者卡住,可能代表窗戶的結構已經出現問題。
範圍三:窗鉸 (Hinges)
檢驗標準:有否變形、缺漏或嚴重生銹
第三項是連接窗扇同窗框的關鍵零件,窗鉸。它是支撐整扇窗重量的核心,所以也是檢驗的重中之重。檢查的標準是看窗鉸有沒有變形、缺少任何組件,或者出現嚴重的生銹。這些情況都會直接削弱窗鉸的承托力,增加窗戶墜落的風險。
四桿式窗鉸的技術要求
對於市面上最常見的四桿式窗鉸,更換時其實有具體的技術指引。專業的做法是必須選用不銹鋼材質的窗鉸,而且其不銹鋼桿的厚度最好不少於2.5毫米,這樣才能確保足夠的強度同耐用性。
範圍四:螺絲及鉚釘 (Screws and Rivets)
檢驗標準:有否鬆脫、缺漏或氧化
最後一項是固定所有組件的螺絲同鉚釘(俗稱拉釘)。標準很簡單,就是檢查它們有沒有鬆脫、缺漏,或者出現明顯的氧化跡象。例如,鉚釘表面出現灰白色的粉末狀物質(鋁質氧化),或者螺絲出現鐵銹,都代表其金屬結構已經開始弱化,需要更換。
固定件的材質與尺寸要求
根據屋宇署的指引,更換時必須使用不銹鋼材質的螺絲或鉚釘,而且尺寸都有嚴格規定。例如,不銹鋼鉚釘的直徑須為4.8毫米,而螺絲直徑則須為5毫米,這樣才能確保足夠的固定力。
防止「雙金屬效應」的專業工序
這裡還有一個很多業主不知道的專業細節,就是防止「雙金屬效應」。簡單來說,鋁質的窗框同不銹鋼的螺絲如果直接接觸,在潮濕環境下會產生化學作用,加速鋁材的腐蝕。所以,負責任的專業工序,是在安裝不銹鋼螺絲前,於窗鉸同窗框的孔洞,以及螺絲頂部塗上一層含瀝青的油料或密封劑作絕緣層,這個小步驟對窗戶的長遠安全影響深遠。
釐清非強制範圍:避免被誤導的關鍵
強調防水膠邊、玻璃膠邊老化問題不影響驗窗「合格」結果
了解以上四大強制範圍之後,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麼「不屬於」強制範圍。最常見的誤導手法,就是將窗戶的防水膠邊或玻璃膠邊老化問題,同驗窗的「合格」結果直接掛鉤。事實上,這些膠邊的老化主要影響的是窗戶的滲水問題,並不直接構成窗戶墜落的結構風險。所以,更換膠邊並不是強制驗窗計劃的必要項目,也不會影響最終的「合格」結果。業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同預算,決定是否另外處理滲水問題,但這與完成法定驗窗要求是兩回事。
實戰核實技巧:如何即場辨識專業人士,讓驗窗公司黑名單無所遁形
要避開驗窗黑名單,除了理解法例及檢驗範圍,更重要的是學會一套實用的核實技巧。這些技巧就像是你的「照妖鏡」,讓你在與驗窗公司接觸的過程中,能即時分辨出對方是否專業可靠。以下分享三道防線,助你篩選出真正合資格的專業人士。
第一道防線:查核「合資格人士驗窗卡」
這是最直接,也是最關鍵的第一步。所有根據強制驗窗計劃註冊的「合資格人士」(QP),屋宇署都會向他們發出一張附有照片的個人身份卡,這就是「驗窗卡」。當檢驗人員上門時,你可以主動並禮貌地要求對方出示這張卡。
卡上必須包含的資訊
一張有效的「驗窗卡」,上面必須清楚列明合資格人士的姓名、近照、註冊編號、簽發日期及屆滿日期。你應該仔細核對卡上的照片與面前的人員是否為同一人,並留意屆滿日期是否仍然有效。這張小小的卡片,是辨識其專業身份的第一道重要憑證。
公司名義 vs 個人名義註冊的分別
合資格人士可以透過個人名義或公司名義註冊。如果是以公司名義註冊,驗窗卡會發給該公司的獲授權簽署人。關鍵在於,無論是哪種註冊方式,卡上列明的這位人士,必須是親自到場進行檢驗或監督工作的人。如果來者並非卡上的人,你就需要提高警覺。
第二道防線:區分公司資質與個人資質
很多業主會混淆「公司」的註冊資格與「執行人員」的個人資格,這正是許多不良驗窗公司黑名單中常見的灰色地帶。一個清晰的概念是:公司信譽良好,不代表派來的每一位員工都符合法例要求。
提醒:「註冊承建商」不等於其員工是「合資格人士」
你委任的公司可能在屋宇署的「註冊承建商」名冊上,這代表它有資格進行修葺工程。但是,負責進行「訂明檢驗」的,必須是名列「合資格人士」名冊的專業人員。一家公司可以同時擁有這兩種資格,但你必須確認前來檢驗的人員,其個人是持有「合資格人士」的身份。
強調檢驗和監督工作必須由「合資格人士」親自執行
法例嚴格規定,所有訂明檢驗及監督修葺工作,都必須由「合資格人士」親自執行,這項責任不能隨意授權或外判給學徒或普通員工。所以在檢驗過程中,你可以直接詢問:「請問是您本人親自負責檢驗及簽署相關文件嗎?」這個問題能有效確認對方是否明白及遵守法規。
第三道防線:委任前的背景審查
除了即場核實,事前做好功課同樣重要。在決定委任任何公司或個人之前,花少許時間做背景審查,能大幅降低誤墮陷阱的風險,讓你手上的驗窗名單更可靠。
透過屋宇署網站查冊核實資格
屋宇署網站備有公開的「合資格人士名冊」及「註冊承建商名冊」。你可以根據報價單或對方提供的姓名及註冊編號,到官方網站進行查冊。這是最權威的核實方法,確保對方並非冒名頂替,讓你對潛在的驗窗公司黑名單有所防範。
尋求多方報價與詳細書面比較
建議最少尋找兩至三家公司索取書面報價。一份專業的報價單,除了列明各項收費,還應清楚寫上負責的「合資格人士」全名及其註冊編號。比較報價時,不只看總價,更要比較維修項目的細節、使用配件的材質(例如是否註明使用304不銹鋼拉釘),以及各項文書費用是否已包含在內。清晰的書面記錄,是保障你自身權益的最佳工具。
主動出擊:建立您的「驗窗公司」白名單,而非被動搜尋黑名單
與其被動地搜尋一份未必齊全的驗窗黑名單,不如主動出擊,為自己建立一份值得信賴的驗窗公司白名單。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您就能像專業人士一樣,過濾掉那些潛在的驗窗公司黑名單成員。以下幾個步驟,能幫助您掌握主導權,作出明智的選擇。
掌握市場收費參考,識破不合理報價
價格是我們最關心的環節之一。清楚了解市場行情,是識破天價報價單的第一道防線。屋宇署其實有提供相關的費用參考,讓業主心中有個底。
官方費用參考(檢驗及遞交文件)
首先是純粹的檢驗及文書費用。如果您的窗戶狀況良好,無需任何修葺,合資格人士(QP)上門檢查,然後為您向屋宇署遞交文件,這個過程的收費大約在港幣數百元至二千元之間。這個費用包括了專業人士的時間和行政處理成本。
各項修葺工程的市場參考價
如果檢驗後發現需要維修,費用便會增加。以下是一些常見維修項目的市場參考價(以每扇窗計算),讓您參考:
* 更換不銹鋼窗鉸(一對):約 $150 – $300
* 更換不銹鋼拉釘或螺絲(全窗):約 $100 – $200
* 更換七字鎖或上下開關鎖:約 $70 – $150
* 更換窗扇防水膠邊:約 $80 – $200
這些價格只是一個大概範圍,實際費用會因應不同因素浮動。
影響價格的合理因素
當您收到一份比參考價高的報價時,可以先了解背後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影響價格的合理因素:
* 窗戶尺寸與類型:大型窗戶或結構特別的窗戶,需要更長的工時和更堅固的配件。
* 工程難度:例如窗戶位置難以觸及,需要特別的安全措施。
* 配件質素:不同等級的不銹鋼(如304級別與316級別)成本有差異。
* 單位伙數:如果整個屋苑或大廈集體進行驗窗,通常能獲得更優惠的「團購價」。
簽訂清晰合約,保障自身權益
不論工程大小,一份清晰的書面合約或單據都是保障您的最佳工具。口頭承諾並不可靠,白紙黑字才是最有力的證明。
合約或單據必須列明的關鍵項目
一份專業的合約或報價單,應該鉅細無遺。請務必核對清楚以下項目:
* 公司全名、地址、電話及商業登記號碼。
* 合資格人士(QP)的全名及註冊號碼。
* 詳細的維修項目清單,包括每個項目的收費、配件數量及單價。
* 使用的配件材質、品牌及尺寸規格。
* 工程總金額及付款方式。
* 預計的開工及完工日期。
確保列明保養期及條款
維修工程完成後,保養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一份正規的合約,必須清楚列明保養期限(例如一年、兩年),並且要寫明保養範圍涵蓋哪些部分(例如是配件自然損壞,還是包括人工費用),以及在什麼情況下保養會失效。
善用「報價單分析清單」,主動過濾不良公司
收到不同公司的報價單後,不要只看總價。您可以運用以下的「報價單分析清單」,逐項審視,這有助您過濾掉意圖不良的公司,避免跌入驗窗名單的陷阱。
清單項目一:維修項目是否屬四大強制範圍?
請再次核對報價單上的維修項目。它們是否都圍繞著玻璃、窗扇窗框、窗鉸及螺絲鉚釘這四大強制範圍?如果報價單上出現大量關於更換防水膠邊或玻璃膠的項目,並且聲稱這些會影響「合格」結果,您就要提高警覺了。
H44: 清單項目二:配件材質(如不銹鋼)和尺寸是否列明?
一份專業的報價單,不會只模糊地寫上「更換窗鉸」。它應該清楚列明配件的具體規格,例如「更換304不銹鋼四連桿窗鉸(厚度不少於2.5毫米)」或「更換4.8毫米直徑不銹鋼拉釘」。資料越詳細,代表公司越專業,也越能保障您的權益。
清單項目三:合資格人士(QP)的姓名和註冊號碼是否在單上?
這是最關鍵的一環。報價單或合約上,必須清楚列出負責您單位檢驗及監督工程的合資格人士(QP)全名及其註冊編號。這樣您才能到屋宇署的網站查冊核實其身份,確保對方是真正的持牌人士。
清單項目四:費用是否已包含所有文書工作?
為了避免後續的收費爭議,您應該主動詢問並要求在單據上註明,總費用是否已包含所有需要呈交給屋宇署的法定文件費用(例如表格MWI 2a、MWI 3或MWI 4等)。這能有效避免一些公司在完成工程後,才加收一筆所謂的「文件費」。
關於驗窗公司黑名單及強制驗窗的常見問題 (FAQ)
Q1:收到強制驗窗通知,如何確保不會誤聘驗窗公司黑名單上的公司?
要避開潛在的驗窗公司黑名單,關鍵在於主動核實。首先,你必須確認負責檢驗及監督工程的「合資格人士」(QP) 是在屋宇署的註冊名單上。你可以直接到屋宇署的網站,輸入其姓名或註冊編號進行查冊。其次,在委任前,建議尋找最少三間公司索取書面報價單,詳細比較項目、用料規格及收費。最後,在檢驗人員上門時,可以要求對方出示由屋宇署發出的「驗窗卡」,核對其身份及資格,這是最直接的保障。
Q2:我是租客,收到通知信應該如何處理?
強制驗窗的法律責任在於業主,而並非租客。如果你是租客,收到屋宇署的通知信後,首要的行動是立即將信件轉交給業主或其授權的物業管理人,並且最好自己保留一份副本。你的責任是配合業主安排的檢驗及維修工作,例如在約定時間讓合資格人士進入單位檢查窗戶。若業主遲遲未有行動,你可以友善地提醒對方遵從通知的法定期限。
Q3:如何判斷報價是否合理?有沒有避免驗窗公司黑名單的估價方法?
判斷報價是否合理,有幾個實用的方法。第一,參考屋宇署發布的「強制驗窗計劃的參考費用」,這份資料提供了各項檢驗及維修工程的市場價格範圍,讓你心中有數。第二,比較多份報價單。一份專業的報價單,必定會清晰列明檢驗費、各項維修的單價(例如每套窗鉸、每粒螺絲的費用)、所用物料的材質(如304不銹鋼)及尺寸,以及呈交文件的行政費。如果報價單含糊不清,只提供一個「全包」總價,便要加倍小心,這可能是某些驗窗公司黑名單上公司的慣用手法。
Q4:若不幸遇上疑似不良公司,應如何投訴?
假如你遇到的公司有任何不當行為,可以循多個途徑提出投訴。如果涉及的是服務質素、收費爭議或不公平的營商手法,你可以向消費者委員會求助。如果問題關乎工程安全、或懷疑「合資格人士」或「註冊承建商」的專業操守,則應向屋宇署作出舉報。假如情況涉及虛假陳述,例如對方謊稱其資格,這可能已觸犯《商品說明條例》,你可以向香港海關舉報。若涉及更嚴重的欺詐行為,則應報警處理。不論向哪個機構投訴,保留所有文件,例如報價單、合約、收據及相片紀錄,都是非常重要的。
Q5:完成驗窗後,需要保留哪些文件作證明?
完成整個強制驗窗程序後,你應該妥善保存一系列文件,以作紀錄及證明。最重要的文件是由「合資格人士」簽署並呈交給屋宇署的表格副本(例如表格MWI 2a、MWI 3或MWI 4),這是你已遵從法定要求的直接證據。此外,詳列所有工程項目的正式收據或發票,以及註明保養期及條款的單據或合約,亦應一併收好。這些文件在日後若出現工程質量問題需要跟進,或是進行物業買賣時,都具有重要的證明作用。